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居然还敢提这件事!要不是你厚着脸皮把我们空军的鱼雷机挖走,我们空军会没有能力对付日本海军吗?你现在还蹬鼻子上脸了!”
“鱼雷机本来就是用于海战的飞机!当然归海军!你什么都要,那你的空军干脆再建几个装甲师算了!”
两人在无线电里大吵特吵的时候,对马岛战役已经彻底爆发了。实际上,日军在对马岛的防御力量十分不足,东京方面甚至都没有想到北华军会对属于日本本土的岛屿展开如此大规模的海空军三栖登陆空降作战,这种在政治意义上前所未有的军事行动大大出乎东京方面的意料,换句话说,东京方面没有想到北华军会“如此狂妄”地对日本本土展开进攻,而北华海空军在“神风计划”上的严格保密使得日军对此措手不及,事先毫无防备。而另一方面,日本海军的消极态度也是北华军获得成功的一个原因。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特别是南韩战事开始后,日本海军的表现十分贫乏,即便在日本陆军反复要求甚至是撕破脸的威逼下,日本海军也没有出动太多的力量参战。日本海军虽然屡屡遭到北华军的重创,但此时仍然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大力量,之所以日本海军如此“消极避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海军迄今为止已经被北华军击沉了4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1艘重型巡洋舰、4艘轻型巡洋舰、5艘装甲巡洋舰、12艘驱逐舰、6艘潜艇、超过10艘其他轻型军舰,外加超过五十艘运输船,被击伤的舰艇也为数不少,如此重大的损失是日本国力不堪重负的,也是日本海军难以承受的,建造一艘主力舰需要三年时间,而将其击沉却只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北华海军装备的“鱼鹰”(Ju-80)鱼雷攻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鱼雷攻击机,使得飞机正式拥有了击沉军舰的能力,北华军重点发展的潜艇也在战争中凸显出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技术上的优势和战术思维上的先进性,也是日本海军承受了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四艘航空母舰的战沉,使得日本海军舰队进入中国领海后失去制空权,失去制空权的舰队在拥有鱼雷机这种新式海战飞机的对手的打击下,自然无法招架且损失惨重。难以承受高昂的损失代价,是日本海军消极畏缩的第一个原因,而第二个原因则是日本海军在心理上的“抵触”。日本海军的规模仅次于美英,位居世界第三,这种显赫的实力使得日本海军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日本海军素来以美国海军作为假想敌,但没想到还没有跟美国海军堂堂正正地开战,却被原本弱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此时却异军突起、横空崛起的北华海军打得灰头土脸,日本海军其实不想跟北华海军拼个你死我活。道理很简单:日本海军原本是准备跟美国海军打一场波澜壮阔的、争霸太平洋的大战,但此时却不得不降低身份,“屈尊”去跟弱小的北华海军血拼,战争的档次猛地降低了一大截,这自然让日本海军高级将领在心理上十分抵触,不愿意让苦心经营起来的庞大舰队“大材小用”地消耗在消灭北华海军的战争里。
被南韩战事急得火急火燎的陆军大臣川岛义之曾多次问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海军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全力出动去消灭满洲军的海军?”
米内光政无奈地道:“起码要等苍龙号和飞龙号服役后才能出击。”
米内大臣的这个回复既是借口,又完全不是借口。米内很清楚,海战肯定要掌握制空权,所以航母就是舰队和海军的核心。日本原有的4艘航空母舰全部战沉,眼下正在建造中的就是苍龙号和飞龙号,苍龙号原计划在1937年2月份完工,飞龙号原计划在1939年7月完工,但因为日本在和北华的战争里屡战屡败,国力元气大伤,自然影响了这两艘航母的建造进度。其实米内也知道,即便苍龙号和飞龙号都服役了,出击也是凶多吉少,因为北华海军目前已经拥有5艘航空母舰了(实际上是3艘)。为此,米内多次叹息道:“日本海军因为过度迷恋巨舰大炮,从而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没有及时地认识到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在战略发展方向上犯了致命的错误,结果白白地浪费了多少宝贵的资源和时间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弱小的北华海军因为种种战略性优势,反而在战争中克制了强大的日本海军。日本海军曾在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中都以弱胜强,而此时,日本海军则成为了这个空有其名的“强者”,处处被弱小的对手压着打。
北华军此时已成功在对马岛的下岛展开三栖登陆,6000多名海军陆战士兵、3000多名空军伞兵分别通过运输舰队和运输机群踏上了下岛,同时海军的运输舰艇和空军的运输机群还给登岛的海空军先后海运和空运了上万吨弹药物资。在登陆过程中,一些实战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海军陆战队的坦克,都是陆军的狼甲狼乙轻型坦克,但这些陆军的坦克从运输舰艇上开下来后大部分都陷入了浅海沙滩上,坦克舱里严重进水;士兵们身上背负的装备东西太多,极容易坠海淹死;运输舰艇和登陆舰艇没有强劲的自卫火炮,贴近陆地后极容易被敌军的岸防炮击毁;空军的伞兵们从天而落后,每个士兵都全副武装,甚至部分重火力小组的士兵还携带着MG-34通用机枪、轻型迫击炮、掷弹筒等步兵重武器,但整体火力上还是十分不足。这场对马岛三栖作战给北华军的海空军上了宝贵一课,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北华海军随后紧锣密鼓地开发了新式的运输舰艇、登陆舰艇、两栖坦克,北华空军随后也抓紧时间展开重型运输机的研制,同时研制可以随伞兵一起空投下去的步兵战车、轻型装甲车、轻型火炮等伞兵重武器。
虽然北华海空军的此次作战可谓磕磕碰碰,但由于对马岛上的日军很少,只有一个独立大队,因此登陆和空降的北华海空军官兵没有付出太大的伤亡就攻占了下岛,随后一边准备迎战一边在岛上争分夺秒地抢修野战机场。喻诗航被任命为对马岛总指挥官,于悦被任命为对马岛副总指挥官,实际上两人完全是各干各的,独立指挥自己的陆战团和伞兵团分头作战。
由于日军毫无防备,因此北华军在对下岛成功实施三栖登岛作战后,于傍晚时分再次对上岛也成功实施了三栖登岛作战,海军的第123师第592陆战团和空军的独立第2伞兵团同时在上岛登陆。在对马岛登陆的北华军达到1.8万余人,对马岛的日军很快被消灭了个精光。
当天傍晚,沈阳的“远东之声”广播电台和北华军新闻发布中心正式对外宣布:北华军的五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和三千名空军伞兵已经在日本对马岛成功登陆和空降!中国军队正式完成了第一次踏上了日本本土的壮举!
这个消息传出后石破天惊,国内一片欢腾鼎沸,国外则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对马岛登陆的北华军达到1.8万余人,而北华却对外声称是八千余人,这自然是为了麻痹日军。登岛的北华军有多少人在宣传上的差别并不大,国内百姓只需要知道本国的军队已经踏上日本本土就够了,北华之所以故意降低人数,是为了让日军低估实力,这是一种“保护”岛上官兵的对策,从而降低日军反扑对马岛的力度。
东京彻底震惊了,获悉此事后的裕仁天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惶恐和愤怒中,北华军在日本本土岛屿登陆,这其中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对日本的威胁和挑衅也是空前的,日本的威胁也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超过元日战争时期。对马岛比郁陵岛更靠近日本本土,那北华军不但可以用对马岛作为航空兵基地从而把航程覆盖三分之一日本本土,而且还极有可能会以对马岛作为跳板和中转站,对日本本土展开登陆进攻,这不得不让裕仁感到惶恐。最重要的是,对马岛是货真价实、不折不扣的日本领土,日本的本土被敌军占领,哪怕只是一个弹丸小岛,也都是日本的奇耻大辱,是裕仁难以接受的。裕仁不得不对日本军方感到极度的愤怒,日本军方平时飞扬跋扈,一天到晚嚷嚷着“吞并满洲、消灭支那、击败美国、决战苏俄”,结果到头来却连本土都守不住,这自然让裕仁勃然大怒。极度愤怒的裕仁连夜召集了陆海军高层,声色俱厉地要求陆海军立刻收复对马岛,“即便放弃朝鲜,也要确保帝国神圣本土寸土不失”。
在天皇前所未有的雷霆震怒下,日本陆海军一方面积极调兵遣将,一方面在靠近对马岛的九州岛西北部沿海和壹歧岛上修建了多个航空兵基地,为接下来的对马岛战役奠定争夺制空权的基础。一直消极避战的日本海军自然倾巢出动,而日本陆军则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调遣哪支部队去进攻对马岛。日本陆军共21个甲等师团,除了近卫师团和第1师团,其余的19个师团要么已经被北华军消灭,要么正深陷于南韩战场,虽然刚刚临时抱佛脚地建立了第21至第30共10个新师团,但这10个新师团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远不如那21个甲等师团,抽调这10个新师团送到对马岛参战自然不容乐观。因此陆军方面最后向裕仁请求,调动第1师团投入对马岛参战,如果兵力不够,再从南韩战场上抽调师团填入对马岛战场,毕竟裕仁已经明确表示“即便放弃朝鲜,也要确保帝国神圣本土寸土不失”。对此,急于收复对马岛、恢复日本本土完整的裕仁表示同意。
对马岛即将迎来北华和日本的入陆海空三军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