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的问题怎么解决?”
马安良在李镜清暗杀事件当中损失惨重。马安良果断,立马抛出了马同,说是马同干的。然后马同横死街头,最后事情就这么结束。
但很多人还是把矛头指向马安良。
弄得马安良非常狼狈。
最后马安良只能是选择退出兰州,退出西宁府,退出凉州府。马安良退出去,何成濬当然是非常不客气的接收了西宁府和凉州府。本来一个地方的任命,只要西北局批准就可以。
但新接手的地方当中,西宁府非常不同。因为他是控制青海的门户。
此时的青海还受甘肃的领导,而西宁府是进入青海最直接的道路。西宁府人口快六十万,在甘肃都是属于相当不错的地区。
正是因为关系到青海,所以西宁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控制住西宁,就等于是控制住青海。控制住青海,那么就能够和新疆联系上。
因此西北局专门询问关于西宁的安排。
“西宁的地理位置很好。控制住西宁,我们未来控制新疆、青海都有一个很出色的跳板。需要安排强将。”
几个人都明白西宁的重要性。
“杨飞霞,杨飞霞如何?”
刘公提起了一个人。
让在座的几个人都是眼前一亮,张学文也忍不住道:“仲文兄,这个真的不错。杨飞霞应该是跟目前的新疆都督杨增新是兄弟。”
“是,两个人是同宗堂兄弟。”
“太好了。”
杨飞霞。
这也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同盟会。他回国之后,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因为失败只能是所以跑到日本,长沙起义之后立马回国,赶上了汉口保卫战。
因为他的学历,被任命为学生队大队长。
在汉口保卫战的时候表现非常出色,调到巡阅使指挥部担任作战参谋。他本人能打仗,不过他有一个身份是新疆都督杨增新的堂弟。
杨增新这个人绝对是一员能吏。
他常年在西北当官,后来任命为新疆巡抚。辛亥革命之后,顺势成为新疆都督。此人手腕很强,新疆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地方。
这里有英国、俄罗斯的势力,也有新疆当地的反抗势力,当然也有革命党。
可是杨增新这个人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之下,几下之间就灭了新疆当地反抗势力,瓦解了革命党,然后又是左挡右拒,让英国和俄罗斯都找不到机会进入新疆。很快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疆都督。
也保住了新疆的稳定。
这样的能力让张学文是大为叹赏。
不仅仅是如此,杨增新还非常聪明。一边跟袁世凯勾勾搭搭,国民党成立的时候还成为国民党参议,共和党成立的时候又是共和党的理事。
真可谓是三方下注。
看看到底这个天下是谁的。
当然杨增新这样的边疆都督本来就是如此。他们处在边疆,需要中央的支持。但又害怕压错宝,所以几方下注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虽然杨增新为了统治新疆,手上也沾了革命党的献血。但是此人的能力不能不叹服。正因为如此刘公提起杨飞霞,张学文才会同意。
杨飞霞和杨增新是同宗堂兄弟。
让杨飞霞坐镇西宁,以后控制青海,进军新疆都非常不错。
“那就让杨飞霞担任西宁镇守使,李炳之担任蒙疆宣抚使。杨飞霞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备马安良的部队,李炳之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抚西宁各地的民族头领,还有安抚青海、蒙古等地。”
青海人口少,基本上就没有几个人。
而且这边一直以来就不稳定。蒙古族、藏族、回族、土家族等等一大堆的民族。因此民族矛盾也是最严重的地方。张学文留下李炳之,准备彻底平定这里。
还有甘肃往上就是蒙古,张学文也要提早做好准备。张学文希望李炳之能够好好了解一下蒙古、青海等地。为自己以后进入蒙古和青海做好工作。
“调夏之时的部队进驻凉州府,夏之时担任凉州镇守使。跟杨飞霞一起监视马安良的部队。”
“不错。”
“然后告诉何成濬。让他跟周务学谈谈,我希望周务学能够出来镇守凉州府和西宁府。以后进入新疆的时候,我准备让周务学带兵进去。他不是一直关心边疆问题,我就让他镇守边疆。”
“周务学此人如果同意,那么未来应该重用。”
对于周务学此人,大家的观感都很好。虽然他不是人民党,但这样的将军可以放心使用。
“书记,袁世凯的电报。”
几个人讨论,朱少屏走了进来。
郑学文接过来一看,忍不住笑了笑,然后传给大家。大家看了之后,禹之谟笑着道:“袁世凯这是想让我们去面对英国人。”
“祸水东引。”