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元年初期,黄宗羲在审判阉党要员的事件中,锥刺许显纯后,兴高彩列的回来,见到皇帝时还是余兴未尽,但见皇帝一脸严肃,黄宗羲当时收起了那兴奋之色,限入了沉思。
黄宗羲虽然没有在朝前当官,但也是朱弘的近臣,是原信王府体系内的小朝庭的高官,相当于信王府体系的秘书长,经常在朱弘下朝后见面,也有很多交流的时间。
黄宗羲问道:“陛下不喜欢我的所为。”当然两人都知,指的是锥刺事件。
朱弘说:“谈不上不喜欢,如果是一般人,这样做倒也能放松自己,但我希望你不是一般人的,你的程度不仅于此。”
黄宗羲是聪明人,过后想了许多,当时恨不能亲手杀贼,过后不静下来,倒也觉得也并非如此,见到朱弘的反映后更是陷入了沉思。自己与许显纯的是私仇,皇帝如此重视自己,自己不以天下大事为重,反而把个人的情仇看得那么重,没有分清主次轻重。之后,黄宗羲拚命的工作办事,来回答皇帝对自己的理解。黄宗羲也用心的学习,也时常的思索自己的境界,争取向高层次发展。
朱弘掌握皇宫后,重点对宫内人员进行整理甄别,严禁宫内人与外部人员私通情报,除此之外,也对先前的一些迷案,派人进一步了解情况,能不能破案再说,但情况必须掌握。
先前的迷案中,有关于前面几位先帝的情况,有当时主要党派的情况,也有一些有关东林案件的问题,做为按排事务的朱弘,也了解了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时间紧,没时间精力深入案情。黄宗羲本应有资格了解情况,也只是工作忙时间紧,也没时间了解,现在到了必须了解的时候了,经朱弘提示,黄宗羲专门抽时间了解前朝案情和东林党的基本情况。
黄宗羲看了东林党案的的资料,特别是重点看了父亲的资料,了解到许多实情,许多情况并不是东林党圈子内流传的一样。黄宗羲看了过程后,还重点看了办案人员分析的疑点。黄宗羲虽然了解了一个大概,但还有许多疑惑,最后,不得不找朱弘谈话解惑。
黄即有提起话题,也带有自言自语的说:“先前确实没想到东林党这么复杂。”
朱弘应话道:“任何党派或团体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都可能分为左中右多派,东林党的人数多,更是在其内部有多个派别,或有多种观点的人。有的人确实是为了其心中的道统而奋斗,确实是廉洁自律,有的人却生财有道,要不东林党那么大的开销,其钱财从那里来,如果东林党,人人都象你父或杨涟等人那样廉洁,东林党还怎样存在。”
黄:“那有许多人自愿为东林党的公共事业拿出钱财,那又是为什么?”
朱:“为了要在东林党内提升地位,提高话语权。”
黄“那提高地位和话语权有什么意义?”
朱:“因为能得到其想要的名或利,东林党本身就是很大的利益集团。”
黄:“利益应该是江南士绅的。”
朱:“江南士绅的利益存在几百年以上,但东林党的出现强化了江南士绅的利益,也想调节江南士绅之间的利益。”
黄:“东林党内部并没有明显的争斗。”
朱:“明朝的士大夫争斗的水平,并不是我们这些还没参与争斗的人能掌握的,只能说,东林党与其它党派有明争,在东林党内却只有暗斗。凡事要从正反两面,或多个角度看。”
黄:“是应该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以前只是努力工作,想问题少了,简单了一点。”
朱:“按东林党人的观点,东林党是正义的化身,魏忠贤是所有罪恶的代表。事实怎样,那就复杂得多,我总是相信,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坏人可能有好的一面,好人也可能有坏的一面。好人好到太好时就可能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