客观上讲,张学良和希特勒的做法确实有些卑鄙,甚至可以说是玩弄本国民众的感情,但从另一方面讲,辽德联军既然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毒气弹,自然就能减少己方军队的伤亡,让战争早日日结束,也算是善莫大焉的好事。
占据了道义上的优势后,莫斯科战场上的北华军和德军彻底放开了手脚,无数的毒气炮弹和毒气炸弹通过上千门大炮和上千架轰炸机,铺天盖地地轰到了苏军阵地上,甚至遮天蔽日地落到了人口密度极高的莫斯科城内。苏军使用生化武器,结果不但没能阻挡辽德联军,反而让辽德联军找到了借口,以报复的名义展开了规模十倍以上的毒气打击。莫斯科因此而不但笼罩在硝烟火海里,还笼罩在了毒云毒雾里,死于辽德联军毒气弹的苏联军民不计其数。战后经过统计,辽德联军在莫斯科战役期间累计向莫斯科发射和投掷了超过两万吨毒气炮弹和毒气炸弹,并且这些毒气不是已经过时的氯气,而是杀伤力更加强大的芥子气,甚至还有威力骇人听闻的VX毒气、沙林毒气、塔崩毒气、梭曼毒气等新型毒气。保守估计,如此巨量的毒气杀死杀伤了三十多万苏联军队,而死伤的苏联平民已经难以估算,肯定超过一百万。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军民严重缺乏防毒面具以及解毒医药,是造成如此巨大死伤的重要原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毒气弹并不是辽德联军在莫斯科战场上使用的数量最大的武器。
德军的博克元帅和北华军的于学忠上将在战后接受采访时被询问,“莫斯科战役之所以能够获胜,最大的关键是什么?”这两位将帅都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统一的答案:“云爆弹。”
苏军在飞机、坦克、火炮等重武器上的绝对劣势使得苏军在城外野地上根本不可能挡得住狂潮怒涛般的辽德联军,对此,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等苏军高层非常清楚,因此苏军在莫斯科的防御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城区内。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前说道:“我们把20%的力量和准备工作放在城外,把80%的力量和准备工作都放在城内。莫斯科的每条街道都是战壕,每栋楼房都是碉堡,每条排水管都是坑道。城市战的核心是巷战,而巷战也是能给敌军造成最大限度杀伤并且让敌军重武器最难以发挥威力的最佳战术。敌军攻占我们的城外防线如果需要死十万人,那么敌人想要攻占我们的城区将会死十倍以上的人。”
巷战确实是一个亘古的战争难题,因此苏军统帅部才打算把八成的力量都放在莫斯科城区内。但实际上,苏联战场爆发一年半以来,辽德联军都已经在实战中诞生了很多对付巷战的新战术和新武器,比如直升机。不过,莫斯科城内人口密集,苏军轻武器非常多,直升机空降精锐部队的办法在莫斯科难以运用,自然而然,毒气弹和云爆弹便在莫斯科战役中被辽德联军大规模地使用了。毒气弹和云爆弹都是针对藏匿在建筑废墟、坑道碉堡里的敌军有生力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妙”的是,由于苏联当局无处可退、背水一战,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了莫斯科,因此莫斯科城内军民人数超过六百万,人口密度极高,这更加发挥了毒气弹和云爆弹的威力。
这场第二次莫斯科战役的过程让参战辽德联军的官兵都印象不深,因为残酷程度根本比不上斯大林格勒战役、新西伯利亚战役等之前的城市攻防战。战役过程用参战官兵们的话来描述,是这样的:
“苏军的城外防线虽然准备充分,但仍然不堪一击,因为我们太强大了,占据了绝对的上风。面对苏军阵地,我们的飞机遮天蔽日地进行饱和性的狂轰滥炸,我们的大炮排山倒海地进行地毯式的轰击覆盖,我们的坦克随后便漫山遍野地涌上去,任凭苏联人再怎么下决心顽抗到底,血肉毕竟不是钢铁的对手。战事过程简直很轻松,之所以说轻松,是因为我们在战前都估计这场战事肯定会非常艰难,已经做好了血战和恶战的心理准备,但实际上却没有那么困难。我们的优势实在太多、太强,比方说空军的飞机,甚至一个连需要空中援助时,都能飞来足足一个中队的飞机,因为飞机数量太多了,能百分之三百地满足我们的空中需求。说白了,我们需要空军派五架飞机往对面的苏军阵地扔一百颗炸弹就足够了,而我们的空军却能派三十架飞机过来扔三百颗炸弹,我们的炮兵部队也一样,让他们弄几门大炮提供火力援助,结果我们却能得到几十门大炮的火力援助。之所以我们能如此‘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是因为我们的准备充分程度远远超出实战需求程度。说得更清楚点,假如莫斯科战役实际上只需要我们准备一百万吨炸弹,但我们却准备了三百万吨炸弹,那么多出来的这两百万吨怎么办呢?战事结束了还要累死累活运回去,并且运回去的成本比制造的成本更昂贵,所以就索性都用在战场上算了。在我们这种牛刀杀鸡的攻击下,苏联人无法抵抗,很快就土崩瓦解,他们只能承受一百万吨炸弹,而我们却扔了三百万吨,让他们足够死三次了。所以,弟兄们都没觉得莫斯科战役有多难打,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冲,我们再跟着冲上去,就轻轻松松地占领了已经被炸得天翻地覆、遍地断手断脚、根本就见不到活人的苏军阵地。
至于城区内的战斗,也很轻松。苏联人太蠢了,他们犯了两个极度愚蠢的错误。第一,他们首先使用了毒气弹,这没给我们造成什么损失,反而给了我们也使用毒气弹的正当理由。苏联人太蠢,我们跟德国人都拥有十倍于他们的毒气弹,他们居然还主动使用,根本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找死。我们巴不得呢!我们本来就想着如何找借口用毒气弹,只是碍于道义方面的原因而不敢光明正大地用,结果苏联人却给了我们最好的借口;第二,苏联人又搞什么全民皆兵,这简直太蠢了!如果苏联人让他们的平民保持中立,那我们进攻莫斯科还会投鼠忌器,因为一不小心误伤了太多的平民,我们又会在道义上陷入不利。但苏联人居然给平民发放武器,把所有的老百姓都编成军队,这又给了我们无差别攻击他们军队和平民的借口。
攻击一座城市,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不能使用毒气弹这样违反国际公约的杀伤性武器,二是如何避免误伤敌方平民。谢天谢地,苏联人细心体贴地给我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既然一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杀伤性武器,二可以完全不考虑苏联平民的伤亡,那我们的进攻又怎么不会轻松呢?对于苏联人的‘全民皆兵’,军长赵海军说过‘苏联政府给他们的军人哪怕只有一个军人穿上了平民服装,就等于给上亿苏联平民都穿上了军服。苏联人搞这套‘全民皆兵’必然会导致大量苏联平民被误杀,但我们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因为罪魁祸首是他们自己的政府。’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只花了一星期时间就攻陷了苏军在莫斯科城外的所有防线,接下来对城区的进攻,我们步兵不是主角,航空兵和炮兵是主角。我感觉,我们进攻莫斯科的目的不是占领莫斯科,而是要彻底毁灭莫斯科,然后再占领莫斯科被毁灭后的废墟。无数的炸弹和炮弹几乎二十四小时不断地被倾泻到莫斯科城区内,我们没打算跟苏联人展开逐房逐屋、逐街逐巷进行拉锯争夺的巷战,我们只想毁灭这座城市。我们扔下的炸弹和炮弹不是常规的,一小半是毒气弹,剩下的一大半都是云爆弹。毒气弹爆炸后,白烟滚滚、绿气腾腾,毒气覆盖范围内的苏军死状极惨,而云爆弹爆炸后的画面更加壮观,城市低空处一片火海,这种火海不是普通的地面上的火海,那种火海是很多炮弹炸弹在地面上爆炸而形成的,而云爆弹形成的火海十分不同,它是在距离地面大约十来米的高度绽放开的,遭到云爆弹攻击的城区没有什么损坏,因为爆炸是在建筑物上方十来米处,这片城区上方的空气被云爆弹内的高能燃料给饱和充填,形成一大团黏稠的雾。雾是很多小水滴在空气中汇聚成的,云爆弹的‘雾’是很多高能燃料的‘小水滴’在空气中汇聚成的,这些液态燃料本身就以水滴状极度分散,同时又跟空气充分混合,燃烧速度极快,我们可以看见,莫斯科城区内此起彼伏笼罩在这些‘白雾’中,一团团的白雾形成了一片片白云,继而全部爆发出刺眼的红光,瞬间便急剧燃烧,白云化为一片片红云,场面十分震撼,燃烧速度并不久,但却使得燃烧火云覆盖的城区内持续几分钟都没有了氧气。我们接着冲上去,几乎没有任何抵挡,因为人都死光了,都窒息而死,没有氧气呼吸的痛苦估计比呼吸了毒气更严重,而死于窒息的苏军的死状比死于毒气的更惨不忍睹。云爆弹的杀伤力比毒气弹更上一层楼,因为用防毒面具、湿毛巾等东西可以抵挡毒气,但云爆弹产生的无氧效应则是绝对无法抵挡的,并且最重要的是,毒气弹和云爆弹杀人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管你是军人还是平民,全部杀死,因此在每一个被我们攻占的城区里,不但遍地都是死了的苏联军人,还有数量更多的苏联平民。...”
莫斯科战役期间,北华和德国后方的所有兵工厂都加班加点地生产着云爆弹和毒气弹,其中云爆弹的比例远超过毒气弹。在北华和德国,新出厂以及通过军用火车昼夜不停送到前线的炮弹炸弹里有70%以上都是云爆弹。辽德联军在莫斯科战场上使用的毒气弹约两万吨,而使用的云爆弹却超过十万吨。云爆弹堪称巷战克星,而北华研制云爆弹比德国更早更先进,所以投入莫斯科战场的十多万吨云爆弹里有七万多吨都是北华生产出来的,死于这十多万吨云爆弹的苏联军民超过一百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辽德联军用毒气弹杀伤了一百几十万苏联军民,这个数字里有一半多是受伤者,而辽德联军用云爆弹杀伤了的一百多万苏联军民里,基本上都是死亡者,没有受伤者,原因无需多言。另外,北华军和德军高层都没有宣布云爆弹的存在,对外也宣称死于云爆弹的苏联军民都是死于一种新式毒气弹。
靠着云爆弹和毒气弹的开路,辽德联军用“推土机战术”以缓慢而坚定的速度吞噬着莫斯科,平均每天能占领3%-5%的莫斯科城区,胜利完全指日可待。
8月15日晚上,北华军第1集团军第3军军长黄琪翔中将接到报告:一伙苏军刚刚在莫斯科北部、靠近第3军防区的洛布尼亚地区猛烈突围。
苏军突围这种事天天晚上都有,黄琪翔也不以为然,但报告里有个细节让他心头一动:这伙苏军的装备十分精良,虽然只有几千人,但竟然拥有上百辆坦克,并且几乎人手一支波波沙冲锋枪。最奇怪的是,这伙苏军在第3军的防线上撕开一个裂口后却没有全面地冲出去,而是留在原地同反扑过来的北华军展开激战,只有一支小股部队趁机突围了。
黄琪翔兴奋地一拍桌子:“斯大林!肯定是斯大林!快!命令附近的部队,不要理睬故意留下来恋战的苏军,给我全力追上那支已经突围的小股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