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尔典先生,好久不见。”
“总理先生,我们是老朋友。”
日本财政是过不下去,但日本人是高傲的。如果说之前上千年,日本人对于中国是仰视的,他们对于中国文化是憧憬的。面对中国,他们真的是把中国当成是天朝上国。但自从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是信心膨胀。
如果说以前怎么憧憬中国文化,以前怎么仰视中国,那些现在就怎么小看中国,怎么鄙视中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日本现在的情况。
这一次他们想要结束战争,但就算是结束战争,他们也需要一个体面。
端着架子。
因此这一次出马的还是朱尔典。
“总理先生,对于中日两国在山东的冲突,我感到非常遗憾。我们大英帝国作为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友好国家,非常不愿意看到两国之间出现冲突。”
听着朱尔典的表演,陆征祥心中都想吐出来。
该死的朱尔典。
扯淡,也没有这样扯淡的。
如果没有你们英国人的默许,日本怎么会如此的明目张胆。
不过陆征祥是多年外交战线的干将,因此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是非常外交似的笑容。
“朱尔典先生,你应该知道我们国家的情况。我们的财政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我们更加不愿意和日本冲突。可是你在中国多年,应该明白。我们中国人最在乎的就是面子,如果我们放任日军随意的在山东打仗,到时候国内的舆论滔滔,我们新政府的面子往哪里搁。我们新政府到时候也不好处理。所以我们只能是硬着头皮。”
说着说着,陆征祥都要哭出来。
看的朱尔典目瞪口呆。
对于中国政坛,朱尔典是非常了解的。眼前的陆征祥是才子,甚至可以说是才气纵横。在中国外交上,陆征祥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目前在新政府担任总理位置,但也仅仅是管外交。
可是看看陆征祥要哭的样子,朱尔典只能是感叹,官场真是锻炼人。
陆征祥这样的老实孩子,都成了这样的大骗子。
不过朱尔典也不会去拆穿他。毕竟大家都是带着面具说话,自己又何尝不是。但陆征祥说的一句话朱尔典是非常同意的。那就是中国人好面子。
这不是一般的好面子。
本来在外国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事情,他们却是非常计较。而一些在外国人看来很重要的事情,他们却不是很在乎。开始的时候朱尔典是非常不明白。
但在中国多年,朱尔典也明白一些。
就如张学文刚刚入主中央,现在才是临时大总统,还没有成为正式大总统。如果任由日本人在山东打仗,到时候就如陆征祥说的那洋,张学文的脸面放在哪里。
这一点朱尔典是理解的。
因此朱尔典笑着道:“中国政府如此困难,我也是非常同情。正因为如此,我真心希望你们双方能够停止冲突。”
“哎呀,朱尔典先生。你这样想实在是太好了。”
陆征祥立马大叫。
“朱尔典先生,你是不知道。我这个总理当的本来就憋屈,最近一段时间更是如此。为了维持山东的局面,我只能是抽取其他部门的钱。现在他们是天天在我那里闹事,要我给钱。可是我手上哪里有钱。如果真的能够停止冲突,那我真是感谢上帝。”
朱尔典已经明白。
日本人不想打仗,中国人也不想打仗。
双方都不想打仗。
但双方现在都不想轻易低头,都想体面的结束战争。所以山东的战争才会陷入胶着状态。
既然是想结束战争,那就好办很多。
“总理先生,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我就帮你们联络联络。”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代表四万万中国人感谢朱尔典先生。”
朱尔典的速度很快。
在和陆征祥谈完自后,朱尔典立马就动了。
朱尔典开始在中日两国当中进行调停。别看现在欧战打响,英国已经深陷欧战当中。但英国在远东的影响力依旧是不可小觑。而且朱尔典这么一动,代表的不是英国一家。而是代表英法俄三国,这是世界上谁都不能忽视的力量。因此当朱尔典开始调停之后,中日两国终于坐下来开始谈判。
唐绍仪已经带着谈判团,去了天津。
双方在天津进行谈判。
“中国必须要让我国代为管理青岛,然后给我们赔付八千万。”
日本外相加藤高明亲自参加这一次的谈判。
第一下他们就气势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