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现在牛气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让斯大林扬眉吐气。本来在苏德战场一直是德国占据优势,但是这一次战役立马改变了现在的情况。
特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紧接着灭掉德国五十万军队,更是一个辉煌的战绩。
直接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面。
现在的苏联可以说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拥有七八百万军队。战场上也占据主动,德国军队只能是进入防御的态势。
斯大林这个时候算是长舒一口气。
所以立马发出了邀请。要求世界几个大国到苏联开会,看看怎么合作击败德国。而且北京会议的时候,是中美主导,苏联并没有争取多少利益。
对于斯大林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
现在苏联越来越强势,斯大林就想要堂堂正正的瓜分属于自己的利益。因此才会邀请大家来到苏联,再开一次会议。
“不过,苏联真的是一个不可小看的国家。韧劲很足。”
廖仲恺说话却是很凝重。
苏联。
对于苏联大家是看的很重,但这一次战争让所有国家重新认识苏联。在一战的时候,苏联应该说是俄罗斯的军队,就是被德国刷人头的。
当时的俄罗斯军队非常庞大,几百万军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是当时的俄罗斯军队战斗力非常差,估计是一战几个大国当中战斗力最差的军队。
被德国打的是节节败退。
可是这一次完全不同。
苏联在开始阶段遭受那么大的失败,竟然还能够挺过去。而且现在要开始反推德国军队,让所有国家对于苏联重新定义。
中国也需要重新定义苏联。
毕竟中国和苏联是邻国,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如何处理和苏联的关系,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中之重。
和苏联这样的国家一旦发生冲突,虽然以中国的实力并不惧怕苏联,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总理,我想这一次的会议是不是让杨维去。”
张学文看着斯大林的邀请函,跟廖仲恺说话。
斯大林邀请的都是世界巨头,张学文、罗斯福、丘吉尔这些人。应该说这一次去苏联开会,肯定是张学文过去才对。
“这是不是有些草率。”
廖仲恺作为总理当然知道,杨维这几年都是被张学文当做是接班人来培养。负责处理东亚、东南亚的问题。
这一点人民党内已经是都明白。
不过现在就让杨维参加这样重要的会议,是不是太早。
毕竟目前每一次这样的大会,都是为了重新制定世界秩序。
“仲恺兄,这并不是我草率的决定。我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下一任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劝我再任一届,但我认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
廖仲恺疑惑的看了看张学文。
廖仲恺年级已经不小,现在已经是六十五岁。1945年的时候都是六十八岁,他本人已经是有准备不继续连任总理的位置。在1945年的时候选择退休。
反正对于廖仲恺来说,这一生已经是比较满足。毕竟一直做到了总理的位置。
可是相比起自己,张学文还年轻。就算是到了1945年,也不过刚刚过了六十岁,才六十一岁。很多人都认为张学文应该会再干一届。
特别是现在张学文声望如此高的时候。
只要张学文愿意,谁能够制止张学文继续连任总统的位置。
“仲恺兄,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清末,从辛亥革命走出来,想看的就是民富国强。当然现在的中国还算不上多么富裕,百姓的生活也仅仅是刚刚摆脱温饱阶段没有几年。但我们最起码已经是一个强国,并不会像清末民初一样,整天担忧列强的侵略。所以我想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或者说赋予给我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而且错误也不少,但我认为我至少是合格的。因此现在我认为应该是交班的时候。”
累了?
也不是。
只不过张学文认为自己已经是功成名就,或者说自己该做的一切都做的差不多,已经可以跟历史交代。而且这几年张学文对于各大部门固有势力也扫的差不多。
以及张学文已经准备在战争结束之后,让不少功勋将领跟着自己一起退休。当然这个是未来几年之内,1945年之前张学文要彻底完成的另一项任务。
为后来人扫除了障碍。
整体来说,张学文认为该到了退休的时候。
“子清,我认为不妥。”
廖仲恺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叫张学文。
就如张学文已经很久没有随意的叫廖仲恺名字一样。
“子清,45年之后我们政府的变动很多。不少人都要退休,我认为你应该还是需要连任一届,稳住国家政治。”
到了1945年,辛亥革命时期的不少功勋人物都会年龄到期。或者就算年龄并没有完全到期,但只要六十六、六十七左右的功勋人物,人民党内准备让他们强制性的退休。
这一点张学文和党内几个大佬,已经是达成了一致。
因此可以说变动会很大。在廖仲恺看来,这个时候张学文应该留任,稳住中国的局面。
“变动多,所以才更需要我离开。如果稳定下来,我就更加不能离开。仲恺兄,我屁股底下的这个位置是好东西,和鸦片一样会上瘾。坐久了,是越来越难离开的。包括我本人也是一样。趁着我现在想要离开,让我退休是最好的事情。”
张学文笑了笑。
张学文不是圣人,从来不敢说自己没有权力欲望。现在中央还有不少辛亥年间的功勋人物。而且是那种真正的功勋人物,不少都是早期的同盟会大佬人物,对于张学文也有一些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