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这个要求让兄长你有些不放心。”张学良非常直白地道,“长期以来,护卫沈阳安全的,是第101师和我的卫队团。从明天开始,我会把第101师调离出沈阳,只保留卫队团,同时,兄长您可以派遣一个军或三个师驻扎在沈阳郊区。如果我做出了让兄长您认为已经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您的部队可以马上打进沈阳城,逮捕我。”
“汉卿!你...”蒋介石再次哑然了。
“兄长,请您看在国家利益的份上,相信我吧!”张学良坦荡荡地道。
高亢的汽笛声中,一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的大型货轮缓缓地开进了德国北部的汉堡港。自从希特勒在1933年初上台后,辽德双方展开的合作日益密切,满载着德国的机器和北华的物资的双方货轮使得两国之间的海上航线车水马龙。天津、威海、旅顺、营口、大连等北华的港口里,五分之四的商船都飘扬着德国的铁十字国旗;而汉堡、不莱梅、威廉港、库尔斯港等德国的港口里,三分之二的商船都飘扬着中国的青天白日旗,并且这些中国商船里超过九成的船舷上都额外标着“NC”(NC是德语Nordchina的缩写字母,意思是“中国北方”)。对此,双方沿海港口的居民都司空见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驶入汉堡港口里的“北方航海运输K-453号”是一艘排水量8000吨的大型商船,船上的货物主要是德国急缺的重油和橡胶。战争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重了,因此德国正在争分夺秒地囤积各种战争物资。当船上的船员水手和岸上的德国搬运工人开始卸载物资时,几位神色肃穆的中年男子缓缓下船,尽管他们身着便衣,但举手投足间无不洋溢着军人的特有气质。
为首的商震中将神色严肃、不苟言笑。商震出身于晋绥军派系,随着晋绥军被东北军吞并并融合成此时的北华,商震也成为北华军的高层骨干。张学良素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是有能力的,张学良都委以重任。商震虽然是军人,但文武双全,在军事、政治、外交、民政等多方面都很有能力,所以张学良对他十分器重。商震此时来到德国是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张学良刚刚任命他为“北华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
“商将军。”几名身材魁梧、金发碧眼的德国人走过来,虽然也穿着便衣,但明显也都是军人,为首的一位军人向商震伸出手并通过翻译对商震说道,“我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弗里茨冯曼施坦因,我奉元首的命令来迎接你们。”
“有劳了。”商震与曼施坦因握手。
“元首,我们愿意和德国并肩作战。但,第一步必须是进攻苏联。”在总理府的军事会议厅内见到希特勒后,商震单刀直入,“进攻苏联,美英法不会干涉,并且德国和北华能获得无穷无尽的资源,在陆地上也彻底连成了一片。无论是利益还是战略,都极其有利于我们。瓜分了苏联,德国和中国就能控制亚欧大陆,就能彻底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也能为我们的海军争取到宝贵的发展时间。如果我们先向英法开战,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我们的海军没有能力消灭英国,一旦英国无法被打败,我们就会陷入持久战,无法脱身,并且还容易把美国拖入战争。”
“但德国和苏联并不接壤,德国和苏联之间隔着波兰,而波兰已经跟英法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长威廉凯特尔上将用略带揶揄的语气道。
“所以,德国必须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波罗的海三国,这样,德国就能在北欧和南欧取得进攻苏联的渠道。波兰的领导高层素来目光短浅,只要给他们一些好处,他们马上就会见风使舵地投靠我们。”商震冷静地分析道。
“我的元首,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的全盘战争计划就要彻底更改了。”凯特尔上将望向希特勒。
希特勒盯着桌子上巨大的欧洲地图,沉默不语。
二月份,南京政府宣布“为确保东亚大局维持稳定”,给北华陆军再增加30个师番号,使得北华陆军达到100个师,同时,中央军第36师、第88师、第89师这三个装备精良的德械师在三位师长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的率领下,开赴北方,进驻北华核心沈阳的郊区。
3月12日,德军开进捷克斯洛伐克;3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埃米尔哈查在德国的武力威逼下签署了德捷合并条约。德国在兵不血刃收复萨尔自治州、莱茵非武装区以及吞并奥地利后,再次不费一枪一弹地扩大了领土版图。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使得德国增加了12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土和1000多万人口,同时还让德国得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发达工业和通往南欧、东欧的陆上通道。另外,与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接壤的匈牙利在这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浪潮中趁机分了一杯羹,德国把一块原属于斯洛伐克的领土割让给了匈牙利,尝到甜头的匈牙利立刻倒向了德国,成为德国的盟友和仆从国。
德国此时已经成了欧洲中部的霸主,除了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这之后也投靠了德国,成为德国的盟友和仆从国。
看到德国兵不血刃便得以不断扩张,而英国、法国、美国、苏联都只是进行了抗议和谴责,并没有勇气和实际行动来遏制德国,这使得意大利领导人墨索里尼大受鼓动。此时的意大利已经在北非的利比亚和东非的多尼坎尼亚半岛、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建立了总面积不算小的殖民地,三年前又占领了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但墨索里尼对此并不满足,他渴望重建罗马帝国,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新帝国的内湖。因此,意大利不仅仅想占领北非,还想占领南欧。而南欧,便是南斯拉夫、希腊、阿尔巴尼亚这三国。三国里,阿尔巴尼亚实力最弱小,从而成为了墨索里尼向南欧扩张的第一个目标。
4月份,意大利大举入侵领土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万的阿尔巴尼亚。
让墨索里尼大吃一惊的是,意阿战争开始后,他的“亲密朋友”希特勒竟公开指责“意大利进攻阿尔巴尼亚是赤裸裸的非法武装入侵行为,严重地破坏了欧洲的和平”,并要求“意大利军队立刻退出阿尔巴尼亚并对阿国进行赔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别说墨索里尼了,就是英法美苏等国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众所周知,德国和意大利是穿一条裤子的关系,两国互相勾搭,一个在欧洲中部扩张,一个在欧洲南部扩张,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德国看到意大利进攻阿尔巴尼亚,应该支持或是默许才对,怎么可能会横加指责,毕竟阿尔巴尼亚并非德国的地盘,德国也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阿尔巴尼亚去跟意大利交恶。获悉德国政府的态度后,又惊又怒又大惑不解的墨索里尼在私下对他的女婿、意大利外交大臣加莱阿佐齐亚诺说道:“阿道夫的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他怎么能反对我?德国怎么能反对意大利?”
齐亚诺疑惑地猜测道:“这会不会是德国在故意释放烟雾弹?德国刚刚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引起英法两国十分不满,所以德国故意扩大阿尔巴尼亚问题,从而转移英法两国的注意力?”
但随后的事实证明,希特勒没有开玩笑。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德意两国在陆地上已经接壤。四月底,德军的三个山地师和五个步兵师大举集结向德意边境。这十几万德国大军先是轻而易举地吞并了瑞士和德国奥地利地区之间的弹丸小国列支敦士登,随后毫不含糊地向意大利北部进发。颇具讽刺的是,德军的山地师是北华军帮忙建立起来的,而北华的山地师是意大利帮忙建立起来的,结果现在德军却利用这几个山地师向意大利发动了进攻。由于德意关系异常密切,再加上意大利军队战斗精神软弱,因此意大利的边防部队看到德军开来时,几乎没有抵抗,绝大部分意军还以为这是两国军队要举行跨国军事演习。德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开进了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地区。
墨索里尼还没有回过神来,德军第7空降师的五千多名伞兵已经在罗马上空展开了大规模空降作战,同时还有几十架直升机携带着几百名德军特种兵扑向意大利中央政府和意大利王宫所在地。这个特种作战,其实是德军效仿北华军的,北华军就是用这一手完成了对日本的最终征服,而德军此时如法炮制,用来对付意大利,因为希特勒和德国都不希望意大利会被打成废墟或者德国陷入意大利的战争泥潭里。神兵天降中,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意大利总理贝尼托墨索里尼本人等一大批意大利王室成员和意大利政府高层便尽皆被德军特种兵活捉。墨索里尼直到此时还不敢相信这一幕,他认为德国人肯定搞错了,因此一直拼命大喊:“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阿道夫一定是搞错了!你们一定是搞错了!”
在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节奏中,意大利几乎一枪未放便被德国控制了。
完成对意大利的占领和控制后,德国元首希特勒装模作样地宣称“这是为了维护南欧以及全欧洲的和平”,随后,德国假惺惺地要求意大利从阿尔巴尼亚撤军。表面上看,德国是为了保护阿尔巴尼亚免遭意大利的侵略而义务出兵的,但实际上,德国此举纯粹就是找借口完成对意大利的全面占领和绝对控制。
半个月后,墨索里尼还是意大利总理,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仍然是意大利国王,但意大利已经被德国彻底掌控了。希特勒在柏林接见了怨气冲冲的墨索里尼,十分歉意地解释道“这是为了德意两国的共同利益”,另外,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也同意了跟德国进行“深入合作”。意大利从德国的盟国陡然间变成了德国的仆从国和保护国。
德国之所以对意大利出兵,是基于张学良的强烈要求。张学良在电报里对希特勒道“对于德国以及辽德同盟来说,占领和控制意大利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同意大利结盟。如果不这么做,意大利只会到处添乱和扯后腿,成为德国以及辽德同盟的巨大累赘。”北华同意德国与之结盟的四个核心条件里,其中一条就是:德国必须占领和控制意大利。
意大利如果是一个与德国、北华地位平等的盟国,肯定自作主张地到处添乱,而丧失自主权后的意大利则会成为对德国服服帖帖的仆从国,意大利的军事力量、重工业、军工业、经济、劳动力等资源都会被德国所使用。这样的意大利,才真正符合德国和辽德同盟的利益。获悉德国占领和控制意大利后,张学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好了!意大利这下子不会成为我们的累赘了。”
德国并没有吞并意大利,仍然维持意大利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只是剥夺了意大利的自主权。德国掌控意大利后,第一步就是对意大利那规模臃肿但战斗力低劣的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从原先的73个师、160万军队削减到了30个师、50万人,因为“德国不需要意大利的军队,只需要意大利的劳动力和资源”、“意大利军队的任务就是在德军的帮助下守住意大利本土和南欧腹地”。简而概之,德国没指望意大利军队会成为德军的强有力盟军。接下来,德国则彻底侵吞了意大利的军工业和重工业,以及意大利的海外殖民地。
掌控意大利后的德国跟掌握日本后的北华一样,本土工业急剧扩大,德国的重工业规模和军工业产量在吞并意大利工业后足足增加了50%以上;最重要的是,德国和北华的海军都是软肋,德国海军跟北华海军一样,在吞并了意大利海军/日本海军后,势力迅猛扩增。意大利海军此时包括:5艘战列舰(另有3艘建造中)、8艘重型巡洋舰、12艘轻型巡洋舰、50多艘驱逐舰、100多艘潜艇,等等。客观上讲,意大利海军舰艇的性能还算是比较优异的,并且意大利海军吨位位居世界第四(美英并列第一、日本第三、法意并列第四),毋庸置疑,德国海军吞并意大利海军,意味着德国海军减少了足足十年的造舰时间。德国掌控意大利后,德国海军总司令部内欢声一片。
1939年5月1日,德国和北华正式缔结《辽德军事同盟条约》。这份辽德双方称其为“用钢铁和鲜血浇筑起来的同盟条约”又被称之为《铁血盟约》,这份条约正式奠定了北华和德国共同参加世界大战的同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