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从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小国一步一步艰难而执着地走向了富强,最终奇迹般地崛起跃升为东方唯一的一个列强大国,这不得不令人尊重和敬佩。日本军队在日清战争、日俄战争等多场决定日本帝国国运兴衰的重大战争里都因为发挥出了日本民族的种种优点并浴血苦战而取得一个又一个以弱胜强、令人不敢相信的重大胜利。这一系列的胜利既急剧地提升了日本的国力,让日本越来越强盛,同时也让日本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急剧膨胀发酵,甚至发展成了一种激进的民族优越感。日本国民坚信他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日本的军队也是天下无敌的;对于中国这个庞大而衰弱的东亚邻居,日本国民是持有根深蒂固的蔑视的。但是在经过争霸朝鲜的战争后,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以及他们自诩日本军队天下无敌的必胜信念和对中国的蔑视,都已经彻底地被更加强大的中国北华军给打掉了。...长期以来,西方世界里都流行一种‘黄祸论’。一百年前,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最有可能称霸东方、威胁西方;但在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后,西方国家都改变了看法,转而认为日本才是真正具有挑战西方能力的东方列强;然而现在,西方国家再次改变了看法,因为东方霸主的地位正在被重新崛起的中国(北华)从日本手里夺走。经过两次东北战争和这次朝鲜战争,张学良和裕仁这两个同龄的年轻统帅之间的角逐结果已经揭晓了,北华取代日本成为东方真正霸主的时期已经为时不远。”——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纽约时报》。
这篇评论发表于《纽约时报》1937年6月6日,并且代表着西方部分政治家对东方“两虎相争”局势的看法,因为在这一星期前,北华军第一次攻占了属于日本本土的一小块领土,这场极其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正式创造了中国军队有史以来第一次踏上日本本土的先河(排除元日战争),因此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高度关注。
毫不夸张地讲,随着北华一次又一次对日作战取得重大胜利,张学良在北华和全国范围内的威望都达到了无人比肩的地步,北华的军政机构和战争机器也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而处于内部人心高度团结、各部门工作效率极高的最佳运作状态中。说白了,当一个国家或一方势力连续屡战屡败甚至濒临灭亡,内部肯定是人心动荡,叛徒肯定是层出不穷,而反过来,如果这个国家或这方势力连续屡战屡胜、越来越强盛,那肯定是人心振奋,叛徒极少。此时的北华控制下的中国北方就像连续获得日清战争、日俄战争胜利后的日本或横扫了大半个欧洲后的德国一样,众志成城、戮力同心,前线军队和后方民众都处于积极蓬勃的精神状态中,而这种精神状态则会在整体上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锐气”。
五月中下旬,张学良批准了北华海军提出的“攻占对马岛”的作战计划,并要求空军和海军通力合作完成这项极其具有军事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战斗任务。负责作战的沈鸿烈和冯庸都异常激动,但北华海空军之间素来不和,配合程度差强人意,张学良不得不命令北防军的总参谋长杨宇霆全权负责制定这项海空军联合作战的计划,同时充当海空军之间的关系协调人;另一方面,张学良由于刚刚吃了日本间谍的苦头,因此严格命令这项作战计划绝对保密,只允许海空军极少数的高层决策者知晓,并且张学良额外又命令舒国生调动农统局的人手严加监视知道作战计划的海空军将领并做出了严厉警告,任何为一己之私而出卖军事机密和国家利益的叛徒败类一律严惩不贷。
攻占对马岛的计划代号为“神风”,这个杨宇霆特地取的代号具有很大的讥讽性。日本千百年来的历史上,只有一次面临过空前严重的被侵略的亡国威胁,即蒙古帝国对日本的两次东征,但元军的两次东征阴差阳错地都因为遭遇两场台风而功亏一篑,日本人把那两场救了日本命运的台风称之为“神风”。元日战争期间,对马岛是唯一曾被元军攻占的日本领土。眼下北华军即将攻击对马岛,以“神风”来命名这场作战计划,显然是对日本人的一种嘲弄。
对马岛位于朝鲜海峡中间,地理位置和军事意义极其重要,占领对马岛,北华军就能彻底控制朝鲜海峡,堵死南朝鲜境内的日军返回日本本土的海上通道,对接下来绞杀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也是大有裨益,以对马岛为航空兵基地的飞机能够覆盖占日本三分之一国土面积的九州岛、四国岛、本州岛南部地区,甚至还能奠定北华军以后进攻日本本土的基础。千百年来,日本侵略朝鲜、向东亚大陆扩张时,都是以对马岛作为中转站和海上基地。对马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马岛包括5个岛屿,最大的是上岛和下岛,这两个岛屿几乎紧挨在一起,另外还有3个很小的岛屿,合称对马岛,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岛上日本居民数量约10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了不打草惊蛇,北华军没有从本土抽调新的部队,攻占对马岛的部队为驻守在济州岛的第123海军陆战师两个陆战团,再加上空军的独立第2、第3伞兵团,总兵力约1.8万人。对马岛距离济州岛很近,直线距离200多公里,北华军的难题主要有3个:
一、如何在日本人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攻占对马岛?
二、如何确保岛上军队的补给?
三、如何应付日本海军的大规模反扑?
杨宇霆、沈鸿烈、陈策、冯庸、黄光锐等决策者们反复研究,得出解决方案或对策:
一、海军舰队必须一次性把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团送到对马岛上,从而站稳脚跟;
二、用运输舰队和运输机群给岛上军队进行补给,并且海军舰队在展开两栖登陆时就要竭尽全力地往岛上卸载下最大限度的物资;
三、迅速在岛上修建航空兵基地,对马岛周边海域的制空权在北华军手里,日本海军如果大规模反扑,也承受不起被北华军鱼雷机群打击的巨大代价。
由于德国的“志愿军舰队”还没有准备充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刚抵达中国海域,三艘轻型战列舰也准备就绪,但那两艘航母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德国的海军舰载机飞行员此时正在争分夺秒地全力练习在航母上起飞降落的技术和海空战能力,所以北华方面暂时还不想跟日本海军展开海上决战(陈绍宽此时正忙着处理北华海军跟德国海军志愿舰队展开协同作战的各项事务,同时还要忙着筹备和计划同日本海军的决战,因此对马岛战役的北华海军总指挥是沈鸿烈),因此如何速战速决地占领对马岛但同时又避免陷入和日本海军的决战中,是北华比较棘手的问题。但日本海军素来惧怕北华军的鱼雷攻击机,并且日军又丧失制空权,因此只要在对马岛上迅速建立北华海军航空兵基地,日本海军就不敢用主力舰反攻对马岛。
确定作战计划后,沈鸿烈和冯庸都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准备工作。第108师攻占南韩西南部的光州后,北华空军立刻在当地修建了几个野战机场,“神风计划”一锤定音后,冯庸立刻昼夜不息地从本土向光州运送伞兵团和物资,名义上是为了配合陆军在南韩展开大规模反攻,为了确保制空权和空中运输力,冯庸在光州、济州岛、松岛一共部署了150余架Bf-109、60余架B-17、180余架Ju-52,而每架Ju-52可以携带12名全副武装的伞兵以及1.5吨炸弹,并且一架Ju-52运输机还可以拖曳牵引一架滑翔机,因此运输机群全部出动就可以一口气空投下整整1个伞兵团;而海军方面,沈鸿烈也把手里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海军精华倾巢出动,北华海军的那2艘约克城级航母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仍然在渤海湾里拼命苦练,暂时不出动,而北华军的渤海号轻型航母、2艘战列巡洋舰、4艘重型巡洋舰里的2艘、已经建成的2艘宁海级轻型巡洋舰、已经建成的4艘34A型驱逐舰则集体出动,除此之外还有60多艘其他辅助舰艇,包括10多艘扫雷艇、20多艘鱼雷艇、30多艘运输舰艇,另外还有十多艘潜艇参战护航,从而共同汇聚成了总吨位超过北洋舰队、中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实际上,北华此时的造船工业并不强大,因此很多运输船都是用大型商船改装而来或临时充当的。为了确保登陆的海军陆战队发挥出最强大的战斗力以及付出最小的伤亡,海军的舰队一次性也是运输1个陆战团,多出来的运输力都用来装载弹药辎重。
不显山不露水的准备中,大批的物资被运送到了光州和济州岛。实际上,整个任务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几个海军陆战团的团长、几个伞兵团的团长、各个军舰的舰长都不知道“神风”计划的存在,直到战斗爆发前才接到命令。
5月31日傍晚,沈鸿烈乘坐海军总旗舰“长江号”战列巡洋舰抵达济州岛,驻岛上的海军第123陆战师和陆军第107师(缺一个团,在松岛)的众高级军官热忱地迎接了沈鸿烈。实际上,全岛几万北华军官兵此时只有沈鸿烈和第123师师长谢刚哲两人知道“神风”计划。沈鸿烈对岛上官兵发表了一统热情洋溢的客套话,勉励官兵们为了国家继续浴血奋战。当晚,沈鸿烈召集第123师的师长谢刚哲、副师长毛福恩、四个中校团长喻诗航、尹祚乾、李润青、张赫炎等为数很少的几个军官,正式宣布了“神风”计划。为了确保海军“吃独食”,沈鸿烈连第107师师长刘多荃等一批陆军高级军官都没有邀请参会。
获悉这个作战计划后,军官们无不目光炯炯、激动不已。无疑,攻占对马岛是极其具有历史意义的,因为对马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军队千百年来除了蒙古军队外还没有正式踏上过日本领土。虽说对马岛只是日本列岛里众多岛屿里的一个小岛,跟本州岛或东京根本没得比,但它毕竟是货真价实的日本本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鸿烈也很兴奋:“我相信你们都已经非常明白这一战的意义了,无论是军事意义还是历史意义,都足以彪炳史册!中国海军的荣誉也在此一战!我希望你们不负众望,正式打响中国军队向日本本土迈出第一步的伟大征程!还有,你们登岛后,就必须要像钢钉那样死死地钉在当地!朝鲜战事最后能不能大获全胜,就看这一战了!诸位,你们一定要好好加油啊!”
军官们一起凛然道:“明白!”
喻诗航迫不及待地问道:“副座,我们全师都参战吗?”他获悉这次两栖登陆战的计划后简直是大喜过望,第123师是北华海军唯一的一个陆战师,朝鲜战争前就驻守在了济州岛,防备日军夺取济州岛,结果日军根本就没敢进攻济州岛,全师官兵和协同守岛的陆军第107师的几万官兵无所事事了大半年,一直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兄弟部队在朝鲜半岛战场上打得酣畅淋漓。用喻诗航的话说,“弟兄们浑身都快生锈了”。
沈鸿烈摇头道:“不,一来,舰队运输力不够,二来,登岛部队太多,后勤辎重的运输负担会大大增加,所以你们四个陆战团里只有两个团能登陆对马岛。对马岛分为上岛和下岛,两个团各登陆一个,当然是要分批进行的,舰队要往返两次。”
喻诗航急忙又问道:“哪两个团?”
沈鸿烈微微一笑:“上面也没有定下来。你们可以抓阄决定嘛!”
军官们都有些啼笑皆非,如此重大的事情居然要临时抓阄决定,看上去有些荒唐,实际上这也是保密措施之一。随后,师长谢刚哲亲自做公证人,写下四个纸卷,两个里面写着“参战”,两个里面写着“不参战”。混淆后,四个团长怀着期待的心情抓了阄并打开,结果喻诗航的第589团和张赫炎的第592团获得了参战的机会。喻诗航和张赫炎忍不住一起哈哈大笑,尹祚乾和李润青则垂头丧气。
沈鸿烈笑着道:“你们两个团哪个作为第一梯队?第一梯队在下岛登陆,第二梯队于十二个小时后在上岛登陆。”
喻诗航和张赫炎一起争相道:“当然是我团了!”
两人随后剪刀石头布,喻诗航的石头赢了张赫炎的布,第589团作为第一梯队,第592团则作为第二梯队。喻诗航眉飞色舞:“哈哈!老子的团要成为第一个登陆日本领土的中国军队了!”
沈鸿烈微笑道:“你也别得意得太早。根据我们的作战计划,我们海军舰队在6月1日凌晨1点以20节的航速出发,预计在早晨7点抵达对马岛,济州岛的海军航空兵会出动战斗机和鱼雷机为我们护航,机群在早晨6点半从济州岛出发,因此舰队抵达对马岛时,机群也正好一起抵达;另一方面,空军的那帮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家伙也会参战。空军的两个伞兵团已经在光州待命,这两个伞兵团会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伞兵团会于早晨6点乘坐运输机群出发,在战斗机的护航和轰炸机的连同下,于早晨7点抵达对马岛,空投在下岛上空。换句话说,我们的第一个陆战团会和空军的第一个伞兵团同时在下岛登陆,然后在十二个小时后再同时出动第二个陆战团和空军的第二个伞兵团同时在上岛登陆。喻团座,空军的伞兵团是从天而降的,比你们陆战团更快哦!说不定你们刚刚在海面上望见下岛,空军的伞兵已经在下岛着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