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中兄,来,坐。”
张勋的事情出来之后,得到了全国的唾弃。别管他们心中怎么想,这个时候都是表态反对张勋,希望中央严惩张勋。还是那句话,政治正确是很重要的事情。不管和张勋有没有交情,不管心中怎么想张勋,这个时候大家都要表现自己的立场。
同样随着张学文对照名单抄家,很多人赶紧是摆脱自己。一些和张勋来往密切的人,都表示自己和复辟没有关系。包括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也是如此。
很多牵涉到这一次复辟案的满清王公大臣,大部分都跑进了青岛的德国租界区。而很多遗老遗少则是跑进了上海的租界区。
张学文是最高兴的。
因为张勋的事情,张学文的部队都推进到了江苏淮安府。如果不是冯国璋的反应快,让王占元堵住了张勋。张学文的部队是继续南下,要进入扬州府的。
段芝贵也是如此。
看到张绍曾的部队猛冲过来,段芝贵反应也是非常快,抓住了倪嗣冲。
而且最近大肆抄家,短时间之内就弄到了上千万。都是这一次的收获。
“总统,怎么这么客气。”
李夑和最近的心情也很好。
人民党正在上升势头,连冯国璋这一次都受了一记闷棍。丢失了江苏一半地盘,很多布置在这里的部队都来不及撤退,被张学文的部队堵在了那里。北洋军第四师一大半的军队都被张学文给缴械俘虏。
本来他们的战斗力不弱,不应该是这样被人俘虏。只不过他们接到的命令模棱两可,既没有让他们阻击张学文的部队,也没有让他们撤退。因为张学文的动作太快,他们还没有接到上面的命令。
然后全国都在声讨张勋,弄得这些部队稀里糊涂,就被张学文的部队给包围缴械。
冯国璋目前还在跟张学文谈判。
希望让海州和淮安府那边没有来得及撤退的部队可以撤回来。张学文这边就咬定他们阻止抓住张勋,因此是包庇张勋。双方是你来我往,口吐飞沫。
张学文一边谈判,一边悄悄地把那些小兵放走。
就算未来谈判成功,张学文这边也已经遣散了大部分人。冯国璋重新组建部队也都是新兵,战斗力会大大下降。
“柱中兄,有件大事需要你负责。只不过这件事情说出去不好听。甚至说不定你我要遭受历史的谩骂和非议,不知道你敢不敢。”
“这么严重。”
李夑和一愣。
历史的谩骂?
什么样的人会受到历史的谩骂。汉奸?卖国贼?
张学文看起来也不像是要当汉奸和卖国贼的,有什么事情会让两个人遭受历史的谩骂和非议。
“你先说说。”
李夑和虽然很支持张学文,但也不是说他是张学文的奴隶。相反李夑和此人是有自己主见的人。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做事情果断、不折手段,但不是卑鄙小人。
如果让李夑和做出一些违背他信念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他当年就是华兴会的大佬,和江浙地区的光复会都有很深的关系。当初他就是因为支持张学文的观点,才会留在湖南的。
李燮和现在是副总理,如果他不同意张学文的某些政策,他是会直接反对的。
“最近我给满清皇室施加压力,把他们赶出紫禁城。但我的要求是,紫禁城的一草一木都不许带走。只能带走他们内务府的钱。而且以后满清皇室的太监、宫女、侍卫的工钱国家不管,让他们满清皇室自己解决。”
“本该如此。其实内务府的钱也不应该让他们带走。”
虽然因为满清后期没落,提供给皇室的内务府也是亏空很多。但里面还是有不少钱的,这一下溥仪就能够带走几百万的资产。
当然如果可能,张学文也希望如此。
但张学文是一国大总统,有些事情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性子随便做。张学文手底下也有很多满清时期的官员,如果做得太过分,他们心里也会不舒服。
总不能让满清皇室出去捡破烂,那样大家反而是认为是张学文刻薄。
“紫禁城,里面有很多宝贝。”
“你要卖紫禁城的文物?”
李夑和非常聪明,张学文刚刚说了开头,他就猜到了张学文的意思。但猜到之后,李燮和这样胆大的人都是楞了一下。
“是。”
张学文在李夑和这边毫无隐瞒,因为相比起其他人来说,李夑和性格更加果断,胆子更加大。张学文是真的缺钱,所以才会把主意打到了紫禁城的宝贝当中。
里面有很多国家宝物。
太重要的宝物,张学文不敢出售。毕竟有些宝物,他是国宝,真正的国宝。如果出售了,历史上一定会留下千古骂名。但是其他的东西,张学文可不在乎。
“里面的好东西不计其数。现在我们政府财政困难,这两年战争频繁。加上国家建设也需要大笔资金,交通、教育、工业都是需要大笔资金的。袁世凯借的那笔钱,我们入主中央才三个月,就已经快被我们用完了。那是四千多万的钱,说没有就没有。你想想我们现在用钱的速度。对于我们来说,几百万这样的都是杯水车薪。”
张学文非常头疼。
袁世凯国库留下了四千多万,这才多长时间就被张学文挥霍一空。养兵需要钱、修铁路需要钱、整编各大学需要钱、普及基础教育需要钱、建设工业需要钱。
而且需要的不是十万、百万。是需要千万、上亿,甚至这样也不够张学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