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民国成立之后,对于国籍问题我们并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政策,沿用的一直是满清时代的国籍条款。不过这个条款已经落后现在的情况,特别会影响未来选举的正常化。现在离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选举只剩下了两年多的时间,国籍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
国籍。
其实说实话,中国几千年的皇帝制度,对于国籍并没有太过明确的概念。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国籍的概念。
一直到1909年的时候,因为当年荷属印度支那的华人国籍问题出现问题。所以中国政府,也就是满清政府开始公布“国籍法”。
《大清国籍条例》非常简单。
父母双方有一人是中国人,那么孩子就是中国国籍。还有父母双方不详,但出生在中国或者是在中国的弃婴,都有中国国籍。
属于是血统,以及出生地来分的。
这是最简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国籍法》。
不过这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中国。就是因为太简单,也没有具体的分类,所以会带来一大堆很麻烦的情况。
选举更是需要细分国籍问题。
选举的候选人和参加选举的人,他们必须是中国国籍。你不能一个外国人参加中国的选举,不管是作为候选人,还是投票人都不能如此。
而且张学文希望彻底完善对于中国人这个概念。
国籍就越发的重要。
现在中国对于国籍的管理太过混乱,国家统计部门自己都没有完整的统计。这样对于两年后的选举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毕竟是第一次的选举,虽然会有很多问题,但不希望出现技术上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初步的方案。”
廖仲恺是负责这些问题的。
国籍的方案,可不是某个人拍拍脑袋就能够想出来的。包括张学文也只能是给他们提提意见,一系列的初步方案是廖仲恺带领一批人忙活弄出来的。
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包括人口普查、国籍法、土地改革、选举的宣传,这都是一起进行的。
“首先一点就是我们都是赞成一人一个国籍的政策。”
其实满清的国籍法,是默认双国籍的存在,并不在意你有没有外国国籍。只要父母双方有一个人是中国人,那么后代就自动获得中国国籍。但是廖仲恺却选择了一人一个国籍。这倒不是张学文的想法,而是此时不少中国读书人的想法。
特别是保守派读书人更是如此。
辛亥革命以来民族主义开始高涨,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一而终的概念还是普遍的想法。就算是那些新派读书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这样想的。对于目前的中国人来说,如果是双国籍那么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很多人都会这样问。
因为大家是不可能理解所谓的双国籍。
所以廖仲恺在讨论国籍问题的时候,不管是那些老派读书人,还是不少激进的读书人都认为一个人不应该有两个祖国。
一个人就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拥有两个国家,那不就是乱套了。
“那么已经拥有两个国籍的华人怎么办?”
张静江就问了现实的问题。
有些出国比较早的华人,他们事实上根据满清的国籍法是拥有中国国籍的。同样他们不少人因为出国时间很长,而且为了在当地方便生活,所以也加入了当地的国籍。
这个怎么办。
“历史形成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
在拿出新的国籍法的时候,廖仲恺就想到了这些。因此非常从容的回答:“历史形成的事实,我们只能是接受。就如我们的《婚姻法》是要求一夫一妻,但在《婚姻法》出台之前,有些历史形成的我们也不可能去追究。因此对于目前拥有双国籍的华人,不,应该说目前全部在海外的华人我们都愿意承认他们的双国籍。但也仅限于他们这一批的特殊群体。”
“但他们的后代,也就是从新的《国籍法》颁布之后出生的华人后代,他们一直到十八岁为止可以拥有双国籍。中国会给他们颁发中国国籍。但是到了十八岁之后他们必须要进行选择,要么是中国国籍,要么是其他国籍。十八岁成人之后不允许任何中国公民拥有双国籍。”
“我们整理了目前世界上关于国籍的各种情况,加上我们国家的传统,我们还是坚持以血统为主的国籍法。如父母双方当中有任何人是中国人,那么他们的后代自动拥有中国国籍。而且因为出生地、还有父母双方另一人的国籍原因,他如果还有一个国籍,我们会一直承认到十八岁。十八岁之后他必须要做出选择。因为十八岁之后,我们是不会承认双国籍。”
廖仲恺他们的国籍法草案,张学文是比较同意的。
中国目前拥有五个多亿人口。
按照目前中国的发展,以及和平环境来说,估计几十年之后中国人口达到八九忆,甚至超过十亿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