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刘香海盗和平定琉球后,大明基本上建立了沿海防线,大明海岸线局势平稳,有利于海上贸易发展。
特区发展,海贸发展,和其它地区的发展,都是为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又是为了当时的军事,军事的重点是北方。
北方战略争对的重点是后金,相对后金,北方又分为三个区域,控制区,敌占区,争夺区。
控制区,主要是关内,或长城以内,袁崇涣掌握的辽东区域也是可控区。
九边的屯田区域归皇帝系统掌握和建立了军政府以后,皇帝系统大力整顿九边,建立严密的防卫体系。
管理人员上基本采用新军体系的人员,也有部分忠于皇帝的旧文官转化而来的武将,如卢象升,曹文诏等人。就是旧式军官之下也有许多新式军官,或接受过军校培训的军官在效力。九边的军事训练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九边进入一个新时期,主要在于处事基本公正,基本上杜绝了欺压军户的现象,军户都得到了基本的田地,军人家属的生活状况也有明显的改善,众人一心防守后金,士气明显提升。
九边社会改善得益于摆脱了文官体系的管理,文官体系下的主要问题是文武官员欺压军户和农民,军户和农民过不下去。皇帝新体系追求新作风,追求共同生活,共同防卫。众人努力把九边的社会状况提升了一点,而这一点却实现了质变。如果说50分是生活线,由49分升为51分,就达到了生活线以上,当时天下人就是追求能生活下去的状况。
原先的文官体系,存在在任人唯亲或买官现象,官员有所付出就必须从贪污中收回,现在文官都是皇帝体系的官,任人只看重才能和为人,所有官员都没有必须收回的大代价,只是如何努力防止后金再进入关内。
后金入寇时投降或表现有问题的官员,与晋商事件有迁连的官员,和其它表现不太好的官员,无论文武都罢免或调离,空位以新人提升。表现较好的官员则提升,象守住了昌黎县城的县官提升为蓟州镇巡府,宣镇的卢象升本身就是知府出身,大同的李信则一直都是信王体系的老将,升为大同最高指挥更是尽力建立大同区域的防卫。
九边民兵或乡勇制与辅兵战兵相结合,军队储备与战兵相结合,守长城之兵与九边之兵相结合。
长城前清理一定区域的障碍物,便于发现长城前是否有人在活动。
辽东大凌河西岸城保也早已建好,民工队已撤走,只有军队和少量耕种的辽东人,阻随时准备与后金一战。
敌占区主要是沈阳地区及其周边区域,是后金主要占领区域,是后金有重兵存在的区域。
后金兵在崇祯三年从大明撤退回去后,一边调整内部事务,一面派兵攻打东江镇,压迫辽南的明军在旅顺城,把毛文龙的部队也赶出大陆,到海岛上残存。
争夺区主要是蒙古人生活的地区。
后金兵从大明退兵后,一段时间内,蒙古区域内也无后金大军。
林丹汗名义上是蒙古各部落的大汗,原先在广宁以北,辽河套北部地区,后金占领广宁后,也打败了林丹汗。
林丹汗带着察哈尔部落西迁到归化,压迫土默特部落西走,在归化以西徐了土默特部外还有鄂尔多斯部等部落。
在沈阳北部,有科尔沁部落,与后金关系较好。更北的呼仑贝尔地区有喀尔喀部落,名义上与后金结盟,关系则众小部落各不相同,有的小部落与后金较好,有的小部落与后金作战。
在沈阳附近,有一些归顺了后金的小部落,或零散的蒙古人,后金人用蒙古人建立蒙古八旗。
在沈阳与归化之间的原察哈尔部落区域则只剩一些小部落和零散的蒙古人。
蒙古人以部落的形式过着游牧生活,虽然有相对固定的地区,但没有明确的区域。蒙古地区即可千里跃进,千里无防守,也可越千里攻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