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谈判,招降郑芝龙成功,已到了崇祯元年九月份。郑之龙招为游击,但懂异山升为参将,高郑之龙一级。郑芝龙负责肃清福建海面的任务。郑芝龙反正之后,刘香率队到了广东,彻投向荷兰人,郑芝龙迅速扫荡几股小海盗,福建海一时都在郑芝龙的控制之下,除广东的潮汕一角不定外,中国海面一时肃清。
与此同时浙江海面也出现好形势,扬普新海军受到了锻炼,边练兵,边剿海盗,到崇祯元年底,基本肃清的浙江的海盗。
崇祯元年秋冬之季,操江提督的割据区域,把长江运河或有关江河的沿边连接起来了,许多沿江河地区以水利单元为单位划入了特区,原先的纤夫区域扩大了许多,其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特区建设是建立国人与国家联系的方式,特区的国人视特区是自己的区域,愿意用生命保卫特区,是政治解决天下事的方法。皇帝体系能建立特区的地方尽可能的建立,在管理上,将一个个水利单位的体系纳入管理较好,方便建设。
二是特区边缘地区的农民了解到特区的政策好,想加入到特区。特区稳定的社会秩序,有水利设施保证农田生产,上交少等好处,谁不喜欢。
三是为了掌握水路,虽然水路的主要关口掌握在新军手中,但还是发现有少量商人不交关口税,通过一此没有掌握的地区过境,于是建议,对沿江沿海的所有地区划入特区。同时在特区办报,让特区的人都明白事理或为什么要做所干的事。
四是开明绅士的支持,第一年,许多地主对减租减息持消极态度,经过一年的实际发展,由于有水利保障,生产的田地多了,总收入大多不但没有减,反而有所增加,特别是发现有水利条件下,以后也能保证较多的田地生产,看到了希望,许多地主都由原先的消极态度改变为积极参与的态度,许多地主也由一般地主向开明绅士转变。
五是皇帝支持,任命令操江提督和操海提督就是从组织上理顺特区的事务,为了更好的执行皇帝的政策,或支持皇帝的全国发展方略。
前面谈过梯田原则,面对当时天下局势就是象面对不平整的地势建立梯田样。梯田原则,将当时原先不太平整的地势建成许多块梯田,即要一丘田内做到各个部位都能获得一层水,又要做到所有田都有水的来源或者说政策相同。
效仿梯田原则,朱弘将天下区域分为几个区域,定为完全可控区域,部分可控区,基本可控区域,有待于控制区域,不可控区域。政策天下一样,执行则因地区而定,争取同一区域的管理做到公平公正。
完全可控区域就是新军存在的区域,就象特区,朱弘就是要扩大完全可控区域,不过发展要一步一步来,不能盲目膨胀。
部分可控区就是特区沿边区域,这些区域对特区有所了解,也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向往,在确切的社会事实前,明白了怎样的社会内容是可在现实中能够实行的事实。
基本可控区域就是广大汉人居住区域,有待于进入新军的控制范围。
有待于控制区域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区域,如西南,乌斯雪区等地,有待于自己的力量发展到那里。
不可控区域主要是敌对区域如后金的统区,有待于平定。
通过崇祯元年冬季的发展,沿江和沿海地区的特区都连成了几条线,皇帝基本上掌握了水路,也掌握了水路运输和水路贸易。有水力保证的农田区域也扩宽了许多了,一个新兴的大明社会在特区的局部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