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这仗是无法避免了。”
林述庆刚死,才过了十来天,袁世凯跟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大借款。本来袁世凯是和四国银行团谈判,后来加入日本和比利时的银行,就变成了六国银行团。
后来美国临时退出六国银行团,最后就变成了五国银行团。
袁世凯政府刚刚宣布和五国银行团达成了善后大借款的协议。袁世凯为了善后大借款,和国际银行团已经是谈了快一年半的时间。
这一次终于谈妥了。
“这签的是个什么玩意。”
宁调元在一旁大怒。
“借了两千五百万英镑,还没有到手就只剩下两千一百万英镑,少了四百万英镑。再看看这里面的规定,最后到我们中国政府手中的也不过是八百万英镑,七八千万而已。但是我们以后要还多少钱,要还近七千万英镑。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不是卖国条约,什么是卖国条约。”
宁调元勃然大怒。
激动地情绪根本就无法控制。因为这个借款实在是太离谱,对于中国实在是太不好。
这笔借款,只要签下来,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就根本缓不过来。这个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反正短时间之内中国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本来说是两千五百万的借款。
可是这笔钱还要打八四折,也就是说实际给中国的只有总款的百分之八十四,最后来到中国政府手中只有两千一百万英镑。但也不是说这就结束了。相反就是两千一百万英镑,也不可能全部落到政府手中。因为五国银行团规定,中国政府贷款这笔钱,先要还钱。
满清政府欠了外国很多债,因此袁世凯拿到钱之后必须得先把外债还了。这部分钱就是六百万英镑。
然后就是赔款。
他们表示因为辛亥革命,这些国家在中国都损失很多,因此袁世凯首先要赔偿各国在这次革命当中的损失。这笔钱就是两百万英镑。
当然接下来还是还债。
这一次还的不是满清政府欠的债,而是中国各省政府欠他们的钱。其实说起来也是满清政府欠的债,很多因为政府没有钱,就摊给了每个省份。规定每个省份一年要还多少钱。不过因为辛亥革命,这笔钱也耽搁了不少。这笔钱是287万英镑。
接下来就是裁撤各省军队的钱。
袁世凯要拿出其中的三百万英镑作为遣散各地军队的费用。其实这笔钱袁世凯早就付了,是五国银行团先给袁世凯垫款的,现在只是收回去而已。然后就是政府办公的费用,半年当中政府办公费用需要五百五十万英镑。这也是有垫款,这一次都要收回去。
然后就是全国盐务整顿的费用两百万英镑。
之所以要整顿盐务,是因为借这笔钱袁世凯就是抵押了中国盐税、海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所指定的中央政府税项。
而且还有特别条款:今后未经银行团允许,不得向他国借债;由外国人参加盐税征收,在审计处设华、洋稽核员,凡关于借款款项之领款单须有华、洋稽核员会同审核,签押后方可提款;中国政府在北京设立盐务署,由中国总办1员、洋人会办1员主管;各产盐区设稽核分所,设中国经理、洋人协理各一员,共同担负征收存储盐务收入之责任:人员的任免,由华洋总办、会办会同定夺;盐区之盐纳税后,须经华洋经理、协理会同签字后方可放行;盐务进款存于指定银行,非有总办、会办会同签字的凭证不得提用。
看起来很多,其实说白了就两个意思。
一个就是以后如果没钱还,不着急。我们继续给你贷款,你不能去跟其他人贷款。反正这几个银行团愿意不停地给中国贷款,然后用后一笔贷款还前一笔贷款。就这样把中国的财政、金融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另外一个就是,以后中国盐务就是他们管。虽然说是中国和他们一起派人,但没有他们的同意,连人员的任免中方都无法掌控。也就是说中国的盐税,以后就不掌握在中国手中。包括关税都是如此。
这样扣来扣去,最后袁世凯真正能够到手的资金只有八百万英镑。也就是说袁世凯签下这份善后大借款,看起来是两千五百万英镑,实际拿到的只有八百万英镑。
可是最后要还多少钱。
近七千万英镑。这笔善后大借款,中国要还五国银行团七千万英镑。是目前中国一年财政收入的好几倍。
屈辱。
只能是这么说。
和当初孙中山仅仅为了一千万银元,把汉治萍公司卖给日本人一样,都是耻辱。
七千万英镑。
将近七亿银元。这要怎么还,才能还完。如果还这笔钱,加上庚子赔款,还有一大堆其他的赔款,中国政府真是什么事情都不用干。
每年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要还钱。
“八百万英镑,也不少了。”
禹之谟脸色阴沉。
他当年是湖南实业救国的领袖,当时也领导过西南商界的人反对从外国借款,反对让外国占据中国的矿权等等。因此对于善后大借款他也是非常反对的。
因为这样的贷款利率太高,高的离谱。最后还钱,要还好几倍的钱。不比民间的高利贷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