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也想到先前袁崇换在辽东以兵备道之职斩杀杜英魁副将。那时袁崇换初掌军,正在思考怎样才能管得了辽东军。当时的情况,宁远是武将的主要集中地,并不是随便一个文官就能管得了,袁崇换不立威就无法统豁辽东军。袁崇换管理不了辽东军,自己整个仕途也有终止的可能。刚好当时出现一个皆死的大贪官杜英魁由袁崇换经手查处,袁只得冒险杀之以立威,确立自己在宁远的军事上的管理权。袁崇换本没有权力杀副将,因为兵备道与副将平级,但袁不杀人立威,就管不了辽东军。看来明末时,杀罪将能为整军起到奠基作用。
经过洪承畴的整顿,京营只有实际兵员七万左右,其中神机营五千,三千营五千,卢象升练兵抽调走了五千。朱弘再表示,再载撤几千老弱,**油子,剩下五万兵步兵,那就集中力量训练好那五万步兵和三千营的五千骑兵,神机营由旗手营训练。
以前京营有十多万,近二十万的兵额,现在先撤销再说,谁还想吃空饷,就杀,一定要造成吃空饷,贪污兵员粮饷者就是不许的风气,一定要打破那比谁吃空饷多,或者人人都如此,法也不责众,能贪就贪的风气。军队中有贪污,就会没有士气或战斗力。
对于一些校尉将官,或功臣世家武将,一不完全否定,准备单独成立一营,叫武备营,做为军队的贮备军官,发杨世家中的尚武的一面,愿上战场者可到军中任实职。请英国公都督兼管武备营,也信任英国公会发杨功勋世家好的尚武的一面,抑制不良的一面。
其实功臣世家的家庭条件较好,对贪不贪之事没有那么看重,不贪也不缺钱用,贪了还怕文官抓来借题发挥。世家武将也受文官压制多年,有点懒散,需要加入振奋的力量,其中有一些世家后人也对文官或文官体系中的武将的贪污不满足,只是没有办法。
朱弘对英国公说:
“现在武备营允许练武,最好是把各世家中的武艺和军事谋略都发拓出来,有想到疆场立功都提供条件,只不过要从下级军官开始。”
朱弘心里想,先把军队的风气纽转,风气之大势好了后,加入少量军官也不影响大局,反正都需要增加军官。
在彼崇祯朝时,京营几乎没起作用,即不能野战,也不能守城,金后来了,需要全国勤王,李自成到城下,一天都守不了。现在的京营非整顿不可,必须要具有一战之力,能守城。宋太祖当年,也是在整顿骄将惰卒基础上才能建立宋朝。
现在北京地区,以二万多新军为中坚,以天象军和京营为辅助,确保京都的安全,也对其它地方体现威慑力。
现在军事应放在重点位置,整顿好军队才能办好其它事,军队又以北京、运河、长江、沿海为重点。整顿军队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风气,吃空饷,贪污者,无论多少人,有什么背景,都必须除去,或杀或调走都行。二是必须进行训练,增加体力耐力,战斗技术,形成整体战力。三是后勤装备跟上,后勤装备是胜利的保证。四是恢复士兵和家人的正常待遇,使其明确保卫什么,为什么而战。五是正确评价战斗功过,给伤者医疗,死者抚恤。整军也要一步一步的来,先京城,其次运河、长江、沿海,再九边,而后国全。
崇祯元年的科举考试如期进行,也依往年由文官主持。崇祯元年科举的考试,朱弘利用皇帝可以出考题的权力,出了一个“太祖祖制”这个题目,看看众考生能议些什么内容。
往年的科举,考起进士的众人,要拜主考官为恩师,考起的进士要入主考官的门墙,也就是要进入主考官的阵营势力。在党争之时,各党派都在争夺众考起进士的人才。
皇帝系统的工作人员,自然不会光让文官众党去拉拢人才,皇帝系统就不作为。皇帝系统也选择了一批人员进入皇帝系统,因为众进士也算皇帝的弟子。在崇祯元年的进士中,象后世名气较大的管绍宁,史可法等人,就进入了皇帝系统争取的人员中。
此次的主考官是施凤来、张瑞图,由于施凤来、张瑞图原先亲近阉党,现在即不是东林党人,也不是其它党派,阉党又已失势,皇帝系统的人认为,这一科的进士纳入皇帝体系的可能性较大,尽量争取这一科的进士进入了皇帝的新系统,减少被其他党派所掌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