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岛国,是一个极其缺乏资源的国家。可以说工业需要的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是百分之八九十的原材料他们都需要进口。”
中日《天津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因为中国这一战就收回来了巨大的权力。
如库页岛南部地区,日本在这里已经成立了不少矿场,在这里采了不少矿。建设还不算太差,但都被中国吞下去。
日本本来是要求中国出钱,毕竟那些设施和工厂都是他们建的。但中国完全拒绝,而且表示一旦日本故意损坏这些机器,那么中国军队就不会停止进攻。
硬生生的逼迫日本,把关东州、库页岛地区建设的所有厂子和设施直接没收。
库页岛有质量优越的煤矿,随着收回库页岛,加大对于库页岛煤矿的开采,中国一年的煤矿产量突破一亿吨也是指日可待。
这一次战争收回来的好处绝对是无法估量的。
但张学文并没有认为中国就至此胜利,在远东地区就能够安稳。
因为日本还保留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可以轻松击败中国目前的海军。而且日本虽然遭受了关东大地震,日本重要的关东工业区受到巨大毁坏。但他们的工业依旧不容小觑。因为日本拥有大量受到过教育的青年,拥有大量的技术,依旧可以重新发展他们的工业。
因此中国在远东地区来说,日本依旧是第一对手。所以《中日天津条约》签订之后,中央高层依旧是讨论日本的事情。
研究一下日本的长处和日本的短处。
看看未来怎么对付日本,特别是彻底把日本打下去。
“他们缺乏发展工业所需的几乎所有资源。他们占领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疯狂的开采各种矿物,就是因为日本需要这些原材料。包括他们进入我们的东北,也是看上了东北广袤的土地和东北的资源。这些年他们在东北挖走了众多的铁矿和煤矿。1914年的时候,日本干涉我们收回青岛,目的也是相同。看上了山东的煤矿。”
“从1916年日本从我国进口的煤炭超过千万吨之后,到了1920年的时候日本从我国进口的煤炭数量已经是突破了三千万吨。如果日本的工业进一步发展,他们对于煤炭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其他原材料也是一样。”
李燮和仔细的介绍日本的情况。
大家都是点点头。
日本的确是如此。作为一个岛国,而且和英国这样先发达的国家不一样,日本目前在世界也没有什么殖民地。除了台湾。
毕竟日本崛起时间太短,世界重要的殖民地都被英法给瓜分完毕。
英法两国本国的资源不少,至少比日本好很多。但他们自己的资源也不够自己发展的。因此他们占据那么多的殖民地,从殖民地疯狂的搬运各种原材料。
如果没有殖民地提供的原材料,英法这些国家发展工业也是缺乏资源的。
日本也想走英法的道路。
日本主要是看上了近在咫尺的中国。为了中国,他们打了甲午战争,把朝鲜半岛吞并。后来又打了日俄战争,独吞了在东北的利益。
这些都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因为东北、朝鲜半岛的矿物还是比较丰富。特别是日本工业需要的煤矿和铁矿还是不少的。让日本运回去不少。
给日本的发展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而本来给日本提供大规模煤矿和铁矿的朝鲜半岛、东北、库页岛都被我们收回来,日本的原材料供应就彻底中断,以后他们想要发展工业只能是依赖进口。因为他们本土根本就无法提供这些原材料。”
听着这句话,大家都是喜笑颜开。
甲午战争对于在座的这一代人来说,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强大无比的中国竟然是输给了日本这样的弹丸小国。
当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读书人的耻辱,带给中国读书人的震撼是任何其他战争都比不上的。
因此现在让日本陷入窘境,大家很是高兴。
“因此日本就算是挺过去这一次的关东大地震,恢复当年的工业规模,他们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为他们的命脉会掌握在这些提供原材料的国家手中。”
“你的意思是……”
“日本失去了东北、朝鲜半岛、库页岛这些资源提供地,他们未来只能是依赖进口。而且最近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我们应该加大对于采矿行业的投资。因为目前世界上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很大,价格上升也很快。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而且我们有能力成为日本第一原材料提供国。这样我们也抓住了日本的命门,一旦未来有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制裁。如日本这样原材料完全依靠进口的国家,一旦原材料的进口被人卡住,他们的工业就会立马停顿。”
张学文没有立即说话。
其实日本这一次的打击绝对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恢复。
因为日本丢失了朝鲜半岛、东北、库页岛这些资源丰富的地方。这几个地方每年给日本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历史上日本占领东北之后实力大增。
就是因为他们从东北拉走众多的资源,如铁矿石拉走很多,在本土冶炼。可是现在他们都丢失,未来对于进口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进口是需要钱的。
历史上日本是直接在中国、朝鲜这些地方强占资源。但现在都需要进口,那可是要海量的资金。这样对于日本经济重新恢复,重新发展是有极大的困难。
李燮和的意思是中国给日本提供原材料,成为日本原材料第一提供国。
这样不仅能够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卡住日本的命脉。因为中国的人工便宜,而且和日本很近,路费也便宜。在价格上和欧美国家相比有巨大的优势。
就算日本对于中国仇深似海,想要发展他们的工业,也只能是选择中国这边提供的原材料。
原材料。
现在这个阶段,出口原材料获得外汇,是中国非常常规的一个手段。但张学文犹豫是因为,未来中国工业大发展需要的资源更多。
而且中国自己的资源根本就不够。
到时候也会需要大规模的引进。
资源。
如石油,中国自己的石油储量并不算很丰富,未来根本不可能满足中国自己的需要。钢铁也一样,中国需要的钢铁那是惊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