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班中,外务组和内勤组有时是分开再讲,有时是隔着窗帘在一间屋内讲,小安子充当传递者。
现在的情况是,彩云和追月管侍女,小安子、王承恩等人管太监,侍卫的总管是杨令。先前朱弘与侍女和太监接触多一点,随后与侍卫接触又有另一方面的内容,侍卫对社会的接触面大一点。
侍卫的力量还是要保持,走了的三百多侍卫朱弘想再招。在招学习班人员前就开始了招侍卫的工作,只是由于当时以招收学习班人员为主,学习班开班后,侍卫则继续在招,只不过朱弘对侍卫的招招募定了规则,新招侍卫必须要忠诚,当然谁也没有贴上忠诚的标签,为此朱弘规定新招人员必须是山地朴实的次子或多子农民家庭,不招独子家庭之子,识字者则适当放宽,也在看其家庭是不是朴实,有无奸滑之徙的家庭,且都不能超过二十岁。同时也可参照本朝名将戚继光的征兵标准,城乡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见惯官府的城里人不要,脸孔白白细皮嫩肉的也不要。只要黑大粗壮,见了官府有胆怯之意的乡野之人,农村人和矿徒最好,选的兵都要求基本符合戚帅的《练兵实纪》中的要求。
朝廷对朱弘的侍卫没有明确限制,但朱弘不想多招惹事,还是维持原数500人,一切以低调行事准,避免授人以柄。
招侍卫的事布置下去了,就让人去办。朱弘的主要精力除了讲课,还有时间,就招人谈话,多了解一点当时的社会。
朱弘发现,朱弘的原先侍卫虽然是老弱病残,但剩下的一百多侍卫则有所改善,虽然还有几十个的老年人,但这些老年人还是社会阅历丰富,朱弘与之谈还知道许多社会中的人和事,那些老年人有时还想帮朱弘出出典子。
剩下的侍卫徐了老年人之外还有此坚决留在王府的人,其中有十多个蒙古人,还有十多个其他族的人。
朱弘有时也想到对人才的希望和要求。处在这明末的时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时代又能给出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又能得到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讲课又能培训出什么样的人才。
朱弘自己人一个人静下来时总是想着这些问题。千头万绪,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必须要清楚,自己就是需要实用的能处理问题的办事人才,这不但要求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还需要人才的眼光远大。人才的知识水平,需要识字,但光识字,只读儒家经典也不行,要有广阔的知识水平,才能培育出远大的眼光。具体而言,基础知识要广,在广阔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再拥有有一门较深的知识。儒学只是众知识中的一门,且其门内或其学科的学问还需要发展完善。社会的发展需要众多种类的人才,也需要拥有众多种类知识的人。中国历史上许多知识都受到忽视或抑制,现在需要先补充那些被忽视或抑制的知识。
朱弘一边在招侍卫,一边上课,一边在段炼身体。
林寒、李松,扬令年纪也不大,自然也让他们参加学习班,小安子与朱弘差不多,也参加学习。
学习班除了学习外,也做体操和有短时的慢跑,且早晨都要慢跑一会。学习班的做操主要是排队与走正步,排队象做操样,即有紧密的队伍,也有分散的队伍,还学习左转右转后转之类的口号,也就是有点象后世的体育课。学习班的人到底比较机灵,掌握得较快。
侍卫除了跟林寒参加训练五十人外,重要骨干和学习班的人也基本上也加入到武术训练当中,新招的侍卫的来到,制定新的训练计划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另外原先所说的学习班的人没有月俸,现在执行起来,还是按侍卫的待遇,不过人员算在家人这边。
一天,皇上的特使来到。
迎接了特使后,朱弘说道:“不知公公前来,有什么旨意”。
“皇后娘娘已经为殿下选好了王妃,等到良辰吉日就要完婚了,皇上让我来告诉您一声,早做准备”,小太监恭敬的说道。
朱弘没想到皇后娘娘办事效率还真高。这么几天功夫就选好了,看来自己成亲的日子真的就在眼前了。
娶亲也许是社会的任务,因为可以导致种族的延续。结婚是成年人的一种行为,也许结婚要经历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到是否有真爱的发展历程。也许真爱人人都渴望,但爱可遇不可求,就是二十一世纪又有多少的真爱,又有爱的死去活来的人,结合后或回到现实生活后,才发现自己的爱是不是真爱。
真爱与人的解放程度有关,与社会发展程度有关。二十一世纪的许多人都寻找过爱,也追求过爱,许多人都追寻到近三十岁才结婚,有的人追求得更久,但无论是否接受命运的按排,追求过,也少了一分遗憾,不象明朝的人,二十不到,就没有选择的结婚了。二十一世纪的人都难寻真爱,朱弘现在处在明朝时期,要想寻找真爱也许更困难,朱弘的来到是用生命在做游戏,有爱更好,无爱也难以强求。朱弘没有鲁迅那么至纯的心情,只是母亲的媳妇,而不是自己的爱人,就终身不动人家。朱弘来到了明朝,还是要适应明朝现在这个身份,虽然不知给朱弘选的妃子怎样,但是还是不能拒绝,也许朱弘除了有爱的需求外,还有欲的冲动。无论如何,娶亲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朱弘也不知现在的婚姻应当做喜讯还是应当做悲讯。
自从第一拨人来传信之后的几天时间里,皇宫里不断有旨意传到王府,并且越来越频繁,皇后娘娘以长嫂代母的名分为信王挑选王妃,她不想有什么疏忽,所以想起点什么就派人来通知朱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