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兰在电话那边顿了顿,显然在计算,最后答道:“开采一年半以来,挖出了四亿美元。”
张学良咬了咬牙:“给我提一亿美元出来。”胶东的秘密金矿是张学良的“私房钱”,开采金矿的收入是不计入北华的GDP里面的,为了建造海军,张学良不得不第一次动用他的小金库了。
虽然张学良给海军额外花的钱是来自他的秘密小金库,但空军和陆军很快就知道了,空军和陆军不关心张学良给海军额外增加的军费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只知道张学良给海军额外增加军费了,因此立刻吵翻了天,也嚷嚷着要给自己的军种增加军费。特别是空军,心理彻底不平衡了。冯庸看到沈鸿烈后怪话连篇,称呼沈鸿烈是“高级乞丐”,说海军“整天就像孩子缠大人要糖吃般地缠着张学良要军费”,但沈鸿烈心情很好,看什么都挺顺眼的,就是看到对自己冷嘲热讽的冯庸也毫不生气,反而满面春风地道:“汉卿老弟,别生气嘛!虽然我们略有龃龉,但我们毕竟还是一家人嘛!海军也好,空军也好,不都是中国军队的一部分嘛?对了,我们的海军考察团在美国还意外地得知一个跟空军有关的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听啊?”
冯庸没好气地道:“想说就说,不想说就别说了!老子爱听不听!”
沈鸿烈得意地道:“我们的考察团在美国获悉,美国陆军正在研制一种载弹量达到八吨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编号叫B-17,是波音公司负责研制的。你们空军不是缺少轰炸机吗?去跟少帅要钱吧!”
冯庸眼前一亮,随后急忙跑向张学良的办公室。
张学良顿时焦头烂额,刚刚打发走了海军的讨债鬼,又来了空军的讨债鬼。在冯庸的软磨硬缠下,张学良不得不同意冯庸的要求,拨款二十万美元给空军组建空军考察团,由空军参谋长黄光锐负责,去美国考察那种世界上第一种四引擎的且载弹量达到八吨的重型轰炸机,同时还被迫答应冯庸,如果那种B-17确实是很成功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北防军要购买200架以上,并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买到全套的设计图纸和生产线,张学良不得不答应,生怕被说是偏心。在打发走冯庸后,张学良立刻提前下班,生怕陆军的讨债鬼又跑过来要钱。张学良都怕他们了。
刚要离开办公室,卫立煌给张学良打电话:李忍涛来沈阳了。张学良在欣喜之下立刻前去沈阳火车站迎接李忍涛。
李忍涛是中国化学兵部队的创始人。早年在欧美留学时,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军队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的战史所吸引的李忍涛便敏锐地认识到了化学战的威力,继而潜心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中国此时非常少见的化学战专家。当然了,李忍涛并不是极力鼓吹在实战中使用毒气弹的好战型军人,他的目的是中国军队能做好预防敌军化学战的准备。另外,李忍涛对化学武器的态度很开明,不像一些思想还有些迂腐的中国军队高层那样,认为在实战中使用毒气是龌蹉和卑鄙的手段。李忍涛跟张学良一样,在用毒气弹杀敌这件事上没有道德洁癖。此时中国各方军队里使用毒气弹最频繁和最熟练的,自然是北华军了,北华军在奉军时期就是第一支使用毒气弹的中国军队,但那时是打内战,因此声名狼藉,而在第二次东北战争中,东北军大规模对日军使用德国毒气弹,给予了日军极其巨大的杀伤,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战效果。张学良最缺少一个精通化学战和毒气战的专家军人来管理北华军的毒气部队,正好,从中央军里投靠过来的卫立煌推荐了原本也是中央军一员的李忍涛。张学良获悉后喜出望外,立刻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外加他作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身份进行多方拉拢,总算把李忍涛给请来了。来到北华军里的李忍涛立刻被张学良任命为北华军生化兵部队总指挥。
爆发于1929年且结束于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使得世界各国都受到了波及,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就损失越惨重,但让张学良趁机在各国的失业狂潮中狠狠地捞了大批人才。眼下,走出经济大萧条阴影的各国都在艰难地进行着经济的复苏。日本是最惨的,日本本来就因为这场经济大萧条而使得国民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中,军方为了摆脱经济低迷而试图发动的两次东北战争都以惨败告终,使得日本本来就很薄弱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进一步恶化了。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加上新上台的罗斯福总统很有经济手段,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政措施,使得美国的经济正在慢慢地好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规模地兴建社会公共措施、增加巨资建设项目、吸引外资等方式成了美国复苏经济的主要手段。因此,北华方面在此时向美国购买军火自然得到了美国政府和美国军火商的大力欢迎。毕竟,北华买得越多,美国政府就赚得越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海军参谋长陈策中将为首的中国海军考察团在美国频繁活动,最后与美方缔结购舰协议,北华共订购4艘约克城级中型航母和4艘新奥尔良级重型巡洋舰,总价格2亿美元整。实际上,其中2艘约克城级中型航母是给德国海军购买的。但德国现在还没有公开宣布废除凡尔赛条约,因此不能公开地购买大型水面军舰,所以让北华方面替德国海军购买。德国海军现在对航母也充满浓厚的兴趣。这2亿美元里,北华出1.3亿,德国出7000万,8艘军舰在1937年前交付。
与此同时,以空军参谋长黄光锐中将为首的中国空军考察团也在美国活动着,主要目标是美国正在研制中的B-17重型轰炸机。B-17是全世界第一种四引擎的轰炸机,载弹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八吨,因此让北华空军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实际上,此时的B-17还在波音公司的图纸上,并且还有一些技术缺陷,美国军方对B-17的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尽管这样,美方也不是很愿意出售B-17,因为B-17的威力实在太大。
黄光锐对美国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少将说道:“B-17的航程是3000公里,而太平洋的宽度是20000公里,你们认为我们中国空军的B-17能把炸弹扔到它的原产地吗?中国的第一敌人是日本,第二敌人是苏联,而这两个国家,都是美国的敌人。你们把武器卖给我们去替你们对付日本和苏联,有什么不妥?”
麦克阿瑟被说服了。道理是显然的,中国跟日本和苏联靠在一起,即便中国空军用上B-17,也是对日本和苏联扔炸弹,而根本不可能扔到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来。实际上,美国对日本和苏联的印象都不好,日本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上得到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海军吨位,却仍然不满足,还想要扩充海军,这让美国政府十分忌惮,而苏联给美国人留下的印象也同样差劲,苏联在建国时赖掉了沙俄时期俄国欠美国的巨额资金,并且苏联的意识形态是要“解放全人类”,是要“打倒所有的资本家”,这让美国的财团很是担惊受怕。北华军最近在收复北满铁路、收复新疆、收复外蒙古的事情上跟苏联当局产生了不少龃龉,并且北华军和日本素来是死对头关系,因此美国政府高层很早就有人提出扶植中国去遏制日苏两国。眼下北华军跟美国大量订购B-17,在白宫方面看来,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因此北华空军在同美国军方在谈判中虽然有不少分歧,但还是取得了很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双方缔结协议,北华向波音公司投资750万美元以协助B-17的研制,波音公司保证B-17会在1935年底之前研制完成,届时,美方批准波音公司以30万美元一架的价格向北华出售200架B-17,并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B-17的全部设计图纸和一套生产线,但不包括B-17发动机的技术和设计图纸(美国军方也只是订购了220架B-17)。
张学良被海军又勒索了1.3亿美元,同时被空军又勒索了差不多8000万美元,他的小金库顿时少了一半的积蓄。
年底,农统局向张学良报告:苏联大清洗爆发了。
年底,政务委员会正副主席张作相和阎锡山向张学良报告,从1929年初到现在1934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超额完成了,之所以耽误了一年时间,自然是因为两次东北战争。根据张作相和阎锡山的统计,张学良此时的16省1市在1934年这一年的国民生产总产值已正式突破10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美元,前者占全国70%。后者占全国80%,今年的军费总开支达到3.6亿美元(不包括张学良额外调拨的资金),占总开支的36%;日本同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5亿美元,工业总产值约为23亿美元,军费总开支约为0.8亿美元;美国同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800亿美元,军费总开支约5亿美元。整体对比可以看得出,北华的经济形势十分良好,发展速度很快,日本的经济则急剧恶化,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都在萎缩,美国正在从经济大萧条里进行幅度缓慢但后劲强韧的恢复。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建设和胜利的余波喜悦中,1935年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