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如兄,人民党欢迎你。”
李烈钧是很果断的人。不然二次革命的时候,也不会扔下江西地盘,带着两万人马进入安庆。
当他决定退出国民党之后,立马是北上来到了北京。其他地方可能困难,但是来北京还是比较容易。他只要坐船从九江来到汉口,就可以从汉口做火车直奔北京。
李烈钧是大人物。
虽然国民党那么多大佬,但是对于张学文来说,北京几百议员还不如人家李烈钧重要。
因为李烈钧能打仗、能治理地方。
李烈钧这些才能在他当江西都督的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担任江西都督,整编的那些江西军队实力强大,成为了这一次对抗袁世凯北洋军的主力部队。
而且他担任江西都督,把江西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
在南方省份当中,除了西南几省之外,就数江西的局势最稳定,江西的发展最稳定。这都是李烈钧的功劳。
相比起天天在国会吹牛的议员来说,李烈钧这样的人物才是实干派,也是张学文非常需要的人物。因为李烈钧投奔人民党,张学文是非常欢迎的。
“二次革命之前,南雷就跟我谈过。三民主义是吸引我和南雷一起投奔同盟会的原因,可是经过这些年我们两个人都觉得国民党派系复杂,人员结构复杂,无法实行三民主义。我希望人民党能够完成,我也相信人民党能够完成,所以我决定加入人民党。”
李烈钧和张学文不熟。
而且论起来,李烈钧年级比张学文大。加上李烈钧的性格,因此很直接的表示。
张学文点了点头。
并没有因为李烈钧的话,有什么不好的印象。因为李烈钧就是这样的人。而且张学文心中暗暗感到高兴,为当初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
当初成立人民党,党纲内核就是三民主义。
这就是留了一个尾巴。
张学文当时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跟国民党争夺同盟会正统地位。并不是说你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成立国民党,就可以表示同盟会正统是你们的。因为张学文也是正儿八经同盟会出身。
就是整个人民党大部分都是同盟会出身。里面同盟会大佬出身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民党完全有资格,有实力追逐同盟会的正统地位。
正是因为留了一个小尾巴,所以很多和国民党不合的人,开始加入人民党。包括张静江、李烈钧、欧阳武这些同盟会大人物选择加入人民党,就是因为人民党党纲是三民主义的加深版。
可以吸引那些原同盟会的老同志。
“侠如兄,要完成三民主义,以我们人民党现在的实力是不可能的。需要更多的革命同志。侠如兄,你能来,我很高兴。”
对于李烈钧的到来,张学文比谁都高兴。
虽然这一次的事情,让给人民党拿到了很多地盘。但是相比起来,江浙沪还有冯国璋、两广地区有陆荣廷和龙济光两个人。
而江西位置就非常好。
其实后世江西的发展并不是很好,很多人都在说是国家不重视。其实江西发展速度慢,自有他自己的问题。说起来江西北邻长江三角,南靠珠三角。
应该是最有能力发展的。
但这个位置也有他不好的一面。因为他说是北邻长江三角洲,南靠珠江三角洲。但他最倒霉,就倒霉在他既不是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地方,融不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区域。同样他也不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区域。
弄得他哪一边都靠不上,最后什么都不是。
而且正是因为他跟这些发达区域太近,有实力的都跑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带。把江西孤零零的扔在了那里。
同样两湖地区虽然是内陆,但是他们可以辐射西南和中间省份。因此反而是比江西地理位置更好。这就造成江西是北不北南不南,地理位置很尴尬。
经济上就是如此。
可是在军事上的战略位置就不同。江西北边就是安徽和浙江,东边就是福建,南边就是两广地区。只要张学文控制江西,大兵压境就可以直接压制江浙、福建还有两广。
可以直接威胁这些地方。
让人民党的势力往东南方向前进一大步。因此对于李烈钧的到来,更是高兴万分。控制江西,就等于是给冯国璋、陆荣廷他们插上一把匕首。
“侠如兄,我有一件事情想跟你商量。”
“书记,你是人民党的书记,我是人民党党员。何必这么客气。”
“我知道以前你是反对袁世凯的军民分治。但是侠如兄,我其实是赞同军民分治。一个地方如果军民不分治,容易出现尾大不掉的军阀现象。我上任临时大总统,我是一定要在中国推行军民分治。”
李烈钧以前是竭力反对军民分治的。
甚至江西民政长的事情,是民国初年中国政坛不亚于唐绍仪内阁垮台的事情。当时为了江西民政长的问题,李烈钧和袁世凯隔空交手好几次。
对于李烈钧张学文很重视。
别看二次革命的时候,江西不少部队投降。但李烈钧本人在江西的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如果想要真正的控制住江西,张学文还需要李烈钧的配合。
如果李烈钧反对,无法想通,张学文想要顺利控制江西就困难很多。
“我服从。”
李烈钧是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