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在掌皇帝权力初期,除了经济军事,武器制造等工作外,也必须出现于朝庭的朝议。武将系统现已初建,朝庭各项事务都需要正常运转,新朝初期朱弘一边了解众臣的想法和为人,一边也想向众臣交待下政策,或者加强与大臣的沟通。
又是一个大朝会之日,在处理完一般事务后,本来即可退朝,也可议新问题。此时朱弘想议一下朝政。
朱弘问众臣:“我朝何以立国?”
“以圣贤之道立国。”有几人同声回答道
“圣贤之道的最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众人还在考虑回答什么内容时,首辅施鳯来回答说:“乃是五常之仁义礼智信。”
朱弘立即接口说:“说的好,朕也认为是‘仁义礼智信’最为关键”。
朱弘接着说:“什么是仁?”
众臣中的众大学士象教学生样对皇帝说:
“仁者‘爱人’。”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能够处处实行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五种品德,就是仁。)”
“仁及以孝悌之心待人,与人亲善。”
也有人用自己的理解说话:“论语就有几十种说明仁的内容,其实仁是一种境界,是我们努力追求和应达到的境界。”
众臣一时众说纷纷。
朱弘问:“那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或有什么条件才能实施仁?”
此时,声音一时少了许多,朱弘倒是象问倒老师的学生。
等了一会儿,朱弘说:“看来有许多人对仁的境界或实施仁的条件考虑得少,也许有人考虑得较好担谈论得少,现在还秘不示人。”朱弘接着说:“朕倒是希望众臣多想一想、或多谈一谈仁的内容和实施仁的条件,甚至论一论、写一写。”
朱弘继续主持朝议:“我们谈了仁,现在也谈一谈义。义又是什么?”
众臣中有人说道:“羲是羊我结构,本意是用我真挚的心意献上我的羊,因为羊是那时最珍贵的财富,所以说义是献上自己的全部财产,奉献一切的、毫无保留的与朋友共渡难关。”
“义是以仁之理待人,义离不开仁。”
“义是本来应该的道理,如义务就是本来应该做的事。”
“义即离不开仁,也离不开情,有仁才能有义,也可以说有情才能有义。义是一种待人的心态。”
一时众臣也说了许多义的有关内容。
“义的意思朕已明白了一点,了解到有的人有仁义之心,有的人却谈不上仁义,或对于那有的人有情有义,有的人却绝情寡义的现象也有所理解。义也与仁一样需要条件,要在怎样的条件下,义才能盛行,或者怎样才能实现义,怎样才能实施仁义?”
同问仁一样,众臣没有立即回答。
朱弘不指望一次朝会能就仁义之事达成共识,见众臣沉默,就引导众人谈以后的内容,下面涉及的是礼。
“礼又是什么?”
“行礼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