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虽然已经结束一年多了,但对苏联军队造成的恶劣影响却仍然余波未了。战争中,苏军中基层军官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只知道机械古板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而不敢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前线的师长、团长想调动一个营甚至一个连,都要请示上级军官。而造成这种现状的最根本原因,是“大清洗”的腥风血雨给苏军上下带来的心理恐慌后遗症。简单地说,如果苏军一位师长在某场战斗中擅自改变上级制定的作战计划,成功了,他会是英雄,失败了,他就会被扣上“通敌叛国”等各种政治罪名而死得不明不白。因此在战斗中,面对突发战况时,苏军只会一层接一层地请示上级,而不敢自作主张。这种政治压力的束缚,使得苏军的战斗风格迟钝而笨拙,军官们在战斗中缩手缩脚,使得部队自然处处都陷于被动。北华军则完全不同,高层将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中基层军官自由发挥,拥有极大自主权。比如奉命守卫新西伯利亚的第二集团军司令宋哲元中将,他给各部队下达任务后,只需要各部队完成任务,而不关心是怎么完成的,他本人更加不会越级去指挥基层的某个团或某个营。
新西伯利亚被北华军夺取且苏军始终无法夺回这个军事重镇,对远东苏军产生的恶果迅速就凸显了出来。完全成为孤军的远东苏军士气衰弱、无心再战,并且因为西伯利亚铁路运输线完全被北华军截断而逐步陷入了弹尽粮绝中。布琼尼虽然有心抵抗到底,但无奈他的部队已是强弩之末。
北华军A军团的第一、第三、第四集团军(缺第一集团军第3军和第四集团军第13军)回身从新西伯利亚地区杀向外贝加尔地区,使得包围布琼尼的北华军已经达到130万,并且被围苏军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原本C军团包围了苏联远东军区的五个集团军,但随着A军团的参战,苏联外贝加尔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也被陷入包围,外贝加尔军区的第17集团军、第36集团军、第6坦克集团军、第12步兵军以及苏军西伯利亚军区原本派去增援远东军区的第19步兵军全部成为了北华军的瓮中之鳖。伯力聚歼战在规模上滚雪球般变成了远东聚歼战,被围苏军从四十余万暴增至一百余万。从新西伯利亚到海参崴,这段长达4000余公里范围内,苏军八个集团军和两个单独的步兵军尽皆陷入北华军的重围中。虽然这个包围圈巨大无比,但并不妨碍北华军两大军团左右夹击,以步步为营、步步蚕食的方式摧毁掉包围圈内的一百余万苏军。
面对着如此险恶的战局,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都急红了眼。布琼尼拼命想从伯力突围,伏罗希洛夫拼命想夺回新西伯利亚,但苏军一遍又一遍的反击和进攻都遭到惨败。
伯力前线,苏军发疯般昼夜不停地展开突围,冲锋,尸横遍野,再冲锋,再尸横遍野。苏军阵地上的高音喇叭拼命放着斯大林的讲话以激励士气,弹尽粮绝的苏军在绝望中一批批以营甚至以团为单位,端着刺刀朝着北华军的坦克群发动反冲锋,继而成千上万地死伤倒地。安装有夜视仪的B-17昼夜不断地呼啸在苏军头上猛烈投弹轰炸,伯力全城陆续被夷为平地,城内的苏联居民死伤无数。
北华军在攻占海兰泡、海参崴、共青城等远东苏联城市时都展开了大屠杀。在海兰泡,北华军第140师第560团活埋了两万余苏军俘虏和苏联平民;在海参崴,负责扫荡苏军散兵游勇的韩军杀人如麻,超过五万海参崴居民被韩军杀死,尸体密密麻麻地被抛入附近的大海;在共青城,北华军的白俄独立师也大开杀戒,并且大肆奸淫妇女,超过三万共青城居民被白俄军杀死。由于伯力是远东地区还掌握在苏联军队手里的唯一大城市,因此海兰泡、海参崴、共青城等地的苏联平民迫于北华军展开大屠杀的恐惧,和其他城镇乡村的苏联平民一起源源不断地涌入伯力,使得城内人口数量激增。
C军团副总司令梁忠甲随后下令:“把各地苏联人都驱赶进伯力!”
梁忠甲的这个命令,一来是避免北华军的荣誉遭到玷污,二来是增加苏军的负担。
在北华军用刺刀的驱赶下,数十万其他地区的苏联平民涌入伯力,使得伯力城内的苏联平民人数在一个月内暴增至80多万,伯力的苏联军队和苏联平民的人数比例达到一比二。多出了几十万张嘴巴,使得苏军的粮食消耗速度急剧增加。
布琼尼元帅一开始命令军队用粮食救济逃入伯力的难民,但随着难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得知这些难民是北华军故意大规模驱赶进城的,布琼尼元帅明白了北华军的意图,但他根本没有办法破解北华军的这个“围困战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城内的社会秩序陷入崩溃。
伯力包围战演变成了伯力围困战。
北华军从陆地到空中,把伯力包围得跟铁桶一样,同时源源不断地把其他地方的苏联平民驱赶进城。北华陆军用坦克、大炮、机枪群把所有出入城市的通道严密封锁,空军则用重型轰炸机不停轰炸伯力,被炸死的苏联军民数以万计,城内一片废墟、横尸无数。突围的苏军和试图逃离的苏联平民被北华军严阵以待的机枪阵地射杀得尸横遍野,留在城内的苏联军民则迅速陷入饥饿中。战地记者范长江在他的通讯稿里写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军一直在驱赶周边地区的苏联平民涌入伯力城,同时封锁伯力城并不断轰炸和炮击伯力城,从而瓦解守城苏联居民的士气。城内的苏军一开始用粮食救济难民,但难民人数越来越多,使得苏军自己的军粮都捉襟见肘,再加上苏军觉察到了我军的意图,因此迅速减少了提供给难民的粮食,使得全城陷入饥饿中。...城内一片混乱,饿死的苏联人跟被我军炮弹炸弹所炸死的苏联人一样多。很多苏联人在绝望和饥饿中,试图逃离这座已经化为地狱的城市,但出城的各个通道都被我军封锁,出来的苏联人都被击毙射杀,死者无数。到最后时,人吃人的事情终于在城内发生了。对于城里的活人来说,城内什么都没有,鸟雀老鼠狗猫都被吃完了,只剩下遍地的死人,自然只能吃死人了。...在这场围困战中,也有少数苏联人逃出来,虽然上级命令士兵们看到出城的苏联人,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一律射杀,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的很多士兵于心不忍,私下里救了一些苏联人。这些逃出来的苏联人成群成群地在我军士兵们面前跪下来不停磕头,哀求能放他们一条活路。下跪、磕头,这是我国才有的礼节,俄国人的文化传统里并没有这个,但城里走投无路的苏联人知道,下跪磕头是中国文化里最悲苦、最无奈、最凄凉的乞求方式,因此他们迅速学会了这一点。有的苏联妇女跑出来,把婴儿放在我军士兵面前,然后转身就跑,跑回化为地狱的伯力城内;有的苏联人用含糊不清地汉语说‘我父亲是中国人’、‘我祖母是中国人’之类祖上跟中国沾亲带故的话,从而希望我们的士兵看在他们身上那子虚乌有的中国血统,放他们一条生路;逃出来的很多苏联人都是年轻漂亮的青年女子,她们面黄肌瘦、蓬头垢面地跑到我们士兵的阵地前,连比带划地乞求我们的士兵们能给她们一块面包,救救她们本人或她们的家人,那她们就愿意嫁给我们的士兵。很多士兵都忍不住有些动心。后来,上级军官知道后,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这样,我们的很多士兵用几块馒头(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吃面包)便换来了一个个俄罗斯老婆,也救下了他们的俄罗斯丈母娘一家。...听这些逃出来的苏联人叙述,他们在城内饿得发了疯,饿得两眼跟畜生一样发红,什么都吃,鸟鼠蛇虫、树皮草根都吃,到最后,自然也吃死人肉。...伯力,彻底化为了一座骇人听闻的地狱之城。根据事后统计,伯力城里的那80多万居民里,死于战火的有10多万,饿死的则有20多万。”
伯力化为地狱的同时,新西伯利亚也同样化为了地狱。
“光荣的红军战士们!中国侵略军的铁蹄已经占领了我们的新西伯利亚!我们必须要夺回这座城市,把侵略者彻底赶出我们的祖国!”
“斯大林同志已经下达命令!绝不允许后退!死战到底!叛徒和懦夫都不会得到原谅!投降的叛徒和被俘的懦夫都被视为叛国者!前进!不是胜利就是死亡!后退的人都会被枪毙!”
“红军战士们!向中国侵略军展现我们的英勇吧!新西伯利亚是中国侵略者的坟墓!”
新西伯利亚前线,新一轮的攻击展开前,新一批的苏军新兵再次赶鸭子般被驱赶着抵达前线,军官和军队里的政治委员在道路两侧拼命挥舞红旗,拼命讲着各种苍白无力的鼓舞话语。呈现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新兵们面前的是一幅地狱般的场景:远处的新西伯利亚城区犹如一头怪兽般在弥漫的硝烟里岿然不动,城市外延的野地上,灰色的尸体和红色的血泊铺满了大地,血水和泥水一起结了冰,看上去五彩斑斓、诡异恐惧,无数的尸体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横卧遍野,都是苏军的尸体,都是前一批被驱赶上战场的新兵们的尸体。这些倒毙的尸体里,一半倒向北华军的阵地,是被北华军打死的,另一半倒向苏军的阵地,是被苏军的督战队打死的。每批参战的新兵都极少有人能参加下一场战斗,因为都在他们参加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战斗里被打死了,要么死于北华军的火力网,要么死于苏军自己的督战队机枪。战场上的苏军尸体狼藉遍野、数量极多,苏军无法收敛己方的尸体,也没时间和精力去收敛,北华军也不可能收敛苏军的尸体,并且是故意留着的,因为战场上堆积如山的某一方军队的尸体会给这一方军队的后续部队在士气上造成很大的打击。
由于天气寒冷,战场上横七竖八的苏军尸体没有腐烂,没有苍蝇蛆虫,但有大批的乌鸦野狼等动物在啃噬撕咬。战场上,被枪弹击毙的苏军体无完肤、浑身窟窿,被重机枪或速射炮击中的苏军肚破肠流或脑袋粉碎,被炮弹炸死的苏军粉身碎骨,残肢断臂以及各种各样四分五裂的尸体和人体组织碎片在战场上散落得比比皆是,成群结队的乌鸦和野狼在死人堆里刨来钻去。看到这一幕幕,新抵达战场的苏军无不面如土色、兔死狐悲。实际上,这些苏军新兵在被送到前线的过程中已经遭到了很大的死伤,北华军的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没日没夜地盘旋在苏军的火车站或码头边。苏军运输新兵的火车和船只都严重超载,每列火车皮和每艘船上都塞得满满当当的人,一旦遭到北华军飞机的攻击,整车整船的苏军新兵都会集体丧命,试图逃跑的新兵被押运军官毫不留情地打死在路上,这样的部队,士气已经无从谈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弟兄们!毛子军马上就会再次上来了!准备战斗!”飘扬着铁血军旗的北华军阵地上,军官们佝偻着身躯不停地呼喊着,士兵们则子弹上膛、刺刀出鞘,严阵以待。
“又是一群来送死的倒霉鬼。”
“老毛子就是狠!根本不在乎自己人的性命!”
举着望远镜的北华军军官们议论纷纷。
“两个人一支枪!拿到枪的人上战场开火射击!后面的人跟着前面拿到枪的人,如果前面的人中弹牺牲了,后面的人捡起枪,继续射击!”苏军的阵地上,分发枪支弹药的苏军军需官挥舞着喇叭筒沙哑地嘶吼着。
抵达战场的苏军新兵不但毫无训练,并且武器装备都得不到保障,就连钢盔都没有。
“光荣的红军战士们!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冲啊!”尖锐的哨子声和军官们歇斯底里般的嚎叫声中,漫山遍野的苏军新兵在后方督战队的机枪威逼下,爆发出无奈而绝望的呼喊声,踏着遍地同伙的尸体,又一次犹如泥石流般向着北华军的阵地冲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