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不错。”
1916年的年末。
中国内部的改革和发展是稳步进行。从1914年开始的文字改革委员会,经过了三年的时间,终于给中央递上了他们第一批的简化字方案,总共有七百来个字,以及一些偏旁的简化方案。
包括注音。
三年时间。
这是文字改革委员会三年时间的成果。
“大家都看看。看看这样的简化字,会不会有其他的问题。”
“是不是太简单。”
有些人质疑。
这一次文字改革委员会,他们选择的一批简化字,都是找到笔画最少的字。中国字,他的写法非常多。同一个字,有好几种写法,有好几个字。
而张学文的要求是选择最简单的字。
因此目前递上来的七百多个字,都是在众多的笔画当中,选择的笔画最少的。
“简单好。”
陈独秀作为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员,是非常赞成文字的简化。加上他革命资历深,名望高,因此并不在意这是什么场合。直接就开口。
“虽然这几年我们推行了扫盲活动,但是效果并不怎么样。整体来说,我们的扫盲运动不算是很成功的。据我们的统计,在这一次扫盲当中,真正成功获得批准的也只有一千万人上下。三年的时间,国家教育部权利支持,竟然只有一千万人的扫盲,还是太慢。”
扫盲。
为了扫盲国家投入了巨资,还有让学生参与扫盲。不过整体效果来说,就如陈独秀说的那样,并不是很好。真正获得肯定的扫盲人数,只有一千万人上下。这还是扫盲标准比较低的情况之下。
对于拥有四个多亿人口,甚至号称有五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文盲太多太多。三年一千万人,真的是太慢。按照这样的扫盲进程,估计三十年也不能成功完成扫盲。
在政府的工作报告当中是希望用二十年时间,让中国的文盲率下降到百分之四十以下。
可是现在来看,根本就不可能。
按照这种速度,二十年时间不要说百分之四十,文盲率能够降低到百分之七十就已经很厉害。
“而目前来说,扫盲最困难的是什么?那就是扫盲需要的老师太多,而我们缺乏老师。而且中国的汉字太复杂,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学习汉字实在是太困难。因此扫盲变得非常困难,老师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给大家讲解。而且因为汉字太复杂,扫盲的成果非常反复。”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汉字的简化是必须的。这样扫盲才能够有更好的效果。而且汉字太复杂,也影响我们的效率。简化汉字可以帮助扫盲,还可以大大增加我们的效率。何乐而不为。”
陈独秀比较激进。
当然这个时代年轻的读书人都激进。如此次改革委员会当中,汉语注音的主力干将钱玄同更是表示应该废除汉字。可以看出目前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激进。
“就是。而且我们这一次要公布的简化字,并没有我们生造出来的汉字。都是可以从以前的文集当中找得到的。我们只是从中挑选最简单的,进行规划整理而已。”
钱玄同也站出来支持这一批简化的汉字。钱玄同也是此次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主力,贡献很大。
“那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推广?”
“国家规定,必须要使用这些字。以后这些就是国家指定的。其他的汉字,我们一概不认。”
钱玄同再次回答。
不过听到钱玄同的话,张学文摇了摇头。然后道:“这样太激进,我怕大家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繁体。
这存在了多年,特别是目前的读书人。他们以自己掌握知识为荣。正因为如此,目前很多读书人更愿意写那些复杂的,笔画很多的字。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因为这也是他们的荣耀。
一下让他们强制性的改,是会引起反弹的。
“政府的职责就是这个。”
陈独秀立马回了一句。
“还是不好。”
张学文再次否定,然后道:“这样,我们不去要求民间必须要使用这个那个文字,他们爱怎么用就怎么用,我们也没有权利让他们改变。不管他们,我们只管政府部门。从公布这一批简化字开始,政府部门所有的文件、所有纳入教育部管辖的学校、所有参与教育部组织的考试、所有政府部门管辖的报纸,这些公开的机构必须统一的使用这一批简化字。”
“至于民间大家怎么用,我们就不去进行强制性的规定。我相信只要政府倡导,政府部门的文件报告、学校用的教科书、报纸的文字开始采用这一批简化字,那么推广全国,让民间接受也只是时间问题。”
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