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边防公署司令长官部的私人办公室里,张学良单独地接见了马丁鲍曼。这场会议是很隐秘的,也是很简短的,但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张学良和希特勒从经济同盟、工业同盟、军事科研同盟正式走向军事同盟的第一步。然而,张学良的态度并不是很热烈,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小人物了,自己的手中基本上掌握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自己可能一步走错,就会让整个中华民族满盘皆输,甚至万劫不复。因此,张学良非常慎重,非常冷静。一起发展经济、一起建设工业、一起扩充武装、一起研究新式武器,张学良非常乐意与希特勒展开合作,但若要和希特勒缔结军事同盟甚至一起发动世界大战,张学良真的不得不谨小慎微。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张学良此时对这句话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因为这次会议是绝密的,所以办公室里只有张学良和鲍曼,以及一名年轻漂亮的女翻译。这个名叫谢雅萍的女翻译是谷瑞玉在东北大学里的同学兼闺蜜,日语系和德语系毕业,张学良招秘书兼翻译时由谷瑞玉介绍来的。其实,张学良原本也是有翻译的,但那几个翻译都是张作霖时代的,张学良也不能一直让他们做翻译,总要提拔人家不是?再说了,那几张男人的老脸几年下来也让张学良看腻了,换张俏脸也不错。
“尊敬的张将军,请先让我谨代表希特勒元首和德国政府对您表示最衷心和最真切的谢意。元首早年奋斗时,您就是他最真诚和最慷慨的朋友,德国开始重建时,您又是德国最真诚和最慷慨的朋友。无论是元首本人还是整个德国,都对您充满了最衷心和最真切的谢意。在我来华之前,元首再三嘱咐我,先替德国政府向您表示谢意,再替元首本人向您表示谢意,并且元首本人还有一份私人礼物要送给您。”说着,鲍曼从他带来的一个皮箱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幅油画,然后毕恭毕敬地递给张学良。(张学良被国民政府正式授予一级上将军衔后,德国人就不再称呼张学良是“元帅”了。)
张学良定睛一看,顿时哑然失笑,因为这副差不多一米见方的油画上画的就是自己。在希特勒的笔下,张学良一身威风凛凛的一级上将军服地站在海边,目光深邃而凌厉地眺望着远处,眼神中充满了睿智和信心,整个人显得英姿勃发、顾盼自雄。应该承认,希特勒的画技还是非常不错的,把张学良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虽然希特勒没有见过张学良真人,但张学良毕竟也是世界级名人了,照片不计其数,希特勒通过照片就把张学良画出来,也算是有着不浅的美术功底的。看来,希特勒当了德国的领导人后还没有忘记他的老本行,估计是把画画改成业余爱好了。张学良暗想:如果维也纳艺术学院当初录取了希特勒,估计希特勒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美术家,而全世界的命运也就随之改变了。张学良一边感叹世事无常,一边很客气很小心地接过这幅油画:“感谢希特勒元首的美意,其实,北华与德国的合作是互利双赢的,北华也从德国那里得到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对于希特勒元首和德国政府,也要表达最衷心和最真切的谢意。”
几句寒暄客套后,鲍曼正式开始了主题:“张将军,德国正在元首的领导下进行着艰难而伟大的复兴,这个过程注定是漫长而充满荆棘的。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单独奋斗自然是孤掌难鸣,所以我们希望能寻找几个真诚的盟友,一起携手踏上这条走向富强的道路。欧洲那边,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已经和元首多次展开会谈,商议德意结盟的事务。但是除了意大利,西方世界已经几乎没有一个德国可以信任并且能给德国带来利益的盟友,法国是德国在陆上的死敌,英国是德国在海上的世仇,苏联的意识形态是德国和整个文明社会都无法容忍的,而美国则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洲置身事外,美国人只会干趁火打劫和坐地分赃的勾当,并且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对德国开战,绝不可能与德国患难与共、同仇敌忾;再转视东方,中日两国都是强国,但元首认为‘日本是一个缺乏想象力且喜欢偷鸡摸狗、趁人之危的劣等民族’(《我的奋斗》第11章),再加上日本貌似强大但实则虚弱的本质已经在上次的东北战争中暴露无遗,因此元首和德国都不愿意与日本结盟,甚至是不屑与日本结盟,而中国,则被元首和德国高层认为是最理想且最合适和最完美的一个盟友。元首甚至评价说,他宁愿失去意大利也不愿意失去中国。”鲍曼目光炙热地望向张学良,“张将军,元首和我们德国上下都非常看好中国强大的实力和雄厚的基础。”
张学良知道,鲍曼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他的意思就是希特勒的意思。但张学良没有直接回复,而是陷入沉思,半晌后,张学良很单刀直入地开口道:“德国会再次发动战争吧?”
鲍曼对张学良这个突兀而直接的询问没有任何惊讶,因为他是希特勒的特使,希特勒要对张学良说的话都已经交代给他了,都是一些非常核心、非常露骨、没有任何虚伪外交词汇进行掩盖的直白的内容。“张将军,德国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做一个三流国家且一直蜷缩在英法列强的阴影下苟延残喘,德国必须要彻底而全面地复兴,重新以列强大国的身份屹立于欧洲和全身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迫不得已要进行战争,德国将不会退缩。”鲍曼的回答十分清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学良顿了顿,很斟词酌句地说道:“如果在确保美英法不反对、不干涉、不参战的情况下,德国对苏联展开战争,中国必定会参战。”张学良知道,在这种国家大事的事情上,说话必须要非常谨慎,只能透露底限,而不能盲目给予承诺。军中无戏言,国事更加不能有一个字的随便。
鲍曼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元首说过,中国最大的敌人,第一是日本,第二是苏俄。德国无法在对付日本这件事上给予中国直接的军事援助,但在对付苏俄这件事上则能与中国并肩作战。苏俄劣迹斑斑、声名狼藉,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到处都是它的敌人。我们德国和英法关系恶劣,但都厌恶苏俄,中国和日本也关系敌对,但也同样都仇视苏俄。苏俄简直就是四面树敌、神憎鬼厌。张将军,您的这个态度,我会转达给元首的。那么,在对付英法两国这件事上呢?英法是德国的敌人,也同样是中国的敌人。对付苏俄,我们可以并肩作战,对付英法,我们仍然可以并肩作战,不是吗?”他微微一笑。
张学良很直白地道:“美国人是站在英法那边的,一旦对英法开战,美国人参战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的中国和德国加起来都不是美国的对手。中德对英法开战,美国人会在背后给英法输血,同样,也会在背后给日本输血。美国人甚至都不需要参加战争,只需要给英法日这三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军火和资金,就足以把中德两国都陷入战争的泥潭里。美国的国力和工业生产力是非常强大的,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德国对美国开战,我不会轻易地让中德继续军事联盟。我并不是抛弃或辜负了德国,而是我必须要对中国的命运负责。”他说得很诚恳。
鲍曼显得很感同身受:“美国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张将军,德国和苏联之间隔着波兰,而波兰已经同英法缔结了军事同盟。德国想要进攻苏联,就必须要先占领波兰,而占领波兰就意味着和英法爆发正面冲突。所以,德国无论是向西还是向东,都不可避免地要与英法爆发正面冲突。张将军,英法两国的本土毗邻德国,而英国两国在远东的辽阔的殖民地则紧挨着中国,当德国在欧洲打败英法时,那他们在远东的殖民地就都是摆在中国面前的肥肉,况且,这些殖民地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不是吗?”他的语气愈发显得意味深长。
“我知道。”张学良点点头,“但跟美国开战是自取灭亡的行为。除非希特勒元首有办法在不让美国参战的情况下就打败英法,或者能寻找到更多的强劲盟友,或者他能保证有办法同美国结束战争,否则,中国不会轻易地与美国开战。”张学良说这话绝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因为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了解美国的强大。数据最说明问题,经济大萧条前的1929年,英国一年生产汽车24万辆,法国是22万辆,德国是14万辆,意大利是6万辆,日本是4万辆,而美国是536万辆;二战期间,德国共生产出15万架飞机、4.7万辆坦克,英国是12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日本是7万架飞机、5000辆坦克,意大利是9000架飞机、2000辆坦克,苏联是14万架飞机、8万辆坦克,美国是29万架飞机、12万辆坦克;二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的GDP都在三四百亿美元左右,日本是一百亿,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期间萎缩到八百多亿,在正式参战前已经恢复到两千亿,战争结束时是三千亿。美国的国力比苏德英法意日捆在一起的总和还多。北华现在的整体工业水平跟德国差不多,略微超过法国。张学良知道自己要是脑子发昏跟着希特勒一起去干美英苏,那就是严重地对中华民族不负责,因此他才把话说得这么保守。
鲍曼神色凝重:“这就是张将军您的态度吗?”
张学良点点头:“是的。在没有必胜的情况下,中国不会跟美国开战,也不会参加有可能会造成中美开战的战争里,除非能有其他另辟蹊径的道路。这就是我的态度。”
鲍曼郑重地道:“好,您的态度我已经知道了,我马上会转达给元首的。”
“请等一下。”张学良突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