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这么快?”
“只要有钱,什么都不是问题。”
1913年1月6日,张学文是再一次来到了株洲。
因为一件让张学文都吃惊不已的事情在株洲发生。自从五月份在这里成立西南发电机公司之后,到现在也不过是过了七个来月,但第一台发电机竟然是研制成功。
这让张学文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发电机?
这可是发电机。
在张学文想来,这里的技术人员怎么也应该努力几年时间才能够造发电机。没想到才刚刚过了半年时间,发电机就造出来了。
“巡阅使,其实发电机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要懂得里面的原理,做一个简单的发电机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家里弄一个小型的发电机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我们还邀请了不少外国技术人员。”
邓泽如给张学文解释。
邓泽如是广东人,十八岁的时候来到马来西亚打工。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贵人,那就是陆佑。后来他开始担任陆佑的代理人,开始凭借着陆佑发家致富。
1907年的时候认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在南洋很出色的帮手。开始担任同盟会马来西亚分会的会长,给孙中山多次筹款。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邀请他担任广东都督府实业司司长、官钱局总办,但他都是拒绝。然后继续在马来西亚做生意。
邓泽如认为自己不是做官的材料,反而更喜欢做生意。
这一次陆佑和南洋富商投资两百万在发电机公司,邓泽如也投入二十万。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陆佑和很多南洋富商对于这家公司寄予厚望。
他们都认为中国未来对于电力的需求很大,因此相信对于发电机的需要也很大。
目前因为都是从国外引进发电机,特别是从西门子公司引进。
所以发电机很贵。
一个小小的二百千瓦的发电机,卖给中国人都是十几万银元。如果是一些大型的发电机,那就更贵。中国人买这些发电机价格就贵了好几倍。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谁不眼馋。只不过之前他们都不愿意投资这样的公司,因为这样会得罪洋人。而且中国国内更信任外国人。
他们就算是早了发电机厂,也不知道应该卖给谁。
现在有张学文撑腰,他们当然是愿意插足这个生意。
张学文一边听着邓泽如的介绍,一边来到发电机旁边,仔细看了看。相比起石龙坝水力发电厂引进的西门子发电机来说,西南发电机公司打造的发电机看起来很是笨重,而且外观也不好看。
但对于张学文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情。
“装机容量是多少?”
“七十千瓦。”
张学文点点头。
七十千瓦应该是容量非常小的小型发电机。不过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样的发电机也是自己无法造出来的。现在这个发电机,估计算是中国第一台自己建造的发电机。
“这样的话,我们发电机公司就能够生产发电机了?”
张学文真的是非常高兴。
虽然装机容量很小,但也是自己公司生产的发电机。如果未来我们自己能够生产发电机,那么就算是质量有些不如西门子这些欧洲公司,但张学文也一定会大力采购自己企业的发电机。
好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上的革新。
张学文未来计划是五年之内,在西南五省那些大城市最起码都要有发电厂。就算无法供应全城的电,但最起码应该要有电厂。
如果按照这个计划,张学文需要的发电机是不少的。
最起码装机容量超过一万。
如果买西门子的发电机,也需要买好几十个。几十个几百千瓦的发电机,这个时候价格可是相当昂贵。要是全买的话,光是买发电机就需要上千万的资金。
因此张学文是迫切希望中国能够有自己的发电机。
“巡阅使,不是这样的。”
邓泽如并没有因为张学文问的有些业余,就小看张学文。反而是非常耐心的给张学文解释道:“能够造出来和能够生产是两种概念。我们虽然制造了第一台的发电机,但这完全是大家手工制造的。而且现在制造的发电机也是一个装机容量才七十千瓦的小发电机。我们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和技术。”
“也就是说,我们还不能批量生产?”
“是。”
张学文忍不住叹口气。
听说制造了第一台的发电机公司,张学文还以为我们终于拥有了可以制造发电机的能力。但是按照邓泽如的意思,现在仅仅是有了制作第一台发电机的经历,还无法进行批量生产。
无法批量生产的意思就是无法卖出去。
不过张学文很快就恢复信心。能够造出第一个,就能够造出第二个。因此笑着道:“远秋兄,不怕。既然有了第一次,那么我相信离批量生产不远。你跟我说说,有什么需要政府帮助的没有?”
“人,我需要人。”
“人?”
“是。我需要掌握一些工业知识的人。至于要批量生产需要的一些及其设备,我们会从欧洲引进。”
听着张学文是再次苦笑。
虽然打造出了第一台发电机,但是造发电机的机器却要从国外引进。
机床。
号称是工业母机的机床,这才是工业的基础。看起来自己在工业的想法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而自己下面的这些人,也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工业化,懂得工业。
大家本来都是想要打造一些厂子,打造一些工厂。或者是弄几个矿场,那就是工业化。但是张学文突然感受到了,大家都太过小看工业。
和之前的那些洋务派是一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