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韩铭加了一句,“二位大人,凡相近者,举相似也。我认为,可以找找豆类的相似之处,也可以把它和紫云英比较。看看为什么,二者都能轻易得到某种东西。”
两位大人这才点头,“驸马所言甚是。我等需见到实证,才敢相信驸马刚才之言,莫见怪。”
“这也是我自己乱想,本就是虚幻之事,大人谨慎是应该的。不过,我还有个问题请教。二位觉得,在水田里面养鱼,可行吗?”韩铭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这事过个明路。
“咦,养鱼?鱼食来源有杂草,可如何保证鱼不吃苗呢?等苗长高了再放鱼?或者,把稻苗之间的沟挖深一些?……”
韩铭有些傻眼,自己就提了一嘴,这两位大人就商量着怎么来养了。
而且,似乎每一个问题,他们很快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越聊越兴奋。
最后,二人达成一致意见,“陛下,驸马所说之法,可以试试。来年开春之际,养个十几亩的鱼,看看效果。按照我二人估算,应该是有成效的,还能得鱼。”
皇帝笑脸盈盈,“那鱼吃稻苗怎么办?”
“陛下,把苗与苗之间的沟挖深些,等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再放鱼。而且,不能一直让鱼吃杂草,还是要人喂的。苗长的高,鱼想吃就得跃出水面,只要不饿急了,不会去吃。”
韩铭佩服至极,这和养鸭是一个原理。然而,这两位大人,只是第一次听自己说起这个概念,立马就能找出相应的办法,真是够专业。
说到这里,他顺便把在三湾村养鸭的事也说了。
杨老大人兴奋地直拍手,“驸马大才。此法比养鱼要好,见效也快。此外,北地比起温润的南方而言,能获得的肉食更少。羊肉太贵,百姓根本吃不起,若是有足够的鸭肉,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皇帝很惊讶,自己的这个女婿,还真是个全才啊。政事虽说不太懂,可人很聪明,一点即透。
现在,还能在农事上,让这两位倔老头佩服,真事不简单。
他脸上带着笑,看向有些忘乎所以的老大人,问道:“现在只是说说而已,二位爱卿就认定此法能成了?”
陈大人摇头回复,“陛下,农事一通百通。只要想清楚其中的道理,明白利弊之处,能不能成是可以预知的。正如驸马家乡的刘村长一般,和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就是知道这是能成,才会立刻去做。”
“鸭苗如何解决呢?据朕所知,这也是个不小的负担,百姓不一定能买得起。而且,一亩田里面养得少了,麻烦不说,增产之效怕是不足吧。”
杨大人给了个建议,“要不少部分养鸭,多数养鱼?鱼苗易得,也便宜一些。”
皇帝在思考,养鱼和养鸭,他更是倾向于鸭子的。鱼离不开水,无论是运输还是碰到特殊天气,都不太容易处理。
若是天旱起来,鱼很容易死掉。本来是想增加点收入的,出现这种情况,百姓的负担就更重了。
连续被打击,韩铭已经认清事实了,能在这里说话的,全特么是人精。
他想起了建国初期的某些政策,说道:“陛下,鸭苗和鱼苗都由朝廷提供,让百姓用长大的鸭和鱼来还,可以吗?”
“就和百姓种地要交田赋一样,这鱼和鸭算是他们帮朝廷养的,交一部分给朝廷,剩下的可以自己留着。”
皇帝眼神一亮,这个确实可以。他和两位大人商议了几句,再次问道:“这算是个好办法,可不是百姓的东西,他们未必尽心。如果敷衍了事,造成损失也会不小。”
见到他的目光,韩铭知道皇帝是在考验自己,对方心里肯定有主意了。
“按自愿的原则,百姓申请鱼苗或者是鸭苗,记录好数目。若是交不够一定的鸭和鱼,原价赔偿苗钱,永久取消这个资格。”
皇帝笑了笑,“两位大人,如何?先放出风去,让每个州下面的县令抽签,抽到哪个县,哪个县就这么办。等百姓见到成效,再全面施行吧。”
“陛下圣明。”两位老大人胡子都鼓了起来,眉开眼笑的。
事情定下,见到他们在商量细节,韩铭拉着小姑娘散步去了。
“行哥,刚才不还好好的吗?”
“哦,没什么,就是觉得这人一个比一个聪明,有点不好意思。”
秦忆茹猛然低下头,脚尖踢着地面,“那我不也做了半天的傻瓜?你们说得我云里雾里的,只记得鸭和鱼好吃了。”
“哈哈,也对,我不能太聪明,不然就显得娘子笨了。”
“哼,你下月的钱也没了。”
说完,小姑娘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希望这样开心的日子,能一直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