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出于民族情绪而极度憎恨苏俄,希特勒出于意识形态和种族优劣理论也极度憎恨苏俄,这最终导致了辽德同盟直接是打着“灭亡苏联、灭亡俄罗斯”的旗号展开这场战争。辽德同盟可以扶植乌克兰人复国,但不可能还会扶植俄罗斯人在战后成立傀儡政府。苏联人此时的疯狂抵抗,不仅仅是为了捍卫苏联,更多的是为了捍卫俄罗斯这个种族。
高压残酷的政策以及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得苏军的抵抗日益疯狂。苏军已经开始不在乎人命的损失,不在乎城市的毁灭,展开被逼上绝路的反击。在基辅战役和列宁格勒战役中,攻下城市的德军在胜利入城时仍然遭到巨大损失,因为城内的城区废墟间、主干道路上都被苏军埋设了大量的遥控地雷和定点引信延迟炸药,在德军入城时将一片片城区、一条条街道全部爆破炸毁,甚至这些城区、这些街道里还有很多苏联平民,苏军也照样引爆地雷和炸药。这种情况不但让德军十分震惊,也让北华军十分震惊。因为北华军官兵们都知道,当初日军杀向沈阳的时候,退无可退的东北军就是用这一招来抵抗日军,以毁灭城市、玉石俱焚的焦土战术来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如今,苏联人也用上这一招,意味着苏联人此时的抵抗决心就像第二次东北战争时期的东北军。(注:历史上希特勒之所以下令德军对列宁格勒展开围困而不展开攻城,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收到芬兰的情报资料,证明苏联人决心毁灭整个列宁格勒,让入城的德军和列宁格勒同归于尽。1964年后,苏联解密了一些文件,证明苏军确实是有着这个毁灭全城的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希特勒下令德军围困列宁格勒而不攻占这座城市,最终致使全城活活饿死了一百多万人,不失为正确的举措。)
8月20日,克里姆林宫。此时,德军已经攻克了乌克兰最西北部的边界重镇哈尔科夫,彻底攻占乌克兰全境,继而兵锋直指库尔斯克,同时德军又在斯摩棱斯克突破了苏军的防线。德军最前沿部队距离莫斯科只有300公里。
“同志们,我们打得很糟糕。”再度召开的中央政治常委会议上,斯大林铁青着脸并狠狠地抽着烟,“德军在占领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全境后,对着俄罗斯本土又迅速展开了攻击。基辅、明斯克、哈尔科夫、斯摩棱斯克,我们一直在败退!最重要的是,我们居然连列宁格勒都丢失了!这对我军、对我党的打击实在太巨大了!”他突然声色俱厉地道,“我们的一些高级指战员应该负重大责任!平时不学无术、沽名钓誉,现在惊慌失措、贪生怕死!我们的军队也士气衰竭,部队指挥不力,处处陷于被动!”
斯大林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必须要顶住德国人对莫斯科的进攻!不惜一切代价顶住!还有中国人...对了,北华军现在有什么动静?”
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回答道:“北华军在积极调动,但没有太大动静。这十分令人奇怪,因为德军在全面继续进攻我们的同时,北华军却按兵不动,不得不让人觉得反常...”
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布尔什维克的二号领导人米哈伊尔加里宁试探着进行猜测道:“斯大林同志,我认为...这也许是张学良和希特勒发生了内讧,也许张学良已经对他获得的战果感到满足了,所以北华军才会有如此反常的举措。这对我们是个好消息,我们可以趁机暂时稳住张学良,缓解我们在亚洲方面的压力,腾出手全力对付希特勒...”
外交委员莫洛托夫摇了摇头:“我不赞同这一点。虽然张学良跟我们开战了,但我们跟南京还是保持着外交关系,南京是我们跟张学良进行通话的最合适的渠道。张学良如果想抛开希特勒,单独退出战争,肯定会通过南京来跟我们进行间接接触。但是,我们并没有收到来自南京的有利消息。”
斯大林冷冷地道:“我也绝不相信那个纨绔子弟已经满足了!他现在只是忙着消化而已!因为他吞下了足以让他撑死的战果!”提到希特勒,斯大林怒火万丈,提到张学良,斯大林则咬牙切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英国、法国、美国是什么态度?”斯大林愤愤不平后又问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神色阴郁:“英法美都不愿意援助我们,他们说他们保持中立...”
“中立?”斯大林气愤得简直是气急败坏,“这帮资本主义国家!鼠目寸光!愚不可及!他们是在纵容德国和北华!我们在帮助他们抗拒德国和北华的扩张!他们早晚有一天会为他们的姑息养奸而付出代价的!”说着,斯大林猛地一掌拍在了桌子上。
看着现场沉闷的气氛,斯大林凛然道:“苏维埃是因为得到了苏联人民的支持才成立的,我们的这场战争即便得不到外界援助,只要有苏联人民的支持,我们就能坚持下去并获得最终胜利!沙波什尼科夫同志,请你讲讲我们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吧!”
沙波什尼科夫大将打开文件:“西线战场由铁木辛哥同志全权负责,西北军区撤离列宁格勒后负责在莫斯科西北部战线上防御莫斯科,抵御德军和芬兰军的联合侵略;西南军区负责在顿河北部地区的西南部战线上防御莫斯科;莫斯科军区着手对莫斯科地区进行最终的防御作战;东线战场由库里克同志全权负责,乌拉尔军区的任务是确保北华军无法再越过鄂木斯克一带,中亚军区的任务是牵制北华军主力,确保中亚腹地的安全。...”
“虽然德国人距离莫斯科最近,但是,乌拉尔战场和中亚战场同样重要。”斯大林补充强调道,“我们的工业设施有三分之二都在乌拉尔山以东,如果北华军继续前进,我们的工业基地就要落入他们轰炸机的航程内了!同志们!为了最终的胜利,为了苏维埃,坚持下去!”
苏军的情况跟东北军很像,当初第二次东北战争爆发后,大批思想落后腐朽的东北军老将被战争证明已经不堪重用,纷纷被后起之秀所取代,此时的苏军也是一样,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巴浦洛夫等老帅老将战败身亡或被追究处决后,新鲜血液开始补充了上去。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戈沃罗夫、罗科索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崔可夫、叶廖缅科等苏联军队的后起之秀们开始在这场战争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德军和北华军的新对手,也是真正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