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
方远镇来到张学文的办公室比较紧张。
四十岁的他,算是目前中国非常年轻有为的官员。四十岁就成为部级干部,在目前中国的部级干部当中是相当年轻的一个。
念中专,然后当技术员。后来更是被机械厂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三十岁成为当时国家重点投资的第四机械厂的厂长。
后来还担任过国家重型机械厂,也是国家机械厂最有实力的第二机械厂的厂长。三十六岁的时候成为了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因为机械工业部的部长胡仁源目前在国家建设发展委员会担任副主任的位置,因此机械工业部平常的工作就是方远镇负责。
但级别还是副部级。
不过他最近刚刚接到了命令,让他去科技部担任部长。说实话科技部听起来好听,但论实权远远比不上机械工业部。
方远镇虽然级别上去了,但并不是很明白自己怎么就到了科技部。
接受任命没几天,张学文就要见他。
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光是正部级的干部就有快三百人,副部级的干部就有近两千人。加上军队、国有企业的干部,这个级别的干部很多。
更不用说辛亥革命年间的功勋百分之七八十还活着,就算有些人退休,但实力也不可小觑。在位的不管是有实权还是没有实权,都是级别很高,地位很高。
方远镇和他们相比真是什么都不是。也就是稍微受器重的的年轻干部而已。
因此第一次这样面对面的和张学文谈话,肯定是非常紧张的。张学文在总统位置快三十年,在中国甚至有些神化。
“坐。”
张学文仔细的看了这位。
这可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方志敏。目前政府年轻一代,四十岁左右的干部,很多都是工程师出身。因为这些年中国大学一直都是重理轻文,大学百分之九十五六都是各种理工科系。而且一直都是最重视工业的发展。
所以不少干部都是企业出身。
是干技术员,然后从技术员转变为行政干部。这一批人还真是不少。
方志敏就是如此。
完完全全的技术员出身,在机械工业部被誉为是懂技术的干部。为中国机械制造的发展,贡献是非常大的。
“你在机械工业部的工作做的很不错。”
能力很出色。
不然也不会三十岁就成为第四机械厂的厂长。当时担任机械工业部部长的何燏时就非常器重他。何燏时目前担任副总理,也是建设发展委员会的副主任,还是第一副主任。何燏时从北大校长开始做到副总理的位置,在目前的中国政坛来说是唯一一个工程师出身的副总理。其他的副总理级别的干部,基本上都是辛亥年间的革命党出身,或者辛亥革命之后投奔革命的出身。何燏时算是唯一一个研究技术出身。
而何燏时在机械工业部的时候,几乎把方远镇当成是自己的学生一样。
所以才会继续提拔。
本来1940年之后,方远镇是成为机械工业部部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现在却来到了科技部,让方远镇自己都莫名其妙。
“你是学技术出身,我也就不跟你拐弯抹角。未来世界的发展就是科技的发展。谁能够把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够引领世界。未来国家和国家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国家的竞争。这一点我相信你应该明白。”
“是。”
张学文说什么,方远镇只能是点点头。
他还能说什么。
他现在都是迷迷糊糊的。
“我们中国的工业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已经有足够的技术积累。不过这几十年以来,我们中国都是追赶着的角色。中国的工业也一直是总量着称。”
中国的工业实力已经是世界第一。
各项数据下来,已经是爆了美国。欧洲那些工业国家在总量上已经完全不能和中国相比,英法德加起来也无法和中国相比较。但中国毕竟是后发国家。
在工业技术的积累上,远远没有欧美国家久远。
虽然已经大踏步的赶上,但并不是所有方面都已经能够超过他们。甚至可以说这几十年时间中国一直是追赶的角色,到现在大家在技术上差不多可以持平。
当然整体上欧美国家还是占有一些优势。
但这个优势已经不是很大,也不是非常明显。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很多技术方面开始要有准备。那就是中国以后不再是追赶着,不再是重复走欧美国家验证过的技术。
而是中国自己要引领世界的技术革命。
追赶和引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为了能够引领世界的技术革命,我们的科学院、工程院连续开了几次会议。讨论未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制定了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对于未来的战争,张学文并不是很担心。
日本?
永远不是中国的对手,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对手。只不过前段时间中国打了一个盹,让日本猖狂一段时间而已。日本目前国土没有中国大,人口没有中国多,技术没有中国强,资源没有中国多,人才没有中国多。
方方面面来说,日本都不是中国的对手,都没有资格成为中国的对手。
而欧洲战争,更是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德国就算再怎么猖狂,也影响不到亚洲。中国只要坐镇亚洲,卖些战争物资就可以。
因此张学文现在考虑的并不是二战的问题。张学文这段时间主要考虑的都是二战结束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