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长沙这边不同。
不管是张学文,还是禹之谟、谭人凤、李根源、张謇几个人反而都是脸色凝重。因为矛盾的积累已经到了相当地步。毕竟国民党希望用这次的会议,正式登场,拿到中国的最高权力。
而袁世凯可不会把权力交出来。
就算袁世凯是个大圣人,愿意把权力交出来,北洋集团也不会同意。因为袁世凯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他做任何决定都要考虑北洋集团的利益,北洋集团的想法。
就如历史上袁世凯称帝,那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北洋集团高层的想法,所以最后才惨淡收场。
北洋军的高层他们那些人本来都是考虑,等到袁世凯退休,或者死了,他们也上去混一个总统当当。可是你袁世凯竟然称帝,这不就是堵住了其他北洋军高层未来成为总统的可能。而且他们还要世世代代给你们袁家当奴才,他们怎么会满意。所以才会一个接着一个的反水。
目前也是如此。
一旦袁世凯真的是大圣人,把权力交出来。那么北洋集团绝对会撤掉袁世凯,另找一个代表来争权力。
宋教仁太幼稚。
以为只要选举胜利,那么就真的能够合法的获得权力。他的一切想法都寄希望于袁世凯真的是个君子,北洋集团真的是国家武装,他们这个武人集团真的会遵守“临时约法”
但一旦袁世凯不遵守“临时约法”,其实宋教仁根本就没有制约的手段。这才是问题。
如果宋教仁手上有制约袁世凯的能力,那么他的这些做法真的能够给中国带来共和也说不定。
可惜了。
其实并不是没有人看到这一点。
着名记者黄远庸就在报纸上直接写到:“其新者以法律为万能,但能全本抄录外国法科全书,吾国便不难立时变成黄金世界。其旧派则任有何种法律,然我曹自有我曹之窟穴,自有我曹之本领及伎俩,一切国法,弁髦视之。此二派水火之不相容。”
意思非常简单。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宋教仁你把外国政体和法律直接抄录,然后套在中国,根本就会是水土不服。这是黄远庸在答辩中国当时比较流行的“法律万能论”的时候做的讽刺。
虽然有些过分,但事情大体不差。因为对于目前这个时代的实力派、野心家来说,任何法律对自己有用的时候,他们会高喊法治。当任何一项法律对自己不利的时候,随时都会“弁髦视之”,使它成为一张废纸。
黄远庸的确看的比较准。
“但能全抄录外国法科全书,吾国便不难立时变成黄金世界”,这只能是虚幻的梦想。
但这是宋教仁的梦想。
宋教仁在江西国民党支部会议上,直接就表示:只要有“强有力之政党内阁主持于上,决定国是”,又将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的分划有条理地加以确定,“不五年间,当有可观;十年以后,则国基确定,富强可期,东亚天地,永保和平,世界全体亦受利不浅矣”。
以至于黄远庸不仅抨击“法律万能论”,还抨击宋教仁跟孙中山一样,是一个幼稚的革命党。
“静观其变。继续进行建设,建设不能中断。多增加一些军费,给部队提供更多更出色的武器。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要迅速反应。”
建设才是目前的重要目标。
最近的情况很不错,西南五省的发展很好。从财政收入当中就可以看出来,马上就是1912年的年末。西南五省的财政比去年多了三倍以上。
当然这个和税收的改革有关。
不过虽然财政收入提高,但是支出也提高很多。
“不错。袁世凯和国民党即将会有一场龙争虎斗,我们就静观其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现在袁世凯和国民党争斗的越激烈,其实对于人民党是越有利。因为人民党的实力其实很强大,如果袁世凯针对人民党,那么人民党反而会非常困难。
可正是因为袁世凯和国民党从开始就争斗频繁,反而给人民党一个稳定发展的机会。
“子清,入藏的部队都准备好了。”
“恩。该让他们出击。现在正好大家的目光都在国会选举的结果当中,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尹昌衡已经进驻四川雅州府有些日子。
在那里已经聚集了八千多人的部队。尹昌衡到了那里开始研究西藏的问题,开始筹集后勤物资。就等着张学文一声令下,就再次进入西藏。
“不过我想,我们不应该做的太绝。只要狠狠地打击一下西藏部队,然后坐镇西藏,威慑就可以。最好不要惹得英国人太生气。”
谭人凤是老愤青。
但不代表他不知天高地厚。相反虽然平常的观点看起来是老愤青,但谭人凤绝对是老奸巨猾。谭人凤看到现在西南局势很不错,因此不希望得罪英国人过甚。就算英国人过段时间会打仗,但打仗之前依旧有实力干涉中国的革命。依旧有实力狠狠地打击一下人民党的势力。
该做缩头乌龟的时候还是要做缩头乌龟。
“谭老,你放心。我们有的是时间,就跟英国人耗下去。”
现在已经是1912年的年末,再过一个多月就是1913年。离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越来越近,张学文现在要勤修内功。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狠狠地赚一笔钱。也给国内工业化筹集资金。
因此现在主要问题还是建设。
“季直先生,你们的建设委员会,一定要注意一点。要多多注意目前在其他地方不受重用的人才,特别是那些手上有技术的人才。一定要大力引进,只要他们愿意来我们西南,我们给他们一笔安家费,还有很高的薪水。”
全国各地,留学归国的人才也不少。
张学文要把本来就不多的这些人才都收罗,发挥规模效应。不少从国外学习技术的人才,来到中国之后都找不到发挥余地。中国可不想白白浪费这些人才。
“我会的。”
“季直先生,一定要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只要能够引进人才,花多少钱我都不怕。”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