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己退休之前“清理”辛亥革命年间出现的大部分功勋,不让他们影响政治正常化的进行。还要考虑自己的接班人,考虑政权平稳的交接。另外一个就是考虑如何构筑东亚、东南亚的秩序。
最后一个就是如何让中国彻底成为引领世界技术革命的科技强国。
因此现在别看世界形式风云变化,很多人都在研究中国会怎么选择。但其实张学文本人并没有太担心这些东西。张学文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自己的计划。中国的实力只要国内没有问题,外交没有太大的失误,那么未来必然是世界一极。
张学文知道,只要二战结束欧洲没落是必然的。到时候世界强国是美国和苏联,这是无可逆转的事情。毕竟他们都是目前的工业强国。
张学文要让中国的科技超过他们。
因此中国科学院、工程院连续开了好多天的会议。制定出未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方向,制定出重点科技公关方向,以此来制定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张学文更是明白未来科技的方向。
虽然太过细致的东西张学文是外行,但大致的科技发展方向张学文还是明白的。这也算是自己最后为国家科技方向做一次指点。
“这是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我们准备科技部牵头,和中国各个大学,各个研究机构进行重点攻关。因此科技部的任务很重。”
说道这里,方远镇有些明白张学文的意思。
难怪自己突然被调到科技部。中国这样的体制和欧美国家不太一样。欧美国家很多技术项目,都是他们自己的财团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研究。
他们都是需要考虑市场和利润问题。
很多技术他们就算明白很重要,但他们认为市场不成熟,没有多少利润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去研究的。
就如后世,非洲地区的一些传染病。
以欧美国家医药公司的强大实力,只要他们认认真真的去研发,是有能力控制这些传染病,是有能力研制出抑制的药物。
但他们不会去研究。
因为他们认为非洲市场太小,根本就没有什么盈利空间。对于他们来说不挣钱的东西,他们才没有兴趣。
除非是军方需要。
特别是打仗的时候,军队需要的东西,他们才会不计成本、不管利润的研究。这是他们的优势,他们的很多技术都能够迅速的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因为他们的研究本来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的。
不过也有弊端。
那就是他们很多都是追逐利润的。有些必要的技术,就因为市场不大、利润不够,他们就会忽视。
而中国这样的体制就不同。
一旦下决心研究某个项目,就可以不管市场、不计利润的进行研究。这种模式很容易以国家的实力进行研究,可以让各大研究机构联合起来进行研究。
效率很高。
毕竟是可以集齐国家的力量,可以让重点科研单位都参与研究。可以完全不计较成本,只要能够成功就可以。
但也有不少弊端。那就是浪费严重,和市场出现脱节。
有些技术无法投入市场,就没有利润。因此会出现技术和市场的不搭配。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的体制都有他的问题,都有他的优缺点。张学文要做的就是构建最适合中国的体制,不停地改革目前中国的体制,也吸收欧美的一些优点,让他能够适应中国的发展。
反正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体制。
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国家的发展,体制的改革是每时每刻的。为了在未来技术竞争当中不落后于美苏两国,中国又要进行一次科技大攻关。
“这个科技大攻关的任务我要交给你,你有没有什么要求。”
“总统,据我所知科技部只是制定一些政策,指导各个科研机构。虽然有一些管理权,但并不是那些科研单位和各大高校的直属上级部门。这,好像……”
方远镇有些为难。
自从邓演达对于中国的科研单位进行了整合之后,该是谁就是谁。中国各个科研单位的隶属关系变得非常明确,不再是那么乱套。
科技部的权力大大下降。
当年的科技部看起来很多都管不了,但又是什么都能管。弄得很是乱套。但现在完全不一样。各个部门各有各的从属。
科技部只是制定一些政策,做一些指导的作用。
对于这些科研单位并没有管辖权。
有些强势的科研单位,特别是隶属的部门权力很大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不搭理你科技部。
“这一次的科技大攻关会进入六五计划当中,会成为最重要的东西。调你进入科技部担任部长,并不会让你以科技部的名义做事情。只是科技部牵头,专门成立六五计划科技攻关委员会。你提前到科技部上任,了解一下目前中国科研单位的情况,了解一下需要攻关的科研项目。”
六五确定的科技大攻关的项目不少。
包括导弹研究、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这些方面。
“而且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还需要利用这一次的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培养大批的这方面人才。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重任。”
“是。”
“那你就提前过去准备。你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和各个高校,以及各个研究单位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