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总参谋部时刻观注金兵的动向,崇祯五年后金军在宽河所地带退兵后,近一年时间内都只有边境小冲突,肯定在调整内部,为下一次大战作准备。参谋部设想了金兵可能进攻的许多方向,老哈母林河方面也是计划中的一个方向。
参谋部的判断是金兵还是想进入了关内抢劫,因为后金物资和粮食极缺,必须在抢劫中有所收获,才能把日子过得轻松。
后金兵在崇祯五年回去后,总结了没有突破长城的原因,是因为宽河所地带有小山,不便于骑兵运动。今年从热河省北部突破,从七老图山和大兴安岭之间的地带,进入浑善达克沙地边缘,再转道南下,攻打密云附近的长城一带地区。所过路线,都是便于骑兵运动作战的地区。
皇太极吸取几次宁远之战的经验,对坚固之城要么就不攻,要么就长久的围城,等到粮尽时轻而取城。
皇太极在崇祯五年和崇祯六年进攻大明都是为了打草谷,都是避开有炮火的城堡,从两城中间过兵,除非是路口中的小城,才必须攻占。现在崇祯六年,后金的进兵更是避开了山地,选择便于骑兵做战的地势进军。
后金兵选择在红崖子山与那林之间进攻,由于集中了全部兵力,形成了局部的绝对优势,迅速突破了明军防线,向纵深突入,少量第一线的明军守卫部队大都阵亡。
卢象升发现后金兵的突破点后,调集大军从两翼压向突破口。后金军确实精锐,击力强,后金军一面向松州南方的方向向西进军,一面对两翼攻来的明军进行伏击与缴杀。
卢象升是大明仅有的敢战之将,卢象升也接受的参谋部的战略,在防守的基础上适法的野战,并偷偷的调集军队在金兵可能进攻的地方结集,做好运动战和增援的准备。
现在,卢象升的大军从两翼压向后金军,由于当时通讯不足,后金军行动迅,战力强,后金大量兵力进入了明军防区,在除了向西攻击之兵力外,还有大量的后金兵力用来围歼明军。
卢象升虽然急忙压向后金军但也进退有据,而不盲目进军,遇到后金兵的伏杀,则展开了反伏杀的策略,几经较量,互有胜负,明军依赖有工事的守卫部队,没有大量的明军被歼灭,但也有没复合被后金军突破的缺口。
经过几天的较量,后金兵已经突破了明军的纵深防线向燕北的地盘进军,在辎重通过后的一天后,所有后金兵都向西进军,甚至包围了一部分明军的后金军队也一同撒走。由于明军先修有工事,有炮有枪防守,一时攻不下,后金军才撒围而西去。
卢象升发现后金军西去后,感觉上当,于是纠集几万骑兵尾追后金军向西。
后金军原先知道热河北部有卢象升的大军,还在崇祯四年,后金军从归化回军时就与卢象升打过一战,也知的燕北省地区有明军的城堡,但具体详情知之不详,所以选择这条路进攻明军。
后金军击破了卢象升的防线,但双方都没有大损兵,战术上,双方都战平,战略上,后金胜了,后金完成了通过卢象升防区到达燕北省南下进攻长城的目的。
卢象升在局部战略上败了,没有达到守护边疆的全部责任,但从整体战略上来说,也胜了,因为原先明军都不敢与后金野战,现在卢象升与后金军展了野战,且没有大量明军被歼的结果,突破了明军不敢与后金军野战的局面。
明军与后金野战也是有限度的野战。一是后金军没有对明军进行穷追猛打,二是在明军防区内作战,明军据点多,预先修有许多工事,野战的范围较小。战斗中,明军许多地点有接应,后金兵行动受到各据点的限制,难以形成迅速合围。后金军如果能够有迅速合围并歼灭明军的机会,也会迅速歼灭明军。
先前后金军经常歼灭明军,明军也有许多军队不是一触即溃。就拿另一时空中的大凌河之围中的张春四万援军,开始时也是能战之师,就是被后金包围了也能战,没有溃散,只是统帅无能,按照皇太极的套路走,在固定的路线上,进入皇帮极预订的地点,被皇太极包围,因为那包围地的山上,皇太极先安好了几十门神威大将军炮,张春的大军是被大炮轰散的。
现在,卢象升的大军敢战,后金兵不能随便通过也是一个发展。原先后金在长城以北可以自由通过,千里跃进,不需要战争,无人阻碍。就是在辽东宁远之战时,攻不下锦州,可以进兵攻宁远,只要不攻城,就可以不损兵,现在通过热河北部地区,就必须损兵了。
卢象升在自己的原先的防区内,自然大胆的与后金一战,虽然没有大量损兵,也没有阻挡后金军,但敢于尾追后金军,也是卢象升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