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在东南亚国家的私人财产应该受到尊重。但前提必须是合法的私人财产,而且还是遵守当地法律的情况之下。”
北京会议谈的东西很多。
第一个谈的就是对德国的作战问题,最积极的当然是苏联和英国。两个国家都希望尽快的击败德国,但两个国家的要求也不一样。
苏联希望中国加大对于苏联的支援,斯大林希望用自身的力量击败德国。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战争之后,苏联已经算得上是稳住了阵脚,顶住了德国最猛烈的进攻。
虽然德国依旧占据优势,但苏联已经开始全国动员,德国已经无法取得开始时候那种优势。
可以说在斯大林格勒几个月的僵持,德国军队的锐气已失。苏联则是在源源不断的给前线调动部队,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天平也在往苏联这边转移。
如果说刚刚开战的时候,斯大林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击败德国,如何抵挡德国的进攻。那么到了现在,虽然处于被动,但斯大林考虑的依旧是战后的一些问题。
苏联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斯大林是希望中美两国支持苏联未来在欧洲大陆的地位。
而斯大林同样明白。
苏联想要在战后的欧洲拿到足够的话语权,那么必须要亲手击败德国。如果假借中国和美国的军队击败德国,那么中国和美国也一定会插手战后的欧洲秩序,对苏联非常不利。
所以斯大林只是希望英美两国对苏联进行物资的支援。
但另一个欧洲大国英国就不一样。
作为搅屎棍专家出身的英国,强烈要求中美两国,特别是美国的部队快点来到欧洲,帮助击败德国。因为英国目前困难很多。
承受不住这样大的压力。
英国这些年和德国作战,损失也是非常大。不要说本土遭受的进攻,包括英国的殖民地丢掉了一大堆。
中美两国在一年前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想看着英国、苏联、德国打的你死我活,中美两国主要是援助物资给英国和苏联。然后自己再出手摘果实。
但现在两国想的就完全不同。
中国这边考虑的还是支援苏联,让苏联击败德国。增加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以此来牵制美国未来在欧洲的扩张。而美国因为看到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强势,所以对于欧洲的野心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急迫。
美国害怕,真正的害怕。害怕中国拿下东亚和东南亚还不满足,未来和美国抢夺欧洲。所以想法已经出现变化。
因此美国和英国一拍即合。
在这一次会议当中,罗斯福给丘吉尔保证,在半年之内必然会有第一批的美国部队进入北非地区,和英国携手作战。一年之内最少派出一百五十万军队进入欧洲,参与和德国的作战。
然后就是讨论关于战后成立联合国的问题。
目前联合国的一些规章制度,基本精神大家讨论的差不多。联合国要成立的几个机构,大家也进行过讨论。当然具体的机构、规章制度,不在几个巨头之间的会议当中。
几个人要谈论的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的问题。
大家非常有默契。
这个常任理事国只能是大国担任。目前世界上的工业强国本来就有限,而德国、意大利、日本都是要击败的对手,战后就会成为战败国。因此把他们排除出去,目前的世界大国当中就没剩下几个国家。
在场的四个国家肯定是要成为常任理事国的。
等到谈完了关于和德国的作战问题,以及联合国成立的一些细节问题之后,开始谈论日本的问题。特别是东南亚的问题。
英美两国的要求很简单。
那就是日本必须要进行战争赔款,要对日本的战争犯进行审判,要求东南亚国家把当初英美在东南亚的资产交还给英美。
本来这样的事情,英美要和东南亚的国家谈判。
可现实情况是,东南亚国家现在都是以中国马首是瞻,不敢有丝毫的异议。因为中国的东海舰队、南海舰队目前就在东南亚,中国百万陆军、几千架飞机都布置在东南亚。那些东南亚国家政府很多都参与和日本合作,现在都是属于看中国脸色的时候。
中国目前就像是审判者一样。
英美也是如此。
在东南亚任何的事情,没有中国的肯定,都是办不成的。而且他们这些人也是瞧不起东南亚这些国家,一个个当年都是自己的殖民地。而且日本和他们打仗的时候,这些国家还都是帮凶。
让他们和这些国家谈,还不如直接和中国谈。
“什么是合法的私人财产?日本进攻东南亚的时候,可是糟蹋了我们不少财产,这些必须要交还给我们。”
丘吉尔脸色不好看,直接质问张学文。
英国在东南亚可是有很多财产的。虽然因为不少英国商人畏惧战争,所以把财产低价卖给中国和当地华人,但英国在那里毕竟几百年,留下了海量的财产。
包括大批大批的土地资源和房产,都被日本给拿下。
英国想要都拿回去。
“我们只承认各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合法私人财产,包括各种采矿企业、贸易公司等等。但那些在当地的殖民政府机构的一切都是不合法的。这里面包括殖民政府拥有的土地、房产以及其他各种财产。因为这些都是掠夺而来。”
东南亚未来是中国的势力范围。
张学文可不希望未来欧美势力在东南亚有太大的影响力。东南亚的经济必须是中国控制,因此张学文只承认欧美那些私人公司的财产。其他的东西一概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