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学文的问题,陈其美看的很准。
张学文本人的确是非常不满意“临时约法”。但是张学文本人是绝对不会主动去否定“临时约法”,也不会去废除“临时约法”。因为张学文入主中央的法理基础就在这里。
“英士兄,你自己也说张学文能够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他能够走到这个位置,岂是简单人物。当初仇蕴存在湖南大开杀戒,弄得湖南士绅胆战心惊。你能说这里面没有张学文的意思?如果真的逼得狠了,谁能够保证人民党就不会再次出现仇蕴存在湖南大开杀戒的事情不会再次出现。”
“不要吵了。”
孙中山制止了陈其美和廖仲恺的争论。
“我要先跟张学文谈谈。如若张学文真是开明领导,是一个可以领导中国的人。那么支持总统制,也不是不可以。先回国吧。”
…………
“松坡,你和张学文有过合作。此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张学文正式成为中国的最高层。
引起了国内外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各方实力派。梁启超本人也是如此。本来梁启超和袁世凯合作的很好,但没想到袁世凯这位大人物说没就没了。
弄得梁启超都措手不及。
现在张学文对于国内各大实力派都发出了邀请。里面有国民党的孙中山、黄兴等人,也有共和党的章太炎、伍廷芳、孙武等人,统一党的汤化龙、汤寿潜等人。
其实共和党和统一党党员非常重合,领导层都非常重合。
然后就是民主党的梁启超。
梁启超并不认识张学文,对于张学文突然成为中国最高执政者,不知道应该怎么对待。因此才会问自己最喜欢的弟子蔡锷。
“怎么说呢?”
蔡锷顿了一下,道:“老师,张学文此人和同盟会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他们完全不同。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都是理想主义,那么此人就是实用主义。此人做事情非常缜密,每次出手都是一击必中。他做计划都是十年、五年、三年,甚至我听闻他们人民党连三十年计划都有。此人从来不会只看眼前的事情,一路走来都是有缜密的计划。这个从他蛰伏湖南六年,在辛亥年间光复西南五省就应该知道。”
“枭雄。”
梁启超立马就说出来这句话。
“谋定而后动,乃是乱世枭雄。年轻人不可小觑。张学文还没有到三十岁?”
“是。马上就是二十九岁。”
梁启超是有大抱负的人。就如杨度说的那样,玩政治的都是婊子,又有几个愿意从一而终。梁启超也是如此,本来他和袁世凯合作很好。
梁启超甚至是自视甚高。
“项城坐镇于上,理财治兵,此其所长也。鄙人则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使多数人由急激而趋于中立,由中立而趋于温和,此其所长也。分途赴功,交相为用”
认为就是袁世凯和自己两个人合作治理国家。
可是他和袁世凯最多就是合作者。现在袁世凯死了,梁启超当然是要找另外一个人继续合作。张学文现在冒出来,梁启超当然要考虑如何和张学文合作。
“对于责任内阁制呢?”
“他一定会坚决反对的。学生和他最大的分歧也是这一点。他虽然不是独裁者,但同样他也绝对不会把权力让给其他党派。国民党想要责任内阁制,在他那里绝对通不过。如果国民党想要硬来,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梁启超叹口气。
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在目前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矛盾,是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
正是这个矛盾,才弄出了二次革命。
“此人手段如何?是不是很激烈?”
“这个说不好。”
蔡锷摇摇头。
然后道:“仇蕴存,老师应该知道。”
“当然。”
仇亮和蔡锷他们关系很熟,当年留学日本的时候还是一起去的。仇亮在湖南留学生当中名气很大,梁启超更是大人物,所以梁启超和仇亮是熟悉的。
仇亮他们当年还去拜访过梁启超。
“此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在湖南以雷霆手段处理了湖南会党老大,还有不少士绅。杀的是人头滚滚,一下处理了湖南会党问题,震慑了湖南士绅。所以当时被撤职。要不是如此,这一次人民党入主中央,他最低也能够拿到一个重量级的内阁总长的位置。”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
“是,老师。张学文和仇亮两个人是挚友,在日本的时候听说是形影不离,回到湖南之后也一直是担任组织的三把手。因此很多人都传闻,仇亮那个事情就是张学文的命令。”
梁启超听完之后点点头。
并没有什么反感。玩政治的,特别是爬到最高位置的人,如果没有一点雷霆手段是不可能的。梁启超最怕的反而是孙中山他们这些幼稚的政治家。
“既然张学文邀请,那么去看看。看看是何等人物。”
“老师,我陪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