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非常感激。
因为裕仁明白,高桥是清这是要自己承担失败的后果。一旦这样的条约签订,高桥是清就会成为日本的罪人。裕仁很感动的道:“首相,关于谈判的事情你全权负责。我,我绝对不会忘记首相的功劳。”
…………
“老师,老师。前方的消息。”
“什么消息。”
“我国和日本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把条约的内容都公布了出来。”
“这么多?”
“都写了什么。”
周围的人都走了过来,一下聚集了几百人。拿报纸那个人笑着道:“我就捡重点谈谈。条约重点内容是废除日本在中国的租界,从乌苏里江以东的地方全部撤军,归还日本在中国的所有铁路和矿产,归还关东州,撤出朝鲜半岛,免除《庚子赔款》。”
“真的?”
“太好了!”
“万岁!万岁!”
这里是新疆。
兰新铁路已经是进入了新疆,为了建设兰新铁路不仅仅是铁路工人很多。就是很多交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也都来到了兰新铁路施工现场。
因为兰新铁路是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铁路建设,对于这些交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次经验。
可以从这里学习很多。
毕竟在现场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特别是詹天佑亲自担任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很多刚刚毕业的铁路工程师都在詹天佑这里学习。詹天佑不仅仅是当年学校成绩好,而且在中国这么多年,积累了无数的经验。
这都是宝贵的财富。
这些学生能够跟他学习,绝对是比在课堂上学习几年更有用。詹天佑不仅亲自指挥,到了晚上的时候还会给这些年轻学生上课。
“拿过来我看看。”
詹天佑的身体情况越发不好。
毕竟詹天佑已经是六十二岁,快六十三岁的年纪。
但他坚持继续留在兰新铁路的现场,就是中央几次派人和他谈话也没用。因为兰新铁路很多地方都是新情况,中国从来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铺设过铁路。所以詹天佑不放心,一定要在现场指挥。现在铁路经过酒泉进入玉门关,来到了新疆,詹天佑心情是越来越好。
当然兰新铁路还剩下近千公里。
不过最困难的几个地方已经是通过,剩下的就是在新疆省内部继续铺设。只要完成兰新铁路,那么中国在铁路建设上的能力就能够上升一个台阶。
那么未来铺设进入西藏的铁路也好,在东北铺设铁路也好,都不会有太多问题。因为兰新铁路可以让中国的铁路人积累足够的技术。
詹天佑拿过报纸仔细的看了看各个条款,越看脸上的笑容就越盛。
“好,好。太好了。”
詹天佑看着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地名,熟悉的铁路,心情越发的激动。关东州、库页岛、海参崴,还有作为铁路人更清楚长大铁路。
他们要一个个都成为我国的。
应该说他们本来就是我们的,只不过被强盗抢走了而已。
现在都要彻底成为我们控制的。
詹天佑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回国。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亲眼目睹了祖国大地慢慢的被世界列强分割。看到了世界列强拿走中国一片又一片的土地,看到中国一次又一次的惨败给世界列强。
作为铁路人,更是看到中国一个又一个铁路是外国人修的。
外国人修铁路,他们会拿走众多的权利。不说铁路是他们运营的,铁路沿线的一大片地方他们会驻军,铁路沿线他们会设立他们的警察局。
当时中国一大半的铁路都是外国人控制的。
詹天佑的青壮年都是在这种悲哀当中度过。可是现在能够看到国家一条又一条的铁路都是自己的,都是国人自己修的,是我们国家控制的铁路,就已经让詹天佑欣喜若狂。
而且中国目前很多重要的铁路,詹天佑都亲自参与过。
更何况看到以前丢失的土地,以前丢失的权益,一个又一个的收回来。
让詹天佑这样看过中国的沉沦,又看到中国崛起的人,怎能不感慨,怎能不激动。《中日天津条约》有大项六个,下面各种小项有六十多个。
詹天佑仔仔细细的看所有的条款。
越看越激动,觉得很安慰。
突然之间詹天佑慢慢的倒在椅子上。
“老师,老师。”
“老师。”
本来喜悦的大家突然之间大惊失色,来到了詹天佑身边。发现詹天佑已经是呼吸有些困难,因此大喊:“医生,医生。”
詹天佑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越来越快。
看到这些刚刚过了二十岁的年轻人,詹天佑努力的让自己笑着,道:“把我葬在酒泉,我想看着兰新铁路通车。”
“老师,你不要这么说。我们已经叫医生了。”
“我这辈子死而无憾。你们都是铁路人,记住铁路是国家的命脉。我……”
詹天佑的心脏跳动很快,但很快开始心力衰竭。
慢慢的说不出话来。
耳朵当中只是听到“老师”、“医生”这样的声音。但这些声音慢慢的远去,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