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货,抵制英货的示威活动是此起彼伏。
弄的英商怨声载道。
本来英国人占有统治地位的精盐、糖、纸、棉纱都严重滞留,让英国商人赔了很多钱。而这个时候冒出来的中国国产公司,就趁机占领市场。
无奈之下朱尔典只能是再次找张学文。
…………
“朱尔典先生,这我也没有办法。”
张学文一脸无辜,道:“朱尔典先生,你应该知道。我们中华民国是一个有言论自由的国家,大家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的国民只是在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我虽然是总统,但我也不能禁止他们。这是违背我中华民国法律的事情。”
禁止。
开玩笑。
当中有不少都是张学文亲自安排人去引导的。
既不会让事情闹大,也会让英商感到心痛。人民党发展这么多年,基本上中国数得上号的大学都是有人民党组织的。几个小小的学生运动,玩起来还是轻而易举的。
甚至张学文是派出了不少干将,到给地方指挥。
在江浙沪地区,张学文更是直接让蒋翊武这位人民党大将坐镇,领导这一次的排挤外商的活动。从日本人跟德国宣战,日本人要在山东和德国打仗的时候,张学文就已经开始准备。
这是多好的一次机会。
排挤外商,趁此机会让中国的国货崛起。
“总统先生,但是这样的活动会严重影响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的传统友谊。”
朱尔典心中是暗骂。
朱尔典是做过一番调查的。虽然不知道背后指挥的是谁,但朱尔典有绝对的把握,这一次突然的抵制外商行为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那些学生看似非常激动,但他们做事情非常有分寸。
再看看外商大受打击之后,填补市场的那些公司。
大部分都是出自于张学文控制的地方。特别是那个叫什么湖南株洲的地方。虽然那里的企业还不算是非常强大,不可能真的统治市场,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实力,还是让朱尔典担心。
还有范旭东的精盐公司。
朱尔典可是明白,这家公司就是中国国家控制的公司。这一次的风波当中,这家精盐公司销售额大涨几百万。
“是啊。”
张学文点点头,然后痛惜的道:“朱尔典先生,你放心。我已经开始做一些安抚的工作。但是,朱尔典先生。只要山东的事情一天不解决,这样的情况估计会持续很久。”
张学文不想跟日军交手。
因此希望朱尔典能够出面回旋。如果朱尔典能够帮忙周旋,那么张学文当然也会跟德国人谈判,让德国人把胶东给交出来。
朱尔典微微摇头,道:“我们和日本已经对德国宣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德军,绝对没有和中国打仗的意思。至于日军想要借道,这个问题是中国和日本的问题。我们英国希望双方能够坐下来好好谈谈,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对于山东的问题,朱尔典没有丝毫的办法。
因为朱尔典知道,日本内阁已经是批准了作战计划,还拨出了两千五百万日元的战争费用。当然日本政府的财政是赤字,这笔钱还是他们发行公债借的。
到了这个时候仗一定会打起来。
这么一想朱尔典的心情更不好。
现在只是打嘴仗都是如此,一旦真的打起来到时候中国人会是什么反应。他想起了那个南浔富豪庞家的庞元澄,竟然直接表示中国人做中国的船。
开始大肆打击英商的运输公司。因为庞元澄自己就是中国的船运大王,拥有一百二十多艘轮船,当然里面同样有政府的股份。
利用张学文在西南时候对他的支持,他的轮船公司在长江、湘江都是能够和日商、英商抗衡的大型轮船公司。甚至目前有计划,把轮船数量提高的两百艘。到时候就会超过日商和英商,成为长江地区最大的船运公司。
想想就头疼。
这些英商都是实力很强的。如果在中国遭受太大的打击,他们就会埋怨朱尔典。
“朱尔典先生,其实你们英国人完全可以发表一个声明。表示你们是不支持日本在山东的行动,那么我想中国人民是会通情达理的。”
“哼。”
朱尔典现在是越来越判断张学文。
此人以前是笑眯眯的,可是骨子里绝对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刚刚冒头的时候,英国英国是打压他才对。现在他已经是坐稳了江山。
这么一想,朱尔典就开始考虑山东的事情。
看来应该要让这个年轻的总统受一点挫折才可以。被日本人好好的收拾一顿,才能够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国家是不能激怒的。
等到在山东惨败,估计还要找自己过来。
到时候完全可以狮子大开口。
因此朱尔典道:“既然如此,我就先回去了。总统先生,为了我们两国的友谊,我希望你不要做一些破坏两国关系的事情。”
“朱尔典先生,我非常珍惜两国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