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二年十一月,初一。
长安城兴安门外,数千将士在兴安门外集结列阵,他们站的笔直,岿然不动。
现场只有北风潇潇,旌旗猎猎!
与此同时,四周警戒线外面则围满了百姓,他们盘腿席地而坐或者站立翘首以盼,等待着阅兵的开始。
一位文人模样的士子翘首看着远处城头心不在焉道:“听说朝廷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以下作乱的镇海节度使李锜活捉了,今天这般浩大就是因为李锜和他儿子李师被押解进京!”
“哦,原来是为这事啊!”
围观人群恍然大悟一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很快有人反驳道:“李锜一个多月前才杀了朝廷命官造的反,怎么可能这么,说不定前线吃紧,才靠阅兵壮声威!”
众人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又纷纷点头附和,紧接着传来一阵唏嘘和惋惜。
“听我阿爷讲,当年玄宗皇帝召见外国使臣阅兵仪式那才叫浩大,数万骑兵,呜呜泱泱的,外国使臣脸都绿了,现在……唉!”
“还是希望朝廷赢了,老汉可不想再跑了!”
“那些乱臣贼子就该诛九族,放着好好日子不过,非要造反,唉,想当年我家也算是有钱人……”
那位士子并不在意周边的对话内容,而是踮着脚尖饶有兴趣地指着远处城楼兴奋道:“快看那里,羽林军里三层外三层保护的严严实实,今天估计要来大人物了!”
众人纷纷顺着士子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见那城墙上甲士十步一岗,城墙下面则数层士卒以防御阵型列阵,面朝城外严阵以待。
那阵仗果然非同一般。
“难道当今陛下敢亲临?”
“你想多了,虽然陛下刚登基,去年平定了蜀地,但是我还是认为他不敢来,万一有心怀不轨藩镇派来刺客呢!”
“咚!咚!咚!”
三声鼓响从远处传来。
靠近城门的百姓一阵骚动,纷纷抬头看向城门楼。
“皇上驾到!”
伴随着鼓声骤停,空旷的城门楼最先出现的是威严的仪仗,很快象征皇帝大氅出现在城头。
百姓瞬间沸腾了。
“万岁,万岁来了!”
“真的是陛下!”
……
远远看去,头戴武弁,身着赤黄色的李纯坐在城门楼最中间的龙椅上。
紧接着身穿紫色,绯红色,青绿色的袍子的各级官员分列两侧。
在更远处的两侧城墙上还有不少的异域人士。
天子亲临,百官随行,各国使节也受邀观礼,再加上围观的百姓,这场规模不大的阅兵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与普通百姓瞎猜测不同的是,有资格上城楼的文武百官都是朝廷要员,他们或多或少都听到了一些关于关于此次阅兵缘由的风声。
在场的每个人各怀心思,左顾右盼之余眼光不自然地瞥向了皇子所在的区域。
很快他们四处搜寻之后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因为其他皇子都在场,已经消失数日的大皇子李宁却不在。
这让那些郭氏一族有关系的官员暗喜。
明眼人都知道,遂王李宥靠山太硬,为了朝堂的稳定,那个位置六成就是他的了。
如今大皇子李宽因为斩杀宫里中侍,刺伤回鹘使者被陛下禁足在府上,在这般重大日子里居然也没出现。
就足以说明问题。
如此一来,遂王李宥成为太子的可能性有了九成。
于是相当一部分官员已经乐呵呵的朝郭氏三兄弟拱手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