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谈话,比平时交谈更轻松,因为众人都要讨个吉利,说话也和气,有分寸。
谈话中,有人提及了崇祯七年是正常科举之年。
崇祯心里,对科举的想法也慢慢成熟起来。
士族中的士人,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毕竟士人也掌握了中华文化中的许多内容。
彼崇祯开始之时,完全按士族的观点行事,曾一度起用东林党,出现“众正盈朝”的局面,自己也勤政爱民,但是到最终之时,彼崇祯得出“文官人人可杀”的结论。
此崇祯把士族群体当做一条与皇权做战的战线相待,对士族或士族的贪污和争利行为时刻防范,但对一些有能力又清廉之人则信任和运用。
先前也说过,有一类人,象《天龙八部》中的虚竹样,从没有按触过社会邪恶的小僧,很善良。也有一类人对社会邪恶有充分了解,后来经过反复的心理斗争,正义之心战胜了邪恶之欲,这类人也许是金不换的清官。
此崇祯就是想寻找这些了解邪恶,对邪恶有防范能力的清官,希望最后得出士族中也有人可用的结论。
科举是士族之源,对于科举,崇祯在气愤时,有过取消科举,断了士族之源的冲动,后来慢慢想来,还是不合时宜,也难以实现。
现在崇祯认为堵不如疏,科举还是要让其存在,但要有所改变。
崇祯对众人说:“崇祯七年以后,科举实行四科考试,以士、农、工、商为基础,士科,分为文士和武士,文士和武士的考试时间按原来时间,考试内容要有所变化,主考官还按原先的要求确定。考试内容由总参谋部和中书院报皇帝确定后公布。
“农、工两类合并为一科,简称为学科,以考科技知识和生产知识为主。
“商科为一科,考经商类的知识和技能。
“礼法单独为一科,简称为法科,司法人员必须专业化。
“除士科按原来的时间考试外,其它三科定在六月份考试。
“武士科,需要增加新式武器的常识和新军事理念,文士科也做了较大改变,需要考综合常识和新的思维能力。
“崇祯七年的科举,文士以温体仁为主考,学科以宋应星为主考,商科以颜毅敏为主考,法科以上官寒明为主考。”
伍鸿友说:“现在,尚书院下的各部增加了一些司局,原先许多由小朝庭成立的司局,也具有归口六部中相应的部的趋势。
“户部现有新的司局,如财政司,农田司,牧业司等。一些小朝庭成立的局也可相应的归口户部,如工商局,工业局,商务局,水产局,矿业局,税收局,水运局,交通局,钱币局等。
“礼部下的新司局,如外交局、理潘局、民族局、地方局,妇儿局。工部下的新司局,如建筑局,筑路局,河防水运局,规化局,技术局等。
“各种新司局都是需要有能力有技术的新人,原先是人才供不应求,各司局都是有能力就录用,这几年人才多了,就出现的竞争之势。”
崇祯:“我也从多方面的信息中了解到各科人员都多起来了的现象,现在开科考试,择优录取,新录用者,必须是优秀者。原先录用者,能胜任者留用,不能胜任者,淘汰或换岗。
“科举的原则是对所有科的考式优胜者一样待遇,不但是武士与文士要平衡,也要同等对待,就是学科和商科的各科考试,也与文士一样待遇。督察院,大理寺的新增人员,必须是法科优胜者,就是刑部新增人员,也是必须是法科人员。
“就是要用众多的人员冲淡文士的争权夺利,削弱士族的特权,削弱党争,社会发展也需要各种各类的人才。”
上官寒明说:“现在宋应星成为了主考官,那些攻击宋应星任官资格不足的人,也到了收手的时候了吧!”
黄宗羲:“现在是学科的考试内容需要好好的斟酌,那些内容要需要优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