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感到茅塞顿开、眼前一亮:“有道理!”他此时也明白为什么沈鸿烈和冯庸为什么一起来了,因为这两人看上了日本造船工业和航空工业的那些技术人才了。当然,日本人造坦克确实很差劲,所以日本本土的坦克工业没什么价值,但造船工业和航空工业的那几十万人才确实值得北华楚才晋用。
“好吧!我同意你们的提议。”张学良最后被说服了。毕竟把那几十万日本人才纳为己用确实能大大增强北华军工业的发展,值得花钱。
欢天喜地的沈鸿烈和冯庸难得合作了一回,到处寻找适合的岛屿。一开始打算定在对马岛或济州岛的,但对马岛毕竟在名义上还是日本领土,并且孤悬在外,距离朝鲜半岛或九州岛都有一百公里,不方便北华从本土向岛上提供工业原料和生活物资,而济州岛也是一样的,距离朝鲜半岛也有一百多公里。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个岛屿肯定要靠近大陆,但也不可能选在台湾岛、海南岛或琉球岛,毕竟太大了,不方便控制。冯庸想定在辽东半岛附近的长山群岛的,但长山群岛距离日本太远,怕会影响那些日本人的工作情绪,经过反复商议,最后定在了巨济岛。
巨济岛位于朝鲜半岛最东南端,是仅次于济州岛的韩国第二大岛,面积约400平方公里,不大不小正合适,岛上有几万韩国居民,周围海域有52个无人小岛和10个人口稀少的小岛,距离朝鲜半岛陆地约20公里,十分方便北华从本土向岛上运输工业原料和生活物资,并且岛上还有一个规模很小的玉浦造船厂,适合就地取材,将其扩建为大型造船厂。张学良记得历史上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把这个巨济岛建为世界上最大的战俘营,在岛上关押了15万朝鲜军战俘和2万余志愿军战俘。实际上,从巨济岛的自然条件来看,这个岛确实很适合关人。
沈鸿烈和冯庸随后派出各自的参谋长陈策和黄光锐去日本,会见了三菱公司、川崎公司、爱知公司、中岛公司、三井公司、住友公司、浅野公司等十多架日本工业巨擘寡头的负责人,提出了双方合作的建议。对此,这些公司的社长课长们求之不得,因为这是让他们已经走入绝路的企业起死回生的大好机会。由于日本本土的重工业和军工业被北华洗劫一空,日本因为战争的失败而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三菱公司等日本的工业巨头都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里。如果再得不到大的订单,再得不到巨额的资金输入,这些成立了几十年的企业社团就真的要关门大吉了。另一方面,北华此时和日本是“盟友”关系,因此跟北华合作也谈不上卖国,没有政治上或道德上的阻碍,再加上商人的趋利本性,因此三菱公司等日本的工业集团无人拒绝,迅速跟北华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学良为这个合作项目又扔进去三个多亿的美元,但迅速就得到了回报。北华提供资金、场地、原料、设备(这些设备刚刚从三菱公司等日本企业那抢回来的),三菱公司等日本的工业集团则提供人才和技术,由于什么都是现成的,因此合作项目进展神速。1938年底的时候,一座特大型的造船厂和一座特大型的飞机工厂在巨济岛上拔地而起,超过20万日本造船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各方面技术人才跟着各自的公司一起来到巨济岛或者因为穷困潦倒而被北华方面开出的优厚条件给吸引而来,而跟着这二十多万技术人才一起来的还有七八十万日本平民,这些平民都是那些技术人才的家属亲眷。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巨济岛的居民人数从原先的三四万在半年内暴增至一百万,甚至在岛上形成了好几个新城市。由于巨济岛面积并不大,岛上只有少量的农业和渔业,因此靠岛上的农渔业肯定不可能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岛上人口的生活物资都来自北华从本土运来。这也有利于北华严密控制岛上的日本人,如果他们不听话或者发动集体暴乱,北华立刻断了物资供应,就能让这上百万的日本人在岛上饿得人吃人。
北华给这些日本工人技师开出的条件是很优厚的,工资是他们在日本国内的好几倍,足够他们养活一起带到岛上来的全家人,岛上还修建了很多的酒吧、宾馆、食堂、饭店、商店、超市、理发店、茶馆、电影院、歌舞厅、图书馆、邮政局、医院、体育馆等设施,岛上的日本人还有收音机,每天能拿到最新发行的报纸杂志,足以让岛上的日本人都住得舒舒服服的。但巨济岛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巨大的囚笼,北华军在岛上驻守了一个团的军人和超过三千名警察、特工、宪兵,把全岛控制得滴水不漏,还有几十艘巡逻艇昼夜不停地沿着岛屿的海岸线进行巡视检查,附近的几十个岛屿上也有大批的军警宪特,把巨济岛包围和监督得密不透风,岛上日本人里甚至还有很多北华情报机构的眼线卧底,确保岛上日本人无法作乱,并且岛上的日本人是无法离开的,所有能离开巨济岛的水域都被北华军严格监管,岛上日本人与外界的通信也要受到严格检查。
对于岛上的这些人,北华的态度是很清楚的:你们给我们工作,给我们造军火,我们付给你们丰厚的报酬,表现出色者还有额外的嘉奖,比如增加工资,允许带着家人离岛回国探亲或去别的地方旅游,但如果图谋不轨或包藏祸心,则严惩不贷,并且全家要一起跟着遭殃。
客观上讲,北华的这些措施略微有些多虑了。日本人的服从性是非常好的,并且日本人的职业道德也确实值得称赞,三菱公司等公司企业的员工们在社长课长们的带领下,工作起来可谓是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对于三菱公司等企业来说,他们需要北华的资金来拯救公司,需要从这项合作中取得利润,他们的员工要是三心二意,等于是砸全公司的饭碗,因此不需要北华严加监督,他们公司内部就已经三令五申地要求员工们努力工作了。
巨济岛上的造船厂和飞机工厂的建设进度很快,规模也扩增得非常迅速,毕竟这是三菱公司、川崎公司、爱知公司、中岛公司、三井公司、住友公司、浅野公司等公司集体携手跟北华合作,公司多自然力量大。这使得巨济岛造船厂和巨济岛飞机工厂的规模及产量在一年后都超过了江南造船厂和公主岭飞机工厂,巨济岛也成为北华最大的军工业基地。巨济岛造船厂能够同时建造2艘两万吨级的航空母舰,除了潜艇,战列舰、重型巡洋舰、轻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驱逐舰等水面舰艇都完全不在话下,驶入正规后,造舰吨位达到10万吨每年,再加上江南造船厂和马尾造船厂,北华能够同时建造6艘航母。而巨济岛飞机工厂的产量也同样很惊人,仅仅在一年后就达到了每个月500架军用飞机。巨济岛造船厂和巨济岛飞机工厂成为北华手里规模最大的造船厂和飞机工厂,为满足岛上军工业的需求,北华还根据日方企业的要求,在岛上特地修建了一座大型发电厂和一座大型炼钢厂,使得岛上遍布工厂机器。
北华陆军方面获悉这件事后十分眼红,随后跟张学良请求,在巨济岛上再修建一座大型的坦克兵工厂,由北华方面提供狼甲狼乙豹甲等坦克的设计图纸,由日本企业负责生产坦克。张学良自然从善如流。巨济岛上,一座坦克工厂也随后破土建成,短短一年后,这座巨济岛坦克工厂的月产坦克就达到300多辆。
1938年对于北华陆海空三军来说,是实力急剧暴增的一年。当北华军在1935年从美国购买回B-17时,北华公主岭飞机工厂和德国展开密切的新式飞机联合研制工作,经过双方飞机专家持续三年的呕心沥血,一款又一款新式飞机在这一年陆续研制成功,使得北华空军和德国空军的新式飞机种类呈现出井喷式的势头。实际上,在这之前,北华海空军装备的飞机种类是比较单一的,战斗机就是Bf-109陆基式/舰载式,运输机就是Ju-52(容克-52)、轰炸机就是B-17,鱼雷机就是Ju-80鱼鹰,最近刚增加了Ju-88中型轰炸机和Ju-87俯冲轰炸机,而眼下,Bf-110双引擎重型战斗机、Ju-88舰载鱼雷攻击机、Fw-190战斗机、He-111炸弹鱼雷双用轰炸机...犹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地研制成功,迅猛地提升了北华空军和德国空军的机种数量以及整体战斗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月份的时候,农统局向张学良汇报了一件让他很感兴趣的事情:北欧小国芬兰研制成功了一种精确度很高、容弹量达到70发的冲锋枪。
北华军的步兵武器还是比较精良的,奉军时期使用的是自制的辽十三年式步枪,东北军时期开始普及德国的98G步枪,从1935年开始则开始普及德国的98K步枪,同时一起在北华军里普及的还有德国的MG-34通用机枪和M-35式钢盔(之前北华军佩戴的是M-18式钢盔)。北华军的冲锋枪使用的是德国MP-18/28型,而眼下则全部普及MP38式9mm冲锋枪。客观上讲,98K步枪和MP38冲锋枪都是很精良的枪支,但容弹量不高,再加上射速比较快,因此士兵们在实战中一梭子下去就要换弹匣,无法持续性地杀伤敌军或压制敌军。张学良很希望自己的军队能拥有一种容弹量很大的突击步枪,但突击步枪是1942年才被发明出来的。此时听说芬兰研制了容弹量竟然达到70发的冲锋枪,张学良当然很感兴趣。(德国MP系列冲锋枪的容弹量为32发。)
芬兰的这款冲锋枪叫做苏米M-31型冲锋枪,是芬兰著名枪械设计师艾莫莱迪的杰作。当张学良见到农统局购买来的一支苏米M-31型冲锋枪时吃了一惊,因为这款冲锋枪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苏联波波沙冲锋枪简直一模一样。实际上,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就是在苏芬战争后根据缴获来的苏米M-31冲锋枪进行仿制和改进而来的。该冲锋枪使用一个容弹70发的圆盘状弹鼓,因此火力强大。张学良对此如获至宝,立刻斥资从芬兰订购了1000支苏米冲锋枪,并重金买回来一套苏米冲锋枪的生产线,交由北华的枪械研制专家宾步程、李承干、俞濯之等人进行改进。最终,宾步程等枪械专家们成功改进了苏米冲锋枪,并把原先的子弹口径从9毫米降为5.8毫米,使得弹匣容弹量更上一层楼,达到80发子弹,进一步地增强了冲锋枪的火力。这款冲锋枪最后被张学良命名为了“辽38式/L38式冲锋枪”(L是辽的拼音首字母,38是1938年),并和MP-38一起向北华军全面普及。辽38式冲锋枪是此时世界上火力最强的冲锋枪。
11月11日,在这个上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以及后世某个流行性节日的这天,张学良接到了来自德国的消息:德国发生了“水晶之夜”事件。大规模的排犹行为在德国正式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