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没有正式开会,大家就产生了分歧。
英国认为这一次会议应该让法国参加,其实戴高乐接到了英国和中国的邀请,已经是来到了苏联。但罗斯福和斯大林却是反对法国参加。
罗斯福不用说,斯大林也是如此。
除了各自的利益之外,苏联和美国是真的瞧不起法国。特别是斯大林,苏联拼死拼活和德国干仗,死伤上千万。
这才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
可是法国呢?
才坚持了一个来月就投降的货色,也配和苏联平起平坐,和苏联一起开会。
杨维在一旁冷眼旁观。
杨维代表中国参加会议,让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是非常惊讶的。不过他们很快就明白中国的意思。
但就算明白,杨维相比起张学文来说还是差了一个级别。
所以他们虽然不会怠慢杨维,但也不会和张学文一样重视。同样杨维刚刚参加会议,也是比较沉默,先看看风向。
现在看这样的情况,杨维才出声道:“法国有很完整的工业设施,完整的部队,如果法国和德国合作起来联合抵抗,那么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威胁很大。让戴高乐代表法国,会大大降低未来法国军队对于我们的抵抗。就如阿尔方斯·朱安将军一样的法国军人应该不少。”
杨维来的时候,张学文就明确表示,这一次会议无论如何也要拉拢法国一起进来。
只有法国进入这一次会议,才能够搅浑西方国家。
特别是戴高乐。
历史上法国是一个另类的西方国家,戴高乐也是一个非常不同的西方领导。只要戴高乐领导法国,那么法国绝对不会屈从于美国。
杨维和张学文不同。
张学文参加国际会议,基本上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于张学文这样,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一坐就坐了三十多年总统位置的人来说,就算在怎么谦虚,用一句后来的话来说就是霸气侧漏。
这倒不是因为张学文的性格。而是张学文在国内说一不二多年,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这种风格。
但杨维才刚刚正式明确为接班人的地位。
因此他说话就冷静很多,很多问题都要想一想再说。
他就从另外一面开始说。
法国很强。
别看法国被德国一个多月的时间当中就轻松击败,但法国目前依旧拥有完整的工业基础,依旧拥有强大的军队。
如果法国铁了心跟着德国,那么法国能够动员的精锐部队还是很强大的。
但如果有戴高乐这个旗帜,那么大批的法国军队会倒戈。
“杨副总统说得好。”
丘吉尔没看到张学文心情很不错。
张学文开会的时候,一点不给丘吉尔面子,讽刺的时候也一点不在乎丘吉尔的感受。让丘吉尔一直很难忍受。
没办法,谁让现在的中国强势。
这一次没看到张学文,来的是话不是很多的杨维,因此心情好了很多。
现在听杨维的话,就更加高兴。因此道:“戴高乐是法国反抗德国法西斯的领导,有很多阿尔方斯·朱安这样的法国军方人士想要投奔戴高乐。这不是一个小力量,戴高乐可以代表法国参加会议。”
斯大林和罗斯福都是皱眉。
英国?
虽然是曾经的世界霸主,但现在来说还真没有那么大实力。在目前的四国会议当中,英国的实力是最弱的。
相比较,中美苏都表现出了自己强大的实力。
本来英国一家推荐法国,并不一定能够改变斯大林和罗斯福的想法。但是现在中国突然支持法国,支持戴高乐,问题就完全不一样。
虽然中国老早就支持戴高乐,但支援戴高乐物资和支持戴高乐代表法国参加此次会议,那完全是两回事情。
未来的世界秩序。
在座的四个国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就算是实力最弱小的英国,那也是拥有一大片小弟支撑的世界大国。
至于中国就不用说。
中国可是代表东亚、代表东南亚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中英两个国家如果铁了心支持法国成为战后的大国,那么包括美国和苏联都无法阻止。英国有影响力,中国有实力,加上法国本身雄厚的力量,法国成为世界大国谁也无法阻止。
如果法国真的要成为一个大国,那么这个时候美国和苏联急需反对法国参加会议,很明显就会得罪法国。
现在的戴高乐不可怕,但未来重新成为大国的法国却不能轻易得罪。
“既然都支持,那么就让法国参加吧。”
斯大林还是反应很快。
虽然心底里鄙视法国,鄙视没有多少实力的戴高乐,但当中国出来支持戴高乐代表法国参加会议之后,立马就改变态度。
罗斯福也是点点头。
“那好。我会立即通知戴高乐参加会议。”
丘吉尔很高兴。
丘吉尔希望法国不仅仅挡住苏联,还能够稍微抗衡一下美国在欧洲的势力。好让英国的日子可以好过。
丘吉尔明白,英国真的已经没落。
但就算是没落,丘吉尔也不愿意英国真的失去影响力。如果欧洲成为苏联的,或者成为美国的,都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只有他们抗衡,加上法国搅局,大家才不会忘记欧洲还有一个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