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公里外,几千名韩军正趴在树林里。为首的几个军官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团长,我们就这样窝着?”
“那还怎么办?”
“我们要是不赶紧到那里,肯定会受处罚的!”
“事后找个借口不就得了!中国人又不是我们的亲爹,我们至于那么玩命吗?再说了,俄国人可不是好打的!别说了!等一下过去给中国人收尸就可以了。”为首的团长摆了摆手。
“长官,我们还有一百多个弟兄,基本上个个带伤,老毛子反而越来越多了。”部下军官的报告让牛元峰陷入了沉默中。半晌后,他命令道:“给总司令部发报,说明事情的原委。”他又狠狠心,“通知弟兄们!五分钟后用炸药引爆火车!”
“这可是供应三个师、十万人的物资呀!还有五千多吨的坦克燃油...”
“不炸掉,难道留给老毛子?”牛元峰叹息一声,又骂道,“这帮狗日的韩国人!”
张学良在接到报告时正在虎石台坦克工厂,他此时的心情很不错,因为他麾下的优秀科学家又拿出了宝贵的科研成果。
正给张学良介绍一款新式武器的是北华兵工厂首席火炮研制专家、力学家、机械学家、穿甲弹专家、曾担任过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副总工程师的刘先志博士。刘先志一直负责北华军的火炮研制和炮弹研制,北华军著名的203mm重型榴弹炮就是刘先志研制出的。早几年前,北华军的炮兵部队就渴望拥有超大型巨炮,以此增加炮火力量,张学良本人也对德国的那些超级大炮很感兴趣,但刘先志打消了张学良和部分炮兵将领的想法,因为花费巨资和巨大的工业资源制造那些口径几百毫米的超级大炮并不划算,那些超级大炮看似威力惊人,实际上都是华而不实的屠龙之技,增加火炮的威力,并不是增加火炮的口径,而是增加火炮的数量。大炮是不可能百发百中的,大炮的威力在于炮群进行覆盖性火力打击,因此制造超级大炮毫无意义,增加火炮数量才是要诀。不过,增强单个火炮的威力也不是一无是处。因此刘先志研制出了口径203毫米的重型榴弹炮,使得火炮的性价比达到了最高。203榴弹炮和150榴弹炮也是北华军炮兵部队装备最广泛、性能最好的两款重型火炮。北华军在刘先志的指导下,不研制德国的那些超级大炮,而是加大火炮制造工业规模,增加火炮产量和数量。毋庸置疑,这个思想是非常正确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先志不但是火炮专家,也是炮弹专家。此时,他正在给张学良介绍一款新式炮弹。
“少帅,我们前线的装甲兵声称,他们的坦克无法击毁苏联的KV-1重型坦克,所以希望后方能研制比KV-1更厉害的重型坦克,但我们认为研制重型坦克就跟研制超级大炮一样,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即便研制出更厉害的坦克,生产线的更换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况且,我们的豹乙坦克除了因为装甲太厚而导致机动性打了折扣外,是一款综合性能非常良好的中型坦克。豹乙坦克的宽履带和优良的机动性非常适用于苏联战场,我们与其临时抱佛脚地研制更强大的重型坦克,还不如改进豹乙。而关于改进方向,我和众同僚们决定在坦克炮弹上。”
“坦克炮弹通常是榴弹、穿甲弹、破甲弹这几种。在跟德国进行技术交流时,我们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技术,就是德国科学家研制出的塑性炸药。在塑性炸药的基础上,我和众同僚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的坦克炮弹,碎甲弹。顾名思义,穿甲弹可以击穿坦克装甲,破甲弹可以击破坦克装甲,而碎甲弹可以击碎坦克装甲。而这种新式坦克炮弹的优点是,构造简单、生产便捷、成本低廉。”
“碎甲弹的杀伤原理和攻击目的与穿甲弹、破甲弹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为了击毁坦克,而是为了破坏坦克内部设施以及杀伤坦克内的成员。碎甲弹里面装的是塑性炸药,弹头命中敌方坦克后,弹壳会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破碎,里面的塑性炸药就会像膏药一样黏贴在敌方坦克的装甲上,既不破碎也不飞散,继而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猛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几百亿帕斯卡压力作用在敌军坦克装甲上,继而传递到坦克内部。就好像用锤子敲打墙壁,墙壁没有被锤子打穿,但墙壁背面的墙皮却被锤子的力量给震得破碎脱落了。这样,敌方坦克内就会碎片横飞,这些钢铁碎片的飞溅速度达到音速,可以轻易地将乘员给击毙杀伤,没有毙命的乘员也会被震荡波给震死震混,将内部设备给破坏殆尽,最终,遭到碎甲弹攻击的敌方坦克可能在外形上是完好的,但内部却被炸得稀巴烂。里面的装甲兵死了,内部的设备仪器也被破坏了,这样的坦克只是一个钢铁空壳,跟被摧毁又有什么区别呢?”
听完刘先志博士的讲解,张学良笑容满面、连连点头:“你们辛苦了!碎甲弹,棒极了!马上大批量地生产,装备给装甲部队和反坦克部队。”他心花怒放,一方面是为碎甲弹这种新式坦克炮弹的诞生而高兴,拥有碎甲弹的北华军坦克就能在与苏联重型坦克的对决中重新取得优势,一方面是为自己麾下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卓越而高兴。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劲,中国人也能研制出位居世界最前列的武器,红外线夜视仪和碎甲弹都说明了这一点。
张学良随后还观看了碎甲弹的攻击试验。一辆被缴获的苏联KV-1重型坦克在800米距离上被碎甲弹击中,爆炸后,坦克外形基本完好,只有弹头命中处有比较明显的凹陷和破裂,坦克没有像被穿甲弹或破甲弹击中那样产生钢板龟裂的效果,但打开坦克舱门后,却看见坦克内部青烟滚滚,所有的机械仪器都被震荡波和内部产生的装甲碎片给彻底摧毁了,关进去的几条狗被坦克内部高速飞舞的钢铁碎片给崩杀得血肉模糊,都已毙命,经过解剖,这几条狗的内脏也都被冲击波给震碎了。碎甲弹确实跟穿甲弹、破甲弹大大不同,它不是为了从外部炸开坦克的装甲继而摧毁坦克,而是从内部下手,杀死里面的坦克乘员并摧毁掉内部设备,使坦克变成一个外表完好但内部却已稀巴烂的废铁。
由于北华军工专家研制出了碎甲弹,所以北华军在苏联战争期间没有研发超过40吨的重型坦克。特别是装备碎甲弹的雪豹坦克,不但可以在厚达一米的冰雪上纵横飞驰,还可以摧毁重量超过自身十几吨的苏军重型坦克,被称为“雪地之王”。实际上,雪豹坦克就是北华军为了进攻苏联而研发的,雪豹的研制和测试都是在气候地理环境与苏联相似的黑龙江省完成的,就是一款专门的雪地坦克。碎甲弹的诞生,使得雪豹坦克如虎添翼。
张学良很好的心情被杨宇霆送来的一份报告给彻底打乱了。
“牛元峰呢?”张学良神色阴郁地问道。
“应该已经殉国了。”杨宇霆叹息道,“跟他一起的六百多名辎重兵估计也全部阵亡了。根据他们发来的最后电报,他们在最后关头炸毁了所有的火车,没有让辎重物资落入苏军游击队的手里。我们的两架装备夜视仪的飞机已经抵达了现场。”
“给我向牛元峰的家人发去唁电,再好好抚恤阵亡的每个官兵。那支韩军呢?”张学良有些愤怒。
“牛元峰等官兵都阵亡后,他们才磨磨蹭蹭地抵达现场。”杨宇霆也有些咬牙切齿,“这帮韩国人!分明就是消极怠工!贪生怕死!”
“立刻控制这个团的韩国官兵!”张学良怒道,“老子养条狗,狗都知道报答我!老子养这些韩国人,不是让他们吃白饭的!给我把事情查清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事情很快就被查清楚了,韩军第22师第66团确实是消极怠工,全团三千多人,在增援过去的路上被区区二三百苏军游击队员给骚扰伏击,该团死伤了百八十人后就不敢继续再前进了。随后,该团的团长、副团长、参谋长、三个营长全部以“作战不力”的罪名被处决。
“后方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杨宇霆向张学良汇报道,“西伯利亚太大了,我们目前不可能真的一路控制到北冰洋沿岸,在我们控制区的北部,是辽阔得无边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给那些游击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藏身之所。被我们打散的苏军散兵游勇非常多,超过十万人,这些抵抗分子和游击队对我们占领区的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且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正规军人,破坏力很强。我们的交通线被他们屡屡破坏,他们还频频攻击我们的军事目标和小股部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向前线运输物资几乎是举步维艰,火车开一段,铁路就被破坏了一段。牛元峰是第一个死于苏军游击队的将级军官,实际上,死于游击队袭扰伏击的我军官兵非常多,损失的物资也非常多。”
“那几十万韩军都是吃干饭的不成?”张学良气得牙疼。
杨宇霆苦笑:“怎么说呢?少帅,就我个人看来,韩军的战斗力确实很低下,让他们对付手无寸铁的敌国平民,他们确实是‘勇猛无比’,但让他们对付正规军以及拥有正规军素质的游击队,他们就原形毕露了。少帅,靠那些韩国人来巩固我们的占领区,保护我们的后方运输线,确实令人不放心。这件事已经说明了,韩军已经无法单独地承担这个任务。还有,在接下来的战事里,我们的前线部队会继续推进,我们的占领区会越来越大,占领区内的苏军散兵游勇和游击队也会越来越多。靠韩国人,肯定不行。”
“你说该怎么办?”张学良烦恼地道。
“只能用我们自己的部队去承担这个任务了。”杨宇霆一摊手。
“可我们没那么多部队。”张学良摇了摇头。
“那就再扩军好了!”杨宇霆十分干脆利索。
“也不行!”张学良神色认真地道,“我们对外开战,必须要稳住国内,要得到蒋介石和南京的支持,给我100个师已经是蒋介石的底限,继续扩军,蒋介石就会彻底不信任我了。增加部队番号是不可取的。还有,我们的部队编制已经严重超额,每个师3万兵力,再继续超额下去也不行,部队太臃肿,指挥机构不堪重负,战时会产生混乱的。”
杨宇霆有些无奈。他一直觉得张学良太“老实”,张学良根本没必要看蒋介石的脸色。北华军就是扩建到200个师、300个师,蒋介石又能如何?
沉吟了半天,杨宇霆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那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让日本人代替韩国人。韩国人欺软怕硬,只会为虎作伥、狗仗人势,日本人则顽强凶狠,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并且服从性极好。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新武装日本人,组建仆从于我们的日军来协同作战。”杨宇霆目光炯炯,“用日本人对付俄国人,也算是以毒攻毒,再说了,日本人和俄国人本来就是宿敌。”
张学良心头一动,他蹙紧眉头,认真思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