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刘道一依旧是那个刘道一。”
马君武感叹。
和现在半白头发的刘道一不同,十年前的刘道一在日本留学生当中非常知名。当时的刘道一意气风发,是湖南留日学生的领导者之一。
黄兴本人不善言辞,而且也不喜欢那些。宋教仁更多的是研究宪政,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怎么出来。陈天华当时忙着报纸上和梁启超战斗,章士钊更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读书人。
这些革命领袖都各有各的事情。
因此当时的湖南留学生,都是以仇亮和刘道一为主。
他们两个人不管是组织能力还是宣传能力,都是在日本非常知名的。湖南留学生团体有什么事情,都是仇亮和刘道一两个人奔波忙碌。
马君武是非常骄傲的人。
但当时也不得不承认刘道一此人年纪轻轻,却能力很强。刚刚去日本的时候,刘道一才二十岁,但很快就成为湖南留学生的中心。
慷慨激昂。
当时的刘道一远远不是现在有些半老头的刘道一。
马君武都以为刘道一做官做傻了,今天才发现,刘道一的锋芒丝毫没有消失,只不过和以前相比,刘道一已经是做到了锋芒内敛。比起十年前,现在的刘道一虽然依旧年轻,但已经是越来越沉稳。
可是该出手的时候,刘道一也丝毫不含糊。
几下之间就打的蔡元培哑口无言。
“厚山兄如果愿意,你也可以参加。”
张学文只是参加了第一天的听证会,然后就退出这一次的听证会。除了张学文这个大总统忙之外,更多的是张学文已经是看到了。
刘道一已经是站在了不败之地。
因为刘道一紧紧抓住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特点。
一次又一次的都是拿出准确的数据,表示目前的中国和欧美强国有多大的差距,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再从这里巧妙的把话题延伸到,目前国家想要发展,是需要理工科。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没有问题的。
也侧面批评蔡元培的做法是错误的。
一环套着一环。
相比起蔡元培总是老调重弹,刘道一就高明很多。几下之间就调动这些年轻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自己都觉得如果自己不去学技术,就真的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一样。
张学文明白,这一次的听证会刘道一会大胜蔡元培。
没有丝毫的悬念。
因为刘道一是站在了高点。如果说蔡元培的立场是从大学教育出发,那么刘道一直接就是拿着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度来调动大家的情绪。
不管刘道一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但在调动青年学生方面,蔡元培远远不是刘道一的对手。
以前支持蔡元培的那些学生,在听完刘道一的话,都觉得刘道一站的更高。蔡元培考虑的仅仅是一个学校怎么怎么样,但是刘道一考虑的都是从国家角度。
中国的读书人不管他性格如何,观点如何,最起码都有很大的使命感。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样的东西已经是深入骨髓。当然随着很多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慢慢的改变大家的想法。但是在学生阶段,他们还是以这个为目标的。
因此结果很明显。
每次刘道一讲话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学生很大的呼应。刘道一甚少谈论中国文化的优劣,也甚少谈到大学教育应该怎么发展。
刘道一谈的都是中国目前需要什么?中国目前落后在什么地方?想要摆脱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办。
刘道一就是围绕着这个,把蔡元培完全绕了进去。
这些东西蔡元培岂能明白。
“我?我就不参加了。”
马君武的性格真的变了很多。如果是以前,他恨不得亲自上去。讲两句之后,大家观点不同,马君武就要动手。可是在西南办学几年之后,马君武的性格开始趋于平稳,少了以前的锋芒。
“呵呵,厚山兄,现在也知道谦虚了。”
“子清,你这人真是。你比我刻薄多了。”
“哈哈哈。”
两个人其实早年也是有过龌龊的。在日本的时候,马君武看不惯张学文,认为张学文不仅文化功底差,而且性格也是扭扭捏捏,不是一个合格的革命者。
同样张学文也不是很喜欢马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