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党那边情况如何?”
和张学文他们考虑的一样。
国民党对于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反应非常激烈,应该说全国的反应都很激烈。全国的报纸基本上都在抨击袁世凯,认为袁世凯为了钱失掉了主权。把中国的经济大权拱手让给了外国人。
不说其他的,光是条款内容就让他们无法满意。真正拿到钱的数目很少,但是要还的太多,最后要还近七千万英镑。七千万英镑是什么概念,就是满清一年财政收入最高的时候,也不过刚刚超过两亿多一点。而七千万英镑,那就是七亿两。这是全国一年财政的好几倍。要还这么多钱,这是什么概念。
为了这笔钱,袁世凯还把中国关税、盐税都抵押给他们,连人事权都交给了人家。以后中国怎么摆脱他们,中国经济就在他们的奴役当中。
只要是聪明人都非常容易计算其中的利害关系。
这笔钱其实中国很难还,或者换一句话来说,中国根本就还不起这笔钱,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加上庚子赔款和满清的欠债,每年要还的数目太多,根本不是中国的财政负担得起的。目前北洋政府的财政就是每年的利息都付不起。等到政府还不起的时候,只能是继续借他们的钱。然后拆东墙补西墙,补来补去最后欠他们的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因为他们每次给中国贷款,都不是全额的。说给你千万英镑,那么给的时候就只有八九百万英镑。而且他们的利息很高,所以你越是借钱,最后就会发现欠他们的债是越来越多。
为了还钱,政府只能是把越来越多的中国权力抵押给他们。矿产、铁路、税收、关税,反正能抵押的都给抵押。
就这样一步一步,中国的经济命脉就会被他们所控制。
民国的历史就是如此。一直到老蒋的国民党执政,其实也是这样的过程。因为自己没有钱,所以只能是不停地借外国人的钱。到了解放的时候中国欠了外国一屁股钱,数目达到几亿美元。
如果是二十一世纪,几亿美元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就是毛毛雨,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解放的时候,这笔钱对于中国来说,完全是负担不起的。就是利息每年都是都很难负担。还好新政府赖掉了这笔钱,不然新中国上哪里给他们那么多钱。
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一些地方立宪派也都反对这次大借款。因为到时候失去的地方经济权利,也会影响他们的经济利益。
当然袁世凯也是组织报纸反击。
袁世凯其实是最为恼怒,还有憋屈的。
自己身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是口袋里根本就抠不出多少钱,连正常办公的钱都不够。相反这些地方实力派一个比一个有钱。这些人都不给中央交钱,让自己这个大总统怎么办。
其实并不仅仅是南方这些省份是如此。
袁世凯控制的北洋军也有这样的趋势。如冯国璋在山东,就截留山东的钱自己用,扩充自己的实力。李纯、王占元在河南也是截留河南的财政,充实自己部队的实力。一个个占据地盘之后,野心也开始疯涨。
而袁世凯又不能太过责备他们。因为这些人来到地方之后,实力膨胀很快。而且袁世凯很长时间都没有足额的给北洋军军费,他们截留地方财政控制军队、扩军,他也只能是放任。
不过此时的舆论谁也不会管这个。
国民党的地方大佬,包括安徽都督柏文蔚、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几个人联合发电,反对袁世凯善后大借款。而且态度非常强硬。
黄兴代表国民党也是直接表示反对。
不仅仅是如此,参议院的国民党议员直接提出质问书。
不同意。
就是一个字,不。
当然袁世凯这个合约签下来,北洋军这边当然是兴奋不已。这几年北洋军的军费一直是拖欠的,也就能发个百分之七十。现在有钱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可是国民党这边不同。
这个时候宋教仁的案子,已经被他们忘到了脑后。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事情才是最急迫的。袁世凯有钱了,第一个要做的肯定是扩军。
因此大家是拼命地反对。
可是袁世凯这个时候底气十足,毕竟自己马上就要拿到近八百万英镑,那就是七千万银元。如果七千万银元到了手中,这能够购买多少武器,能够招募多少军队。
国民党又不是傻子。
到了这个时候,就连之前反对动武的黄兴、陈其美等人也开始着急。
不着急不行。
双方开始扯皮。
不过袁世凯目前是稳坐钓鱼台,虽然骂声激烈,但有句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钱还没有到手中,但很快就要到自己手里。
只要有钱,这天下依旧是袁世凯的。
“总统,人民党的胃口太大。”
梁士诒脸色不是很好看。
“都什么条件?”
“人民党那边希望政府任命禹之谟为西南巡阅使,封李夑和为西北巡阅使。西南巡阅使的管辖范围不变,西北巡阅使的管辖范围包括山西、陕西、甘肃、新疆。”
“哼。”
袁世凯嘴角露出冷笑。
然后道:“张学文这小儿的野心是越来越大。看到现在我们和国民党闹得不可开交,就以为是个好机会,就想要裂土封王,把西部省份都纳入自己的手中。人民党现在干什么?”
“大建设。”
“大建设?”
“是。西南去年已经开始重新开工粤汉铁路,建设速度相当快。前段时间又是开工川汉铁路。除了这两个大铁路之外,株洲到衡阳的铁路、株洲到湘潭的铁路。云南那边也开始开设新的铁路。”
每听一句话,袁世凯的脸色就难看很多。
“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