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自己的副手董彦杰因为沾染上内鬼嫌疑而被公安局暂时拘留后,舒国生倒没有太动气,相反,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可能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背后极有可能还有更深层的黑手,甚至有境外势力暗中插手。工统局的职责就是肃清北华境内的境外间谍势力,因此舒国生没有任何懈怠,立刻亲自着手调查这件事。
第三天的晚上,连夜办公的舒国生接到一个直接打到他办公室的电话:
“是我。”对方没有直接报上姓名,但舒国生一下子就听出了是谁,并且能够把电话直接打进他办公室的也没几个人。
“我知道是你,怎么了?”
“他们刚刚接触我了。”
舒国生心头微微一动,语气仍然不动声色:“然后呢?”
“我有个办法可以让幕后主使彻底暴露。”
“洗耳恭听。”
“少帅两天后要前往虎石台坦克工厂视察一款新式坦克。”
舒国生暗暗吃惊:“所以呢?”
“这就是机会,我们一起里应外合地演场戏。”
挂上电话后,舒国生沉吟不语,陷入思索。这时,敲门声响起,副局长林天宇走进来并递上一份文件:“局座,这是少帅卫队团团长何世礼上校刚刚送来的,少帅后天下午要去虎石台坦克工厂进行视察,卫队团希望我们配合他们进行安保工作。”
舒国生接过报告,心里更加有些吃惊了:“居然知道得比我还早一步。”他点起一根烟,“看来这件事确实不简单啊!”
虎石台坦克工厂是北华最大的坦克工厂和坦克研制基地,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来,源源不断的机器设备从苏联境内被运来,更加使得这座坦克基地的规模翻倍地暴增。虎石台坦克工厂位于沈阳以北的虎石台镇,第二次东北战争时期,日军曾一度兵临沈阳城下,而虎石台镇内的坦克工厂一直坚持工作,在日军距离工厂只有几百米的情况下还在有条不紊地生产坦克,当时聚集在工厂里的东北讲武堂装甲兵学院的学员们直接驾驶着刚刚开下生产线的坦克便开上了战场,时至今日,那些学员们大多数已经成长为北华军的中高层军官,指挥着浩浩荡荡的坦克洪流在苏联战场上浴血奋战。实际上,虎石台坦克工厂本来是四平坦克工厂的前线分厂,因为考虑到日军会威胁沈阳,所以虎石台坦克工厂一开始规模并不大,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前线维修受损坦克,但随着北华的日益强盛,沈阳已经不可能再遭到外敌侵扰,因此虎石台工厂的规模得到极大发展,反而超过了四平本厂,不但具备生产和维修坦克的能力,还具备自主研制坦克的能力。虽说北华的坦克研制能力是德国帮助建立的,但此时的北华早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制坦克的能力。
北华陆军此时装备的坦克主要有四种:狼甲轻型步兵支援坦克、狼乙轻型坦克、豹甲中型坦克、豹乙中型坦克(雪豹坦克)。客观上讲,跟日军作战,狼甲狼乙豹甲这三种就绰绰有余了,但张学良知道苏联的工业实力绝不是日本能比的,因此在苏联战争爆发前,他就特意让北华的坦克专家们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省境内设计一种专门在寒带雪地作战的坦克,也就是豹乙。苏联战争期间,苏军的T-34横空出世后,给北华军和德军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T-34虽然有很多缺点,但确实是非常优秀的中型坦克。面对T-34,北华和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德国研制出了45吨的黑豹坦克和56吨的虎式坦克,北华则迅速加大了雪豹坦克的生产量并研发出了新型碎甲弹。事实证明,北华的对策远比德国更有效。德国的黑豹虎式虽然威力强大,但研制新坦克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资源,还要额外增加生产线,并且黑豹虎王耗油量奇大无比,故障率又十分高,这两种坦克是典型的“德国风格”:既巨大又精密,因此毛病不断。虽然黑豹和虎式在跟T-34对决时能够轻而易举取胜,但德国生产一辆黑豹或虎式的时间足够让苏联生产十辆T-34了。北华则十分明智,因为雪豹能够成为T-34的对手,实战数据显示,雪豹跟T-34一对一遭遇后,获胜率在65%以上,既然已经拥有了质量上的优势,剩下的自然是加大产量,毕竟苏联人在T-34上的优势就是数量。因此当德国人绞尽脑汁地设计黑豹和虎式时,北华的雪豹坦克产量则翻了近一倍。
尽管雪豹坦克已经能满足北华对苏联的战争,但看到德国人送来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的样品后,北华陆军的高级将领们和北华的坦克专家们也都很羡慕,毕竟黑豹和虎式的性能确实很让人眼馋,看到黑豹虎式后,绝大多数的装甲兵军官都强烈要求,要么根据德国人的图纸生产黑豹虎式,要么独自研制出更强大的中国坦克。张学良也对此很感兴趣,他约见了北华的坦克军工首席工程师、著名机械专家和坦克专家刘仙洲博士,对他说道:“我们确实需要比雪豹更强大的坦克,德国人的黑豹和虎式非常强大,但也有些华而不实。你们摸索看看,能不能设计出我们自己的强大坦克,如果不能,就改造改造德国人的黑豹和虎式,然后投入量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仙洲随后召集了北华也是全中国最精英的一批坦克专家,研讨张学良的方案,绝大多数的坦克专家都支持“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强大坦克”。专家们之所以如此意见统一,很大原因是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所促使的。这些坦克专家看到德国同行研制出来的黑豹和虎式后,一方面羡慕不已,一方面也心有不甘:德国人能研制出如此强大的坦克,我们为什么不能?虽然直接拿着德国人的图纸去量产黑豹虎式最省事,但我们怎么能老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德国人屁股后面呢?著名机械专家钟皎光在会议上激动地道:“看看我们的空军吧!我们空军的本国飞机设计师已经设计出了蚊式战斗轰炸机这么强大的飞机,而我们这些坦克设计师却一直拿不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坦克图纸,岂不是愧对我们每月领取的高额工资?我们前线的将士们需要更强大的坦克,我们这些坦克专家却直接拿德国人的图纸来生产坦克,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这番话彻底促使了专家们下定决心“研制不逊于黑豹虎式的中国坦克”。
研制工作展开后,刘仙洲等设计团队却一下子找不到方向,因为雪豹虽然形成不了压倒性优势,但也不落后,基础依旧十分薄弱的北华坦克研制团体急需来自外界的启发。正好这时,北华军在苏联境内抢夺了大量的苏联坦克研制生产体系的机器设备,特别是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和车里雅宾斯克这两个苏联坦克基地后,由于德国人对苏联坦克的不屑一顾,因此北华军拿到了全套的苏联坦克的机器设备,并且还弄回来了上千名苏联的坦克研制专家和生产工作人员。刘仙洲等专家们随即对苏联最著名的T-34进行了深入骨髓的研究,吸收了苏联坦克工业的精华,使得北华的坦克研制工业从一开始的“七分德国式、三分中国式”里又掺加了浓重的苏联风格。实际上,北华的坦克工业基本都是德国人帮助建立的,所以一开始完全是德国风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华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思想,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雪豹坦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在苏联战争爆发时,北华军已经有了大量的雪豹坦克,而德军仍然是以四号坦克/豹甲坦克为主力,结果碰到苏军的T-34后,德军措手不及的程度远远超过北华军)。
北华陆军在这场世界大战后期的主力坦克“东北豹丙型坦克/云豹坦克”在坎坷中艰难地诞生。(云豹坦克的诞生是有详细过程的,各方面的研制工作和性能指标都有详细的描述,绝非捏造一堆数据拼凑起来的,但为了避免“凑字混金币”的嫌疑,云豹坦克的诞生过程在以后的免费章节里。张少帅的北华军之所以席卷万里无敌手,中国本土科学家们也是功不可没。我相信,只要有一个能让人充分发挥智慧的环境,二战期间的中国科学家绝不逊于同期的德国科学家或美国科学家,我们中国科学家也能研制出类似于德国V-2飞弹或美国B-29轰炸机那样的强大武器。关于北华军的云豹坦克,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最完美、质量和产量最均匀平衡的中重型坦克,它结合了德国的精密工业技术、苏联的粗放型量产能力,以及中国科学家们的智慧,它既拥有T-34的量产能力,又具备黑豹虎式的战斗力,兼具苏德坦克七八成的优点,同时又消弭了两者的主要缺陷,可以看成苏联坦克和德国坦克的混血体。通俗地讲,北华如果同美国开战,因为双方工业生产力的天然差距,云豹坦克的产量只能达到谢尔曼的一半,但战斗力却能以一敌三。云豹坦克是北华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
张学良也很关心这件事,德国人的黑豹虎式拿来就用虽然方便,但未免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国本土科学家自主研制出了强大武器,比如夜视仪、直升机、碎甲弹、云爆弹、木头飞机…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咱们中国人也不能老是捡现成,自己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张学良在这件事上的眼光是非常长远的。在接到“第一辆实验性原型车已经出厂”的消息后,喜出望外的张学良决定亲自去看看。
8月15日上午,兴致勃勃的张学良在多名要员的陪同下来到虎石台坦克工厂。
试验场外,张学良惊奇地看着这辆原型车,在最初几秒钟内,他甚至有些哑然失笑,因为这辆“豹丙坦克”看上去甚至有些不伦不类,典型的德国苏联混血风格,看上去就像黑豹坦克和T-34坦克的“爱情结晶”,外表是苏联式的粗犷里混合着德国式的精密,内部是德国式的精密里混合着苏联式的粗犷。但也同事吸收了苏联坦克和德国坦克的优点,众所周知,混血儿一向是非常优秀的,人是这样,坦克也一样。
“少帅!”总工程师刘仙洲博士向张学良娓娓讲解道,“坦克的三打性能:火力、防御力、机动性,就像一个三角形,此增彼减,其中一个或两个角增大了,另外两个角或剩下的那个角必然减小,找到最佳的均衡点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另外,坦克在生产和实战上也存在两个分歧,一个是产量,一个是质量,质量越高的坦克注定是复杂而昂贵的,产量就会提不上去,而产量很高的坦克注定是工艺简单、做工粗糙的,质量也会下降。所以根本不存在火力强大、防御力也强大、机动性也优秀、产量又高、成本又低的完美坦克。在三大性能之间寻找平衡点是我们坦克设计师的责任,而在质量和数量之间寻找平衡点则是少帅您和将军们的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学良点点头:“德国人重质量轻数量,苏联人重数量轻质量,都走得太极端了,我们走中间路线,保证质量但也不苛求绝对,保证数量但也不牺牲过分质量。德国人的虎式坦克实在太夸张了,生产成本和生产工时都太高太长了,虽然一对一堪称世界第一,但战争肯定不是靠一对一来打赢的。”
刘仙洲赞同道:“是的,黑豹虎式虽然威力惊人,但成本却更加惊人。T-34每辆造价约为2.4万美元,我们的雪豹每辆造价3.5万美元,黑豹每辆造价却达到8万美元,虎式每辆更是达到15万美元以上。在建造工时上也是悬殊巨大,T-34需要8000工时,甚至能降低到4000个工时,雪豹是1.6万工时,黑豹却需要5万工时,虎式超过10万工时。德国人花费了十倍的成本和时间造好了一辆黑豹或虎式,苏联人却已经造好了超过十辆甚至二十辆的T-34。”
钟皎光补充道:“其实,苏联坦克的产量之所以这么高,还因为苏联政府已经不惜一切代价了,妇女和儿童都在工厂里加班加点,全国所有资源都优先服务军队和工厂,德国和我们则不需要这么拼老命。德国和我们的重工厂里,妇女比例不到1%,儿童几乎没有,而在苏联的重工厂里,妇女比例却超过40%。”
政务委员会副主席阎锡山笑哈哈道:“所以嘛,中庸之道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德国人为质量而舍弃数量,苏联人为数量而舍弃质量,都是不行的,我们取其中而行之方为上策。”
张学良听了后打个哈哈,他知道阎锡山的人生准则就是“中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