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要发展,看起来要从最基础开始。难怪新中国的重工业会是那么艰难的起步,艰难的发展。因为工业不是几个工业厂的问题,而是一个发展的体系。
这么一想,张学文开始有些豁然开朗。
是啊。
不能太着急。
工业也好,经济发展也好,都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走。馒头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想着一下吃成胖子。还是要沉住气,中国落后实在是太多。
就说说机床。
中国还没有可以制造机床的。目前的汉阳兵工厂用的机床也都是国外引进的。而机床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机床的历史很久,但以前都只是一些设想或者是简易的。
而第一次出现精密机床还是一百四十年前的英国。随着蒸汽工业的发展,开始出现精密的机床。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英国、美国他们的机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特别是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
而中国很多人连机床的概念都没有。
包括张学文开始也是没有想到关于机床的问题。
这就是差距,这就是落后。
不过虽然感到感慨,但张学文并没有失去信心。我们落后是明白的事情,只要我们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我们是可以追赶他们的。
短时间之内张学文想的很多。
“远秋兄,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也是到处都缺人。这样我去大学那里给你找几个人。”
“好。”
邓泽如是需要产业工人,需要技术员。
可是这些东西在中国是稀罕物。产业工人,没有工业的中国去哪里找产业工人。中国见到过机床的人,加起来能有几万人、几十万人?
技术员就更不用说。
“远秋兄,我希望你们的发电机能够快点批量生产。到时候我们需要的发电机不是一台两台,而是十台、二十台,甚至是上百台、上千台。当然这个仅仅是西南五省,如果放在全国那需要的就是几千几万台。因为到时候需要的装机容量会是几万、几十万、甚至随着发展会是几百万千万。”
“所以远秋兄,发电机的市场非常广大。只要你们有本事,那么未来是光明的。”
张学文可不是扯淡的。
2013年的时候,中国的总装机容量是十二亿五千万千瓦。不说这个时候,就说说新中国成立三十年到1978年的时候,装机容量已经是超过了五千万千瓦。
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只要拿下其中的五六分之一,那么销售额就是惊人的。
“巡阅使,你放心。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估计也就是一两年之内我们就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发电机。当然技术上可能不如西门子这些公司,但应该是能用的。”
“好。”
张学文视察完发电机厂,回来的时候还是比较高兴。这个时代还没有技术封锁,虽然重要的东西他们还是保密,但比不上后来。
因此这个时代只要你敢于学习,还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派遣留学生就是如此。
如果是后来新中国的时候,你就算是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大国,他们也不会把真正的高端技术交给你。但是现在只要你有实力,是有可能学会的。
什么高端机床,只要你给钱,他们就都会卖给你。
“少屏,你认为如何?”
“虽然落后,但我们正在追赶。”
“哈哈。”
朱少屏此人是文人,很多这个时代的文人,更喜欢在办报纸、办学校等等。如果不是职业革命家,是很少参加政治。但是朱少屏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文人,却加入到新政府当中。
目前担任张学文的秘书,张学文几乎所有的文稿都是他帮着润色的。
“少屏,回去跟陈嘉庚陈先生联系。告诉他,我需要目前世界前言科学、目前世界技术发展方向的所有资料和发表的文章。当然还有西方理工科大学使用的各种教材,有多少要多少。只要他给我运送过来,我就会高价收购这些书。”
科学技术。
光是留学,人数还是太少。国内的教育要发展。
大规模的引进外国的书籍,让国内的科学家、技术人员有参考资料,这是必须的。就如发电机的原理并不复杂。后世只要是毕业中学,都知道大概的原理。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发电机?
这是什么东西。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听都没听过什么是发电机。
“好。”
“你再派人到两广地区和江浙沪那边,只要是会洋人话的,不管是英语、法语、德语还是其他语言都可以。我要组织人翻译这些书籍。”
“是。”
大规模翻译,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很多翻译会出现问题。但张学文没有办法,只能是选择这样的本办法。如果当中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以后慢慢的改正。
但现在只能如此。
大规模普及现代教育,可是国内都没有什么成熟的书本。还是从外国人那里取经最为迅速。
“回去吧。看起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工业,工业。
看起来自己要耐下心,从最基础开始慢慢的做起。不要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