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罗斯福和斯大林两个人都冷笑。
大国利益。
各大国之间利益的不同,大家的态度就不同,大家的选择就不同。英美虽然是目前最好的同盟,但两个国家的利益同样不同。
两个国家的需要也不同。
因此两个国家对待法国的态度也不同。
英国是真的担心害怕苏联。害怕苏联如果继续这么强势,等到击败德国之后,成为欧洲宪兵。当年的沙俄也是欧洲宪兵,但却不会让英国担心。
可是苏联不同。
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苏联成立之后就一直在输出革命,闹得整个欧洲都不安稳。
特别是因为战争,整个欧洲都受到了重创。战后经济不好是可以预见的,而越是经济不好,越会让马克思主义传播迅速。
到时候加上苏联,那就真是大问题。
如果苏联真的成为欧洲宪兵,到时候英国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被苏联的输出革命影响到。
所以英国着急。
他希望在欧洲培养一个能够抗衡苏联的国家,因此开始拉拢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同样英国虽然在二战当中再一次受到重创,要失去世界老大的地位。
甚至欧洲都要被其他国家占领。
但英国还是有大国梦的。
不希望欧洲变成美国的,或者是苏联的。希望有一个欧洲大陆的大国可以挡住他们,好让英国的日子好过一点。
但美国不同。
美国是着急目前苏联的强势。但美国判断苏联想要完全收复自己原来的国土,最起码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当初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美国还高看了苏联。
因为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几次和德国交锋,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没有多少战果。当然苏联的军队是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击败德国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英美也不是闹着玩的。
当美国开始真正发力之后,美国已经往北非地区派遣了两百多万人。加上英国军队和法国军队,他们在北非地区已经拥有超过三百万军队。
德国军队面对英美法这样强大的实力只能是节节败退,英美法的军队开始横推德国军队。
中国军队也参加在北非的战争。
特别是中国的航空母舰配合英美法的军队,开始不停地轰炸德国阵地。而且配合英美海军,完全掐断整个德国水域,根本不给德国海军任何的机会。
也就是说战胜北非地区的德国军队近在咫尺。
英美两国已经在考虑,是不是从欧洲海岸登陆,彻底击溃德国军队。反正对于美国来说,虽然苏联很是强大,表现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但也不是很担心。
甚至美国是希望苏联稍微强大,只要不是席卷整个欧洲,那么美国都能够接受。因为苏联越是强大,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国家越是要倚重美国。
到时候美国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欧洲。
美国毕竟是外人。
现在欧洲国家为了战胜德国需要美国,但等到击败了德国之后,谁可以保证他们依旧需要美国。如果没有欧洲国家的支持,美国想要在欧洲立足也不是那么容易。最好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压迫他们,他们才会需要美国。
所以美国并不需要什么欧洲大国。
因此罗斯福是非常鄙视法国的,不需要戴高乐。
两个结盟的国家,因为各自的利益不同,所以对待戴高乐,对待法国的态度也不同。
“我不认为我们需要法国。法国也没有为反法西斯做出贡献,相反他们支持德国。”
斯大林立马反对。
斯大林一下就明白丘吉尔的意思。英国想要用法国来阻击苏联,就像是以前利用德国来阻击苏联一样。
现在是苏联最好的时候。
斯大林心中也是非常激动。只要苏联快速击败眼前的德国军队,然后几百万苏联军队南下,整个东欧都在苏联军队的兵锋之下。
运气再好,就可以直接南下拿下西欧。
到时候整个欧洲都是苏联的。多一个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
“我看也是如此。”
罗斯福开口。
英国这个搅屎棍,除了防备苏联之外,又何尝没有想要制衡一下美国在欧洲势力的膨胀。反正罗斯福是非常不愿意欧洲大陆又有一个大国崛起。
对抗苏联,在罗斯福看来美国就能够完成。
美国军队很多。
完全可以保护欧洲,不需要法国。到时候只要美国军队驻扎在欧洲,那么整个欧洲不得看美国的脸色。
“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在对抗德国法西斯的过程当中贡献是不小的。”
“贡献?”
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斯大林是越来越强势。
已经不是一年之前,那个需要中国、美国大力援助的国家。现在的苏联是一年可以生产几万架飞机,可以生产几万辆装甲车的大国。
因此对于丘吉尔的话直接反驳。
“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有几个军队,他们能出多少军队。在座的几位代表的国家,每个国家都能够出动五百万以上的军队。戴高乐?法国,他们没有资格参加这一次的会议。”
几个大国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了反法西斯联盟第三次重要会议。
和“华盛顿会议”,“北京会议”是一脉相承。其实说起来当年中美英三国元首在大西洋进行的“大西洋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