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您的才华是如此地出色。”
“嘿嘿……我当然知道。”被夸奖的戏剧之神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他也很喜欢奥利弗的这种说法,便高兴地接受了。
“您能有这样深的感触,想必一定也有不少经历吧?”布伦德尔忽然好奇起了戏剧之神的身份和经历。
“没什么,我只是每天都在钻研那些剧本而已。我看过很多利威尔特的剧本,也看过很多来自其他地方的剧本,当然,那些古老到甚至已经失传了的剧本我也看过。”
“所以,您的这些见解都是建立在广泛的学习上的吗?”
“当然。我最喜欢的一部剧本是《巴奥博罗克狂欢节》,它几乎……差一点……只差一点点就可以成为我口中的最完美的剧本了。那是真正的喜剧,也是真正的悲剧!它甚至可以说是彻底决定了我的创作方向。”
“既然是这样一部出色的剧本,为什么您还觉得它差了一点呢?”
“这个……这个原因并不是很好说明,因为你们没有亲眼见过那份剧本。文字的魅力就在这里,就算我用了最好的方式向你转述,仍然不如亲眼看那些文字更加震撼!”当然,那也不是二位学者可以理解的东西,只是这位戏剧之神没有说出来罢了。
“真是可惜啊。”
“不……我反而觉得,您真正优秀的,是能够用一种更为奇特的视角看待戏剧。”布伦德尔将自己的思考说了出来,“您似乎,是完全站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外面在创作这些剧本的。”
“这样的说法很绝妙!如果满分是十分,我可以给你九分!没错,我认为,如果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过度将自己带入角色和情境,反而也会不利于好剧本的创作。”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说法似乎比起戏剧之神之前的观点更加费解了。至少奥利弗见过的所有戏剧演员都告诉他,如果要演好一个角色,就一定要带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布伦德尔同样低头思考着,他不知道这位戏剧之神又会说些怎样深奥的话。
“如果我时刻将自己带入悲剧的中心,那么我很快就会害怕、畏惧,而让我笔下的角色越来越像我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下塑造出来的不同角色,纵使有着不同的背景,总还是会有千篇一律之嫌,而脱离了那个人物本身。”
“因此,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是最理性的创作方法?”
“没错!我会竭尽全力地让自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告诉自己,人物的命运并不掌握在我的手里,而是在冥冥的规律中逐渐走向自己的终点。他活着也好,死了也罢。或者再深究一些,他是死于刀刃,死于烈焰,死于疾病,亦或是死于其他更加残酷的方式,那都与我无关。我要做的,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做整个戏剧最冷酷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