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士气正旺,不可轻言放弃,而且目前正是进攻良机。这次可以修正为‘围点打援’,要造成轰轰烈烈的进攻彝陵态势,逼得守敌向四周求援。将主力秘密埋伏在敌增援部队可能经过之处,予以全歼。既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我军又不至于有太大的伤亡。”
高一功有些疑惑地说:“你刚才说到目前清军都处于守势,我们围攻彝陵,他们会来增援?尤其是荆州的郑四维。”
丁宁笑道:“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有了我军在荆州城下两次失利的经过,会使得荆州的郑四维更加骄横狂妄,不可一世。何况,彝陵州属荆州府管辖,我估计,十有八九这个家伙会出马增援。”
李过走到墙边的地图跟前,看了半天,用手一点一个山包,说:“从荆州到彝陵的陆路要经过一个魏家山,此地是个绝佳的伏击地点,往前往后两三里地都有小山包,军兵可以分三处埋伏,斩头、断尾、砸中间。如果他们敢走陆路,一定可以将之聚歼。”
李来亨暮然说:“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就是第一次围攻荆州时,我在虎牙山和荆门山遇到王老伯问出地道那天,那里有个夹江险关。我们也不用多少水军,只要在两山埋伏些军队,绑缚些火箭,就能封锁长江,阻断他们的水军增援。”
高一功插话说:“你们还要准备些小船,上面堆满硫磺、柴草、火药,必要时顺水往下一放去烧、炸敌船,扰乱他们的行动。”
丁宁说:“我可以在水路和陆路中间设一个联络点,派人去荆州城附近监视他们。不管水路陆路,敌人只要一出动,啾啾就能将信息送回来,好做战斗准备。”
堵胤锡笑道:“好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不就是一个完整的‘围点打援’方案框架么,只需进一步根据现场变化加以细化完善即可。”
李过笑道:“贤侄,这这次当着阁臣的面说,如果这次修正作战方案,真能钓出来郑四维这条大鱼,你们朝廷得给我们丁北宁奖励。不然,我们就要把小丁给留下来了。我们老了,这支队伍就交给他们小哥俩统帅。”
堵胤锡苦笑道:“丁北宁看着年轻,现在可是二品镇国将军,早由不得我做主了。不过,我倒是可以建议内阁给予褒奖,擢升。”
李过情绪变得高兴起来,吩咐摆酒招待钦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