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先生,你们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
朱尔典看着一份份中国政府的要求,恼怒不已。因为如果听从中国政府这些条件,那么大英帝国那么多年在中国的特权,基本上就要消失殆尽。
英国在中国的特权非常多,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虽然最近英国在中国的势力慢慢的减退,但英国依旧是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但是如果听从目前中国政府这些条件,那么英国拥有的这些特权,大部分都会消失。
英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也会跌至最低谷。
但朱尔典还不能生气。
因为这一次的欧战,英国真的是元气大伤。
英国是非常骄傲的,但他们并不是蠢蛋。两年半的战争,耗尽了英国的潜力。当然相比起德国来说,英国的处境还是非常不错。
毕竟还有一个大金主美国一直借钱给英国,加上英国在世界各地还有庞大的殖民地。
可是英国知道。
借了美国人这么多钱,战后英镑想要重新恢复世界第一货币的地位,会非常非常困难。因为美国人的经济实力太强,已经是远远超过英国。现在美国一年的钢产量是欧洲大国之和,美国一年的发电量是欧洲大国之和。
看看这两个数据就知道。
工业。
看的不就是这两点。不要说是现在,未来半个世纪工业实力看的也是这两个数据。
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恐怖。英国人不是笨蛋,他们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上百年的时间,并不是靠着侥幸的。英国人已经是看到美国的崛起。
但英国不甘心让出世界第一帝国的地位。
所以英国只有一个办法。
就是迅速的结束目前的欧战,然后靠着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赶紧恢复元气。可惜想的很好,现实却给了英国人巨大的打击。
德国是不行了,已经处于强弩之末。可是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依旧强悍,日耳曼人的意志依旧顽强。
英法两国四百万大军在西线发动进攻,进攻二百五十万的德国军队。占据劣势的德国军队开始后撤,重新构筑防线。但是英法两国虽然占领了一些地方,但并没有消灭德国多少军队。
德国军队的伤亡才十几万人。
而英法两国却遭受很大的伤亡,这让英国真的是受不住。
因此英国已经是没有时间管远东的事情。英国没时间管远东,但他们已经是发现自己当年在这里养的狗,日本越来越不听话。
这一次欧战开始,趁火打劫的除了美国、中国,还有日本。几个国家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只要有一个国家要提高价格,另外两个国家立马就跟上。很多东西的价格,比战前都增长了好几倍,甚至有十几倍的。几个国家趁着欧战的机会,都是大发战争财。
这让英国明白,日本虽然是自己一手养大的,但翅膀硬了之后并不一定听自己的话。
所以现在英国希望远东稳定。
不能让日本实力增长太快,一定要维持一定的平衡。
等。
等到英国结束欧战,重新回到远东之前,远东都需要稳定。为了远东的稳定,英国愿意在远东做出一些让步。英国现在缺的是时间。
英国很有自信。
只要英国结束欧战回到远东,远东依旧是英国的地盘。这是英国人对于英国实力的自信。
可是朱尔典和英国国内的想法完全不同。因为在朱尔典看来,日本不管怎么强大,他都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他们的资源必须要依靠别人。
只要掐住这一点,日本的工业就会遭受巨大的打击。
可是中国不同。
这是一个狮子,一个正在觉醒的狮子。
别看现在的中国静悄悄的,在世界基本上不显山不露水,这两年和协约国的关系也不错。但朱尔典每次在天津和上海看到忙碌的各种货运船,看到中国腹地一条条的铁路,一条条的公路出现的时候,朱尔典的心情就会沉重万分。
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大。
每次看到中国动员的那些人,朱尔典就害怕。什么淮河治理委员会,他们竟然在沿途动员了三十万人,参与淮河的治理。
而且看到中国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
张学文他们总是认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太慢。但是朱尔典看的却完全不同。1911年,满清灭亡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完全的现代大学。
但是这才几年时间。
中国教育部目前直属的大学,就有八十多个。还有一些教育部认证的大专院校,就有一百多个。而且这几年中国在全国还办了近两百所的中专。
这些大学光是辛亥年之后成立的就有二十多个,收回来的教会大学和外国人创办的大学二十多个,其他的都是满清时代的地方大学为主。而大专院校,更多的是高等学堂进行改编的。
而中专则是师范和技术院校为主。
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有上万人,大专毕业生三万多人,中专毕业生六万多人。
相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来说,这还是太少。
但还是让朱尔典担忧。
辛亥革命才五年时间,中国教育的发展就如此之快。张学文他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教育普及任重道远。朱尔典看到的是,中国的大学生总数发展太快。
几乎是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数字。
按照目前中国大学进行扩招,还有一直不停的创建各类大学的情况来看,未来五年之后估计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一年就有十来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