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完张学文的话之后,立马上站起来。
“侠如兄,坐。我这不是命令,我是跟你商量。”
“我知道。书记,我就是这么想的。我并不是陈炯明,我并不赞成地方自治。只不过我们和袁世凯之间一直都是矛盾重重,因此我拒绝袁世凯,只是为了保护我们国民党的实力。不过我既然是加入人民党,我服从命令。”
“太好了。”
听到李烈钧的话,张学文很高兴。
“侠如兄,那么我就开始安排江西的情况。你听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立即提出来。你担任第十军军长,胡谦的赣军第一师改编为二十八师,胡谦担任师长。张贯夫的独立第三旅改编为第二十九师,张贯夫担任师长。殷承献第八师改编为第三十师,欧阳武担任三十师师长。谭二式的部队改编为军直属独立旅,谭二式担任旅长。”
“欧阳武的三十师坐镇九江,胡谦的二十八师驻扎抚州,张贯夫的第二十九师驻扎赣州。谭二式的军直属独立旅驻扎南昌。你看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李烈钧刚来,张学文很尊重他的意见。
李烈钧点点头,道:“我服从。”
李烈钧明白,张学文的势力肯定是要全面进入江西的。张学文可是给李烈钧足够的面子,不仅让李烈钧担任第十军军长,剩下三个师长当中两个都是他的同学。
欧阳武、胡谦,都是跟他认识十多年的老朋友、老同学。
“至于第十军的装备部、后勤部的负责人,我会很快任命的。关于我们人民党军队的一些情况,欧阳武应该给你介绍过。”
“是,我知道。”
李烈钧是很厉害的人。
跟袁世凯几次隔空交手,让袁世凯都吃瘪的人物。人民党的情况他一看就知道,这是张学文收权。李烈钧明白张学文是推崇中央集权的。
李烈钧准备投靠人民党的时候,把张学文以前的文章,还是之后在西南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人民党的党纲都了解的很透彻。李烈钧就是这样的人。
因此他一点都不意外。
“我认命贺国昌为江西省长。你看如何?”
“贺国昌?当然好了。”
李烈钧点点头。
自从知道军民分治之后,李烈钧也在考虑,要来江西担任省长的会是谁。听到是贺国昌,李烈钧举双手同意。贺国昌是在满清做过二品大员的人。
贺国昌本身就是江西人,他父祖都是当官的,他们家也算是官宦世家。不过贺国昌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人。二十五岁中秀才,后在自家族学的私塾当中当了十二年的老师,三十八岁那年中举人,开始做官。
任湖南沅江县知县,后任祁阳、浏阳知县,清正爱民,百姓尊称为“贺青天”。因为他出色的能力,所以在湖南官场贺国昌名气很大,作为江西人,在湖南官场都是竖拇指的。
1904年,四十八岁的贺国昌选择留学日本,学习巡警。而此人竟然在这个时候思想变得非常激进,以五十岁的年纪加入了同盟会。
1905年回国,考察湖南警官学校,还担任湖南省矿务局提调,1907年任直隶(今河北省境内)知州,同年奉调入京师,任民政卫生处签事。不久托辞请求外调获准,派往贵州省任巡警道道台,旋任贵州提学使。很快他被满清升官到二品大员,要成为贵州布政使。
不过还没有成为布政使,辛亥革命就爆发。
他是支持孙中山的,而且地位太高,因此一直没有加入同盟会西南支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他去了南京,南京政府任命他担任江西省政事部长,后任民政长(省长)。
不过他反对孙中山他们把总统位置交给袁世凯,更不同意国民党的成立。因此他回到了湖南。
张学文任命他担任贵州省长。
不过为了控制江西,张学文要派贺国昌担任江西省长。李烈钧和贺国昌很熟悉,有段时间两个人还合作过。因此很高兴这样的安排。
听完之后,李烈钧看张学文的目光完全不同。
张学文能成大事。虽然开始插手南京,但也给自己足够的面子。真的是足够的面子,不仅让自己担任第十军军长,下属的师长有两个是自己同学、朋友。任命的省长也是和自己搭档过的。
因此李烈钧站起来道:“书记,那我说一些我的意见。”
“说。”
“江西直接面对冯国璋、龙济光、陆荣廷三方势力,因此我认为应该派一个强悍的将领坐镇。我认为颂云兄不错,他坐镇江西,是最好的。”
“可是颂云兄目前是第九军军长,担负保卫直隶的重任。”
“我相信你一定有解决的人选。”
当然有。
张学文很想成立一个直隶军区,军区的司令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张其锽,一个是程潜。如果程潜调到江西,那么张学文就会把张其锽调到京城来。
对于李烈钧张学文很满意。
此人性格刚毅、能力出众,而且很有眼力劲。明白他自己在江西影响力太大,如果再回去担任第十军军长,就有可能然张学文不放心。
所以他主动提出离开江西。
反正张学文肯定会给他另外一个好位置。
“你的意见我会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