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初,山东新军发动了对辽南的进攻,攻占了金州。在进攻鸭绿江的后金军回师再转到辽南之前,就打下了盖州城,并占领了盖州以南的复州,其后,明军与后金军为了盖州城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近一年的争夺战,早期,明军以盖州城和连云岛为据点取守势。
到崇祯五年秋收之后,后金认为打草谷比打下盖州城更重要,因而战争的重心转移到怎样才能抢劫到更多的粮食之问题上,于是又发起了对宽河所附近的地区进攻,想和崇祯二年时进攻长城样,就近打入关内。由于是明严防死守,后金兵没有突破长城,因所带粮草不足而回师。
在后金军集中力量进攻长城边沿地带时,山东新军乘机反攻,将后金军驱逐出盖州附近,并修建好盖州附近的工事。
崇祯五年,后金兵从长城回师后,山东新军继续在辽南对后金进攻,以图吸引后金的注意力。时军总参谋部为,辽南与后金作战有利于明军,胜了可以直指沈阳,败了就损失辽南,不会波及其它地方。
按照总参谋部的按排,山东新军在原先两个野战旅的基础上,再在山东各卫所的新军中,抽调新军训练野战三旅,与些同时,不定时轮换前线的野战军。
同时期,在朝鲜的驻军也成连,甚至成营的新军成建制的调到辽南参战,一个月左右时间后,又调回朝鲜。
这样,在盖州前线的新军,只有二个旅,实际参战的新军有四、五个旅。
崇祯六年秋,金兵又一次放松对辽南的防守,集中力量攻打热河省北部。
明军清楚,后金兵还是为了抢劫粮草。
在此基础上,崇祯决定打下海州卫。
调朝鲜的一个旅入山东军,加上原先盖州的二个旅,以三旅之师为主力向海州发起进攻。辽南的盖州、复州、金州守地由山东野战三旅和一些卫所新军守卫。
原先朝鲜驻军的二个师是超编制的两个师,经过两年来的训练,一些辅兵也转为战兵,抽调一个旅的兵力后,也还能拥有二个师的正常兵力。
此时,有一个半旅的军队在鸭绿江北岸的东段地区,北岸的许多地区由原先的游击区,发展到成为朝鲜驻军的实际控制区。
在朝鲜内地的防守部队,只剩下半个旅了,但在鸭绿江沿线的新军还是一个师,只不过由原先的超编制师缩减成了正常师。鸭绿江沿线,相当于长城的延长线,要如同守长城样的守卫鸭绿江。
为了迁制辽南对海州的进攻,明军总参谋部决定,在辽南进攻海州的同时,朝鲜鸭绿江的驻军进攻镇江堡,甚至可打到凤凰城,但必须至少留一个旅在鸭绿江防线,如战场需要,可以适当的招收辅兵。
后金兵主要集中在热河北部,执河北部已成为了主要战场,其它地方都成为了辅助战场。
热河北部,卢象升带着众将在防守,明军除了卢象升的天象军外还有满挂骑兵,赵率教的骑兵与新军,田见秀的新军和少量骑兵参战。
在崇祯五年之时,由于有辽南对后金的吸引,实际中,后金攻打了南部的长城边缘地带。在近二年的时间内热河北部地区没有后金兵到场干扰明军,热河省北部已经建设好了有点纵深的防线,做好了迎战后金兵的准备。
崇祯三年后,明军在长城之北的一些行动,后金很清楚,总是想扫荡明军的基地,但总是受到明军干扰,总是难以腾出手来打击长城北部的明军,现在由于粮食紧张,抢劫粮食比扫除明军基地更重要。
秋收之后的初冬,在热河的卢象升,发现许多后金兵集结在老哈母林河东,卢象升一面调兵应对,加修攻事,一面向北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