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队贮粮的地方,有此土匪也不愿抢,但也有少量土匪有过想抢劫的意图,发现有土匪打救灾粮的主意的,新军优先进剿。在陕北,除了少量新军外,剿匪主要还是依靠地方官军。
原先崇祯初年是洪承畴在陕北,现在由于朱弘的蝴蝶效应,洪承畴到北京管总后勤部,孙传庭提早出场了。孙传庭主管了一段时间的愉林练兵后,就升为了延绥巡抚,主管陕北剿匪。
崇祯元年,王二在陕西白水起义后,不久就有陕西部分人马响应,也起兵造反,其中最显著的是王嘉胤。王嘉胤原是边兵,懂一些军事常识,是有计划的起兵,且对朝庭完全失去信心,情报人员联系下,都不愿招安。
朝庭对王嘉胤只得采取武力围剿,不能让其扩散壮大。崇祯的策略是,一方面招走灾民,减少起义队伍可能的兵员,另一方面武力镇压。镇压起义军的工作主要由孙传庭执行。
对农民起义军,原先的州府军队也有一战之力,榆林地区原先的兵也比农民起义军强。以榆林边兵这基础的秦军,已经训练了半年,相对农民起义军算是强军了。现在,孙传庭巡抚,主持围剿陕北起义军工作。
朝庭对已经是农民起义也采取剿抚相济的方略。愿招安者,都招安,孙传庭还是能执行朝庭的意志,不战而能屈人之兵还是上策。招安者不是招安后就不管,而是必须打散,进入民工队,在民工队里若还不规矩,则可能及时处理。对坚决不降者或顽匪出坚决剿灭。
王嘉胤与顽匪也不同,是对当时天下的贪官太恨了,不愿屈据贪官之下受气。王嘉胤起兵了又不能不管理,必须迅速剿灭,问题是王嘉胤也有点能力,孙传庭围剿几个月,都让他逃脱了。
王嘉胤现在的处境远没有彼崇祯时期那么好过,原先王嘉胤带兵与王二会合,局势大增,兵力扩大到几万,转战许久。现在刚想带兵与王二会合,就传来王二被灭的消息,力量得不到加强。现在许多灾民都被民工队招走,兵源也少了许多。彼崇祯时期,在崇祯初年,起义军见到官军都只有逃跑的份,现在的起义军,更不敢与官军硬拚,多般都是官军追着义军打。
王嘉胤虽然逃走了,但许多手去被孙传庭所灭,其中包括一些手下将领。在众王嘉胤被灭的手下中,一个叫张秉忠的人引起了崇祯的注意,崇祯要求汇报张秉忠的全部情况。
张秉忠,又叫张献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人。死前因带兵阻挡官军,被官军的乱箭射伤,死前交待部下投降孙传庭。
张秉忠的特殊之处是即被官军射死,不但不求报仇,反而要部下投降。
张秉忠其实即是一个对当时官府的贪污腐败不满,又是一个想自己过得萧洒快活的人,也就是那种即对贪官不满,有点正义感,又有一些官僚作风,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其加参造反就是想自己能按自己的意图萧洒生活,并不怕死。
张秉忠当时也只是刚参加义军不久,自己的力量还很小,直属部下只有几百人,是那种敢与官军对战的勇士。张秉忠能力有,眼光也强,看到了王嘉胤的不足,清楚自己的部下,如果没有自己带领,跟着王嘉胤没有前途,担发现孙传庭与其他官军不同,是一个可以交往的清廉人。才有死前交待部下的出路。
张秉忠的部下,有两个重要人物,虽然当时只是一个小头目,年纪也不到二十,但有人才的潜质,其名叫孙可旺,李定国。
孙可旺和李定国,到了孙传庭手下,不久就又是小头目了,不久后就升为中等将校,再后升为孙传庭下的重要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