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钧。
“国难思良将。侠如,真伟丈夫也。”
孙中山大为感动。
因此回国之后,始终如一支持自己的只有李烈钧。而且李烈钧还是辛亥革命大功臣,光复安徽、光复江苏都有李烈钧巨大的贡献。
而且李烈钧成为江西都督之后,江西成为革命党最好的大本营。
不仅仅是部队精良,而且江西也是革命党控制的省份当中最安稳的地方。因此国民党内部对于李烈钧都赞扬他“文武双全”。
孙中山的赞扬,让在场的不少人都是脸色难看。
李烈钧知道自己这样,会得罪很多人。而且他也知道这一次讨袁,基本上很难有胜利的可能。毕竟目前的国民党手上掌握的兵力有限。
几个省份来说,除了南京还有一些精锐部队,就只有江西有精锐部队。
但是袁世凯的部队拥有二十万人。就算是二十万人当中不全是他的嫡系部队,但十来万的嫡系部队还是有的。相比起袁世凯十几万的北洋军来说,国民党的部队就没有几万人。
基本没有胜算。
但李烈钧不怕。如果继续退缩,国民党哪里有立足之地。为了国民党,虽然知道不可能胜利,但他还是愿意搏一把。
“总理,我也回安微。”
柏文蔚也站了出来。
柏文蔚也是国民党当中少有的支持讨袁的人。不过安微实力有限,能够调动的部队不多。而且目前安徽实力派人物胡万泰本来也是同盟会出身,但是和袁世凯眉来眼去。
柏文蔚知道,自己就算是回到安徽,能够调动的部队有限,估计也只有一个旅的部队。
但柏文蔚也不想甘居人后,所以站了出来。
“好。”
“那我也立马动身南下。”
胡汉民最后叹口气。
胜算不大。
不仅仅是胜算不大,甚至会搭进整个国民党。袁世凯目前兵力正盛,而国民党的武装和辛亥革命的时候相比,缩水了不知道多少倍。
当年同盟会拥有几十万大军,也是不敢和北洋军争锋。
现在国民党只剩下了不到十万人,而且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已经被袁世凯收买。这样的情况之下,拿什么和袁世凯打仗。这一仗下来,国民党在南边的地盘估计都要失去。
到时候北洋军插手南方,袁世凯的实力如日中天。
不过虽然不同意,但胡汉民看到孙中山决心已定。估计就算自己反对,孙中山带着李烈钧和柏文蔚也要反袁。胡汉民可不能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愿意出手。
“我去南京。”
黄兴最后无奈的点头。
南京毕竟是曾经革命党的临时政府,周围还有不少国民党武装。虽然当初黄兴裁撤了十来万部队,但是还是留下了几个骨干部队。
现在既然大势所趋,黄兴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
毕竟南京周围的部队,当初都是黄兴裁撤,还有保留下来的。里面的一些精锐部队,是南方革命党当中,实力最为出色的。
“好。子清那边怎么样?”
孙中山也有自知之明。
知道国民党现在实力不如袁世凯很多。因此他已经连续派人和人民党,和张学文讨论。希望张学文也响应他们讨袁的战争。
只要张学文出手,那就是十几万精锐部队。二次革命就有很大的胜利可能。
“我已经几次和谭老谈过。”
廖仲恺脸色难看。
廖仲恺心情不好,并不是因为张学文这边的事情。毕竟张学文已经退出同盟会,自己成立了人民党。廖仲恺脸色难看的是,因为他还去北京游说那些国民党议员。
希望他们全体辞职南下,到上海开会。
但是国民党那些议员,他们好不容易成为了国会议员,都舍不得国会议员的位置。到最后响应的寥寥无几,基本上没有几个人。
很生气。
国民党作为一个党派,根本就无法统一行动,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廖仲恺没有忘记自己还要回话,道:“谭老代表人民党跟我谈。他的意思是让袁世凯和我们坐下来谈谈,看看有什么其他的解决办法。人民党不希望我们出现冲突。他们表示只有袁世凯真正违反‘临时约法’,他们才会考虑付诸武力。”
“哼,他人民党是忘记他们的根了吧。”
有些人大怒。
人民党本身就是同盟会分裂出去的,现在竟然是袖手旁观。
“好了。既然他们不愿意起兵反袁,那么我们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